第五十八章 大年前到政府上访的工人和农民(第1 / 2页)
我想起前两周在市政府常务会上讨论这家企业破产的问题,争议是很大的。审计局长先汇报了对这家企业的审计结果,账面上看已经负债两个亿了,有人小声说,何止两个亿,实际数字是4个多亿。企业陷入了资不抵债的困境,不破产,别无出路。
有个心直口快的参会领导说:“你们审计局把数字弄准,实事求是嘛,不提供真实情况,咋个决策。”这时经贸委的一把手不紧不慢地道:
“你们派代表嘛,这么多人,政府跟谁谈呢?”“我们都是代表,叫市长来对话。”“我们的10条要求,立马答复。”大概是他们事先已印发了对政府的10条要求,要求市长当场答复。
这时不知道是谁递给平秘书长一个携带型喇叭,他粗大的嗓门通过喇叭的放大传播,立即压住了周围的一切噪声:
“工人兄弟们,我是市政府的秘书长,你们今天来政府,是干啥的,是来解决问题的,不是来怄气的,你们说是不是?”“是来要工资的,要工作的,谁来怄气的?哪有空儿给你们扯淡。”“是嘛,过年了,没有钱咋个过?咱们就这样治下去,就是治到半夜,也不会有结果,就是邹市长来了,你们这么多人,跟谁谈呢?谁说的算数呢?”“跟谁谈都中,”有人故意别劲,“只要是我们厂的人。”“起什么哄,你们乱哄哄啥哩。”一个长者在用很低沉的声音教训他身边的职工。
“是啊,咱是来说正经事的,不是来闹事哩,看您仨那睤样,往哪用劲都不知道。”又一个长者的声音。
场面暂时平静下来,平秘书长大声地喊道:
元月25日 星期五(农历腊月二十八)
一上班,就有三四百号人围堵住市政府的大门,本来我是要去市委那边开会的,见这情况只好退回到政府。
听说这三四百人都是金远市一家破产企业的职工,先前这个企业还是Q省的先进企业,是金远市的经济支柱,这家企业的领导被评上过全省十佳青年、青年企业家、扶贫模范、科技带头人。不知道咋回事,这两年说不行就不行了,厂里三四千名固定职工说没饭吃就没饭吃了,贷银行的3个亿人民币,说不还就一分也不还了。
由于来的人多,除了政府大门被堵得严严实实,外边的铁栅栏围墙前也都站满了人。在政府大院往外看,外边的人就像被禁锢在铁窗里的失去自由的人,他们双手抓住一根根竖立的钢棍,眼睛盯着政府的院落,口中不住地喊着:
“叫市长出来,说说为啥要破产!”几个秘书长和信访局的干部忙得团团转,不少保安正在加强布防……
“罗市长在会议室等你们选代表,选好5名代表,代表们就上楼与罗市长说事。”这时,信访局的夏局长往前站了站,他从秘书长手里接过喇叭,高声道:
“我把市委常委会通过的春节期间信访规定读一下,大家听好,要不然,犯了规矩,受了惩处,可不要怪领导们。”场面静下来了,局长倒背如流地播出了有关信访规定,特别有一段内容,这位局长把音调提高了八度,大意是不许聚众上访,不许围堵政府机关,不许影响正常交通,不许阻碍政府工作人员履行公务,若确有必要上访领导,上访人数不能超过5人,否则,按新刑法中有关条款,以扰乱社会秩序惩处……
这时候,公安干警、保安、便衣警察及政府的工作人员在人群中走动巡逻,以机警的目光注视着这班人群。
上访的人群已不像先前那么漫无边际,那么激动愤怒,几乎是聚在一起的攒动的人头,渐渐地分散成三五成群的格局,相互在窃窃私语。
坐在办公室里的我,透过窗子看到外边的景象,心里很不是滋味。我知道,这个企业曾安置过上百号移民,据说,都是些年轻的对生活充满幻想的移民,他们不愿意像他们的父辈那样,再过修理地球的生活。当时工厂正在招工,对移民也有政策,只要把自己的生产安置费转到工厂,就能变为农转非的工人了,当然是有年龄和文化程度等条件的。可是,他们咋能想到,企业会破产呢……
这时候,有个副秘书长用手机给公安局长打了电话,叫他们马上派来干警维持秩序。
我刚进入办公室就听到院子里乱哄哄的,透过窗子看,有不少人已拥到市长小院的自动伸缩门前了,通讯员把最后一道门加了锁,见我隔窗往外看,说,几百人都跳墙过来了。
果然是的,市长院的伸缩门已被围得严严实实,有人试图跳过这道防线,有人在喊。
由于距离很近,人群中的嚷嚷声很清晰地传过来:
“我们厂的钱都哪里去了?为啥不发工资?”“谁叫我们破产,叫他站出来说说这个理!”至少有200名公安干警增援来了,他们与上访的职工挤在一起,碰撞着,拥挤着,一方火气十足,像吃了炸药,一方苦口婆心,百般劝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