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市长日记 > 第四十五章 专家进深山村考察,好像“鬼子”进村摸不着东南西北

第四十五章 专家进深山村考察,好像“鬼子”进村摸不着东南西北(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时史乡长对我耳语,说热菜有清炖山鸡、糖醋黄河鲤鱼、野生甲鱼泡馍、山鸡蛋炒香椿、山蘑菇炖野鸽等等。我没说话,只是微笑着点点头,心想,别看这个乡偏远,接待客人还挺有特色的。实际上,现在是越偏远的地方,来休闲转悠的客人越多,他们早知道城里人喜欢什么。

“可不敢说不修这桥,要真不修这桥,咱金远这一带的移民马上闹事,要按兵不动,以不搬迁来反对这种决策。可不敢这样,想想,花点钱算啥,国家还在乎这几千万元,要是移民搬不动,拖了工程的后腿,那损失才叫大哩。”又是柳钱,他的话很有针对性,哪里要害他就往哪儿捅。

史乡长正要致欢迎词开宴,只见麦根仁突然走过去,对他说:

“那怎么行,坐船是说话哩,船翻了要淹死人哩,再说,许多东西是船不好运的呀。”田局长马上反对这种想法。

“这是干什么,吃饭就吃饭嘛,喝什么酒。”他指着每个餐桌上摆放的酒水。

这一提醒,方觉得肚子饿了,早饭吃得太早,又匆忙,早消化光了。

“快一点了,该吃午饭啦。”有人在提醒大家。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今儿个就到咱夏愚乡政府就餐,都准备好了。”是史乡长在高声吆喝。

“当然可以优化了,压下个三四百万,不会有问题的。”然后他与麦组长,还有设计院的那位高工一起说起行话,一般外行人听不懂的,只听得出是些技术含量很高的专业术语。

在这偏僻的山野,只有客随主便了,荒山里不要说找不到一家饭店,就是什么小摊点也是找不到的。

“这桥难度太大,”那位道桥专家仰望着两端的山头,“一般的施工队伍干不下来的,投资也太大了,就为了农民出入。”“我看农民可以乘船嘛,库区水蓄到位了,坐船到那边,有的是路嘛,这样建桥,得不偿失啊。”又一位专家发表高见。

“无酒不成宴嘛,麦组长,这是俺乡的一点心意嘛。”史乡长笑呵呵地作着解释。

“1589万元,这只是个估算。”设计院的一位高工答道。

“不行——不行,我们从不搞这一套,撤下,把酒都撤下。”麦根仁的话语很僵硬,似乎没有回旋余地。

“这桥看来不建不中,能不能建个便桥,把投资狠狠地压下来。”“没看这山势,建便桥哪成?再说,咱们虽然是移民项目,也不能不往远处看看,这山里还要发展,里边有许多宝物往外运,外边有许多东西得往里进,没有足够的负荷量,能行?”“是啊,现在的工程就怕桥出毛病,不要在桥上省钱嘛,桥万一出了事,要抓人哩。”“说这么玄乎干啥?桥是要建的,不过,该优化还是要优化的。”麦根仁专家发表了看法,“这地方建个桥就投资1500多万,是太高了,欧教授,你看呢?”他面朝那个道桥专家,我方知晓那位专家姓欧。

十多辆汽车拥进乡政府大院,大家下了车,有的到大院中的厕所去方便,有的用干毛巾抽打着身上的尘土。乡里的干部几乎倾巢出动了,端来一盆又一盆的清水,毛巾、香皂放在长条凳上,供客人洗手。这时候,我看见乡政府的办公室主任领着俩小伙正从大门口的三轮车上卸下一大堆礼品包,鬼鬼祟祟地往临街的一个房间搬。史乡长走过来对我说,这是给专家们准备的礼品。我说,应该,应该,专家们跑这么远,够辛苦的。现在到医院看个病、做个小手术,都还给大夫送红包呢。专家们来办这么大的事,送点小礼物,算个啥。不过,专家们大多是很规矩的、清高的,人家从不向下边索要财物的。乡里准备的是什么礼品,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对这种建议,没人附和,话题还是围绕着金银河大桥在周旋。

开饭了,是在乡政府门口的营业餐厅。在这方土地,这饭店就相当于市里宾馆最豪华的宴会厅了。每张餐桌坐8位客人,桌上已摆上几道凉菜,其中有生调野木耳、野蘑菇、风干野兔肉、干炸金银河野生小鲫鱼、干炸野生河虾、凉拌豆腐。据说这个乡的豆腐是金远的一绝。只有夏愚乡夏愚村中的井水方能做出这种风味的豆腐,外地客人品尝过这豆腐,没有不叫绝的。

没人接柳钱的话茬儿,也没人再发表高见,场面暂时静下来。山里的风却比刚才那阵又猛了些,刮得人人都成透心凉了。用石块压住四角的图纸刮飞了,小谭赶紧追了上去。这时就有人建议,干脆到宾馆去吧,到宾馆里仔细看着图纸,认真听着汇报,不见得效果差,到这现场又能怎么样,人生地不熟的,还不是摸不着大头小尾巴,看不出个啥门道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