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市长日记 > 第四十五章 专家进深山村考察,好像“鬼子”进村摸不着东南西北

第四十五章 专家进深山村考察,好像“鬼子”进村摸不着东南西北(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我细心地环视一下四方,好像看出点秘密。这地方本来距金远夏愚乡与古元市接壤处不是很远,为什么要绕那么多孬路、冤枉路呢?噢,小谭和司明正在窃窃私语,那调皮捣蛋的神情,确有恶作剧之嫌。他们是让大家把时间多消耗在路上,少点时间考察吧。

他们的回答也在我意料之中,我知道,出外考察这些专家,一天要得到600元人民币的报酬,国家当然要把工作安排得很紧凑的,专家也更自觉。说话间,大家很快上路了,开始下一阶段的考察。根据专家们建议,考察已是兵分几路了。

专家们早把图纸摊在地上,风大,就用石块压住了四角,再环视四周,对视图纸,企图发现一些什么。

我随考察工矿企业的专家踏进大山腹地一个叫三峡头的村子时,就有个村民悄然走至我的身边,小声说,俺村的王老虎报的矿井,是假的,他把个干涸的水井倒上点煤,哪里是矿井,就骗国家四五十万哩。我边听边有意慢下脚步来,与专家们保持点距离,大概是村干部也听到这人说的什么了,就立即走过来,瞪起两眼狠狠地瞄着这人,这人则像老鼠见猫一样地溜掉了。村干部对我说,这人患精神病了,甭理他……

左转右拐,一段盘山小道接着一段盘山小道,一会儿向上爬坡,一会儿又向下俯冲,当汽车爬上一道很陡的山坡,又像走泥丸般从山巅扑扑通通地滚下来,吃力地滑到谷底时,面前呈现一条河流。河床很宽,足足有四五十米,清澈透明的河水淙淙地流淌着,奇形怪状的石头裸露在河床岸畔,一群水鸟擦着河水自在地飞翔。有人去翻动靠岸边的石块,哟,下边有一群群螃蟹横行爬动。12月的山风嗖嗖地刮着,当人们都跳出汽车,站在这空旷的峡谷之中,方感到冷气逼人了,身体从外到里开始凉起来。

“这桥预算多少投资?”麦根仁问。

“这,不大合适吧。”乡长犹豫起来,且有点尴尬了。

“还有当地原来的农民呢,我说四五千是少报了哩,光住在那高处的就四五千口了,人家虽不是移民,可是水库一蓄水把那边的路淹了,总不能叫人家飞过来吧。”柳钱说的是不是这个数,不敢保险。但是他有把握,专家们决没有精力过河去那边的山峦腹地搞人口调查。

这时设计院的小谭和省移民局的司明马上走过去,对乡长说,撤就撤吧,麦总就这个脾气。从不喝酒,特别是午饭,他也不许别人喝的。

“那边怎么会后靠四五千移民?我的印象中只有一千多人。”一位专家发出疑问。

按照拟定的检查项目,这里有个投资80万元的峡谷头焦化厂,是个私营企业,由三个人合股操办经营。可能是乡里事先没有及时把专家进村核查企业的消息传达下去,随专家组的乡政府移民办主任临时去找这家企业的头头陆光留,跑得满头大汗还是没能找到,倒是找来了企业参股之一的名字叫陆小九的汉子,只好叫他应酬了,总不能因为陆光留不在就停下专家的核查吧。

当场定下了公路的三个部位,先去看投资最大的金银河大桥。为了接触专家们,我就挤进了他们的进口中巴车里。路很是难走,有个老专家被车上下颠簸得直喊骨头都要散架了。

专家组长麦根仁好像对这厂房很感兴趣,他蹲下身子细细地端详厂房地基。厂房已停止了生产,院内及周围都长满了荒草,透过窗子,可以看见里边还有些破破烂烂的机器东倒西歪地卧在那里。

果然是专家的气质,我心中的专家就应该是这样子。干什么都是从技术的角度看问题,以理智的头脑作决策,想一想,若午间喝酒,酒后一个下午能工作好吗?可乡长摆上酒水,并不错,有那客人,你不上酒,会惹恼他的,尽管那客人也会虚情假意地推让一番不要酒水,可那是做戏给人看的,那种人,我接触多了,人家麦根仁组长,是真不喝酒,一看就能看出来的。

“这一段时间就有不少山里的移民往政府上访,说日月霞水库要淹他们的老路,再不架桥修新路,他们可是没出路了。”老阚接着柳局长的话说。

酒终于撤下了。

“这里要是不架座桥,不把俩山头联接起来,我们后靠的四五千名移民咋办,咋个出山,还不把移民困死在家里。”柳钱指着对岸的一片山野说。

午饭后,我问大家是否小憩一会儿,专家们说不用了,时间太紧,任务又重,哪敢午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