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世界银行专家小组考察移民村(第2 / 2页)
“怎么这样少,人均才半亩地,这不行的。”“是这样,古沃先生,照规定,水浇地人均8分就够了,旱地人均1亩2分。咱这平原乡的移民全划的水浇地。”晟乡长很熟悉划地的事,他就抢答了,“这个村现在人均已划到6分水浇地了,你刚才说那不对,你们家4口人肯定已有了2亩4分地,还差8分地。是这样的,有个百亩地的果园,还有个30亩大的鱼塘,都划给这个村了,对果园和鱼塘,正研究咋个分法,咱不会叫移民的土地短斤少两哩。”“噢,”古沃听明白了,就对男、女主人说,“听清楚了吗?你们每口人还差2分地,乡里要不给,你们就找俞市长要,哈哈,俞市长,你说是吧?”“哈哈,绝对等不到向我要,土地就会全到位的。”我知道,对移民的土地划拨,从省里到部委,都要求得特严,隔三差五就有检查小组来落实这事,我哪里会怠慢这事。
“孩子上学的事呢,解决了吗?”古沃又把话题转移到孩子就学。
“还没有,学校还没弄好。”主人回答。
“因为搬迁,怎么能叫孩子上不成学?”“马上就好了,就好了。”村长忙解释,“也真是搬迁任务太急太急了,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停不了一个月,学校就成了。”“应该先建学校嘛。”古沃说。他并不知道,原来村里是想把孩子送到周边村小学先就读的,可是来之后,双方条件难达成协议,加上他们也嫌外村小学路远,还怕人家欺侮自己的娃们,就放弃了这个想法,正加班加点地建学校。
接着,古沃又问了吃的什么菜,用的什么火等等问题,现在的生活与搬迁以前有啥差别,还有什么要求等等。
村长立即接着女人的话说:“也不都是村干部,有几家在城里做生意的,有两三家家里有人在城里当干部的。”古沃的面孔上露出一种疑问,没待他开口说话,跟在我身边的专管移民的晟副乡长就解释道:
“在咱们村,最能干的人就是支书、村长了,他们除了管集体的事,还搞着副业,当然挣的钱就多了。”“什么副业?”古沃问。
“支书家喂了百十只小尾寒羊,会计家经营个砖窑,一年也不少弄钱。”晟乡长答道。
“净吹他大那蛋,他支书侯不定哪里有百十只羊,还不都是评估房产时虚报了财产,他能没钱?”大院子一隅站着几个看热闹的男女,小声地嘟囔着,声音不大,可能是怕乡长村长听见,由于我正站在说话人与古沃之间,还是听见了。不过,说话的人用的是方言,节奏又快,我想,即使古沃听得见,大概也听不大懂,要不,他肯定要对这话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这时村长到我身边耳语:
“那几个人是村里有名的臭棍子,他们哪个的财产赔偿费也没少得,那种人,看着别人家日子红火就眼红,千万不能信他们的,俞市长。”“你想办法去稳稳他们,注意,不要去惹他们,要稳住。”这个时候,我哪里有时间听这话,只是想陪古沃顺顺当当考察过去,弄不好,把矛盾激化了,这些农民啥家丑都敢扬出去,古沃再认起真来,那事情会马上复杂起来,恐怕整个村子都会跟着倒霉呢。
古沃还没有注意到这里,他继续与这户的主人交谈:
“你们家的财产补助多少?”“连窑带房,加上猪圈、鸡窝,院里的三棵枣树、两棵槐树,还有茅厕,一共补了8000元。”“这么多实物才值8000元?”古沃不解地问。
“咱们全是严格对照规定标准赔偿哩,一孔土窑,又是破的,作价只能是2000元;一间旧房,又是土墙草顶,作价也是2000元;再加上他家院里的全部附属物,也就是8000元了。”晟乡长回答说。
“嗯,也是——也是——”古沃点着头,边敲着他的笔记本电脑,“对这样的困难移民户,你们有什么照顾吗?”“有照顾的,”这时随古沃的省移民局安置处处长说,“凡实物补偿在8000元或8000元以下的困难户,补偿1500元建房费。”“噢,还有,耕地呢?划拨给你们的耕地全部到位了吗?”古沃继续在问。
“俺家4口人,才给2亩地,谁知道到位没?”女主人的回答令人不大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