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市长日记 > 第七十三章 若像郝乡长、王村长的人多了,我这官就好当了

第七十三章 若像郝乡长、王村长的人多了,我这官就好当了(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我暗暗佩服这个村长了,他明白当干部啥时应该放权,啥时应该揽权,他还明白凡事应预防为主才是上策。

正忙着盖房的人说,眼下最难的事是水。这么高的土岗,水位太深,打井一时难打出水。

天渐渐黑下来,工地拉的临时照明灯早已亮了,有的匠人忙着收工,有的还在争分夺秒地干着。有的炉灶已冒出了袅袅炊烟,散发出饭菜的香味。我与田局长、秦局长准备打道回府。这时候,一辆吉普车开了过来,吉普车里跳下了郝乡长,他迎面喊道:

大王庄移民新村的宅基在南守乡西北角的黄土岗上,这是一片地道的丘陵地,比起别的移民新村,这地方算是比较差的了。高高低低、坑坑洼洼、零零碎碎的地块,很难找到一片成些“规模”的平整土地。可是,大王庄人并没有因为这说三道四,这也是山里人能逆来顺受的美德吧。大王庄人能自己安慰自己,再不怎么样的土地,也比先前大王庄的地强啊。先前的地在高山,如今是在丘陵,总算是为接近平原跨了一步。至少种地不用吃力地攀登那么高的山峰了。担一担茅粪往山顶的地里送,就得爬两个钟点的山坡路,山里人知道知足者长乐的道理。

我们走访了几户农民之后,王火突然过来了,他是刚从山下的老庄村过来的。看他那身打扮,黑色的裤腿撕了个三寸长的口子,对襟棉袄用条绳子从腰间勒得紧绷绷的,头上戴了顶褪了色的破单帽,从他那风尘仆仆的面庞,蓬乱无序的发型,可以断定,至少三天没梳理了。

两个局长与村民们很熟,与他们打着招呼,询问着一些我关心的话题。如老家的实物补偿款作价多少?发到手没有?买的砖和水泥的价格咋样?盖房的匠人工钱多高?有啥困难有啥意见等等。补偿款多的农户乐呵呵地对答局长的话,边忙活着手下的活计。有那补偿款很少的农户,只是唉声叹气,埋怨自己没本事,原先家里的财产就少,就不值钱,补的钱当然也就少了,就不够用来建新房。怨谁哩,该补咱的钱人家都给啦,唉,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呗,咱那钱就够盖两间房,咱能有啥意见? 听着农民朴实的通情达理的话,我着实有点感动,农民还是好啊,只要当官的把该给人家的东西给人家,人家就心平气和,就心安理得,就没了意见,这世界,到哪里找这么好领导的人啊?我的内心不由地发起感慨来。

我说,走,看看村长的宅子,盖得怎么样了。他立马把我们领到他的宅基地。

200多户移民同时开工建房,场面很壮观。有的是男主人领着几个匠人忙活着建房,老婆孩子还撇在山上老家;有的是举家一锅端下来,用帆布或帐篷搭个挡风的窝窝,生起炉灶,弄来炊具米面、油盐酱醋,安营扎寨了。

怎么,村长宅子的墙才起了一米来高,与相邻的宅房比较,显然落后了。王火看着我不解的面容,说,全村200多户同时建房,还有别的移民村,也都在这时候建房,匠人就成了眼下最紧俏的人才啦,根本不够用。自己是村长,哪能与农户争抢匠人,就叫两个本家兄弟来充匠人,他指了指正在干活的人,说他俩咋能比上内行的匠人盖房的效率。

由于我们来得悄然,大王庄及乡里都没人知道,所以就没有前呼后拥的陪同队伍,只是我们几个人与正在干活的移民们一户一户地交谈。

我问,为什么不把匠人集中起来,全村统一建房,这样又好组织施工,效率也高。

再一个难处就是路。要拉砖,拉水泥,拉石灰,拉木料,拉钢筋,没条路能行?先前这里哪有行车的路,有的只是沟沟坎坎的蜿蜒小径。都是王火领着村里的壮劳力,连明搭夜地干,硬是没花啥钱就修成了能通载重车的路。

他说,那办法好是好,可不适用大王村的村情。如果用那种办法,有些农户就怀疑村干部吃了施工队的回扣,等到房建成了,麻烦事也来了,移民户们都成挑毛病的专家了。因为房子不是他亲手找人弄的,当然就站到对立的立场上找毛病了。盖房子这事,想找毛病,一抓就是一把,可要改这毛病,就难啦。到时候弄得村干部们有理说不清了。想了想,咱村委就决定,是谁家的钱,就给谁家,叫人家自己建宅子,人家愿找谁建就找谁建。这样建房,建成后谁都没意见,还不会怀疑干部吃回扣,这办法多好。

盖房子又要马上用水,咋办?村长就与下边的老村协商先用人家的井水,给人家水钱,装上水泵,拉上近百米长的塑料水管,把水抽到这高处。到用水量大时,抽着抽着就断水啦,井里的水供不上啦,弄得是上边盖房户互不相让。下边老村又有人吆喝,不能叫大王庄村的再用咱的井啦。这时候就忙坏了村长王火,他跑下跑上,一边给老村人说好话,求人家谅解,一边给自己的老少爷们讲道理,别一股脑地集中用水,要错开些时间。这关系太难协调哩,除了王火,换换人弄不成事。这不,王村长这会儿又下老村去做工作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