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要想成事,队友很重要(第2 / 12页)
史睿枫不想就事论事,没意思,借这次事件,更让他看到了海宁的弱点,技术,创新能力,尤其是自己拥有的核心技术,海宁更缺。不只海宁,船舶焊接这一块,全国也是弱项,尖端核心技术在世界其他国家,但人家不卖,花多少钱也买不到。尤其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船业受到大冲击,各家都在为重新洗牌做准备,英美发达国家又对中国实行制裁与封锁,这些核心技术更难拿到。
必须得自己掌握啊。史睿枫忽然想起一个人来,武家奇,这是位年轻人,以前也在美国,后来又到香港,跟史睿枫经历有点类同。两年前从美国回到内陆加盟海宁的,目前是海宁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他正要提起这个人,忽然又记起什么,忙将话咽了回去。过了一会,他道:“落后就意味着被动,是不是这个理?”
“这还用说,我们比人家落后几十年呢。”芮晓旭并不知道史睿枫刚才想起了什么,还沉浸在范正乾这个话题里。
“当初就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我觉得还是决策问题,决策层始终缺乏战略眼光。”石源道。
“记者?”史睿枫扭头看住石源。
石源有点小得意:“昨天我接到过记者电话,市场报的,是采访董事长时董事长向他提起的。”
又是他!史睿枫无言了,这个迟兆天啊——
“晓旭,你的看法呢,范总会去哪?”沉默一会,史睿枫又将话题抛给了芮晓旭,他是想听听芮晓旭究竟怎么想。
“肯定不会走远,我坚信他还在海宁,范总这人心事重,我们很难走进他心里,但有一点我们可以放心,他不放丢下海宁的。”
这些消息史睿枫都不信,不知啥人说过,用正常手段搞不垮一个组织时,就想办法让他们起内讧,内讧是瓦解组织最有效也最简单的方法,百用百灵。海宁其实一直陷在内讧里,从没走出。
史睿枫心里重重叹了几声。迟兆天这个时候说这话,真是过了。不过史睿枫相信,范正乾失踪,肯定跟迟有关系。弄不好,是迟直接逼走的。迟兆天容不下范正乾,早在大船还没宣告彻底失败,范正乾仍在穷尽心力四处想办法解决技术难题,迟兆天就开始冷嘲热讽,非但不助范一臂之力,反而处处拿这事挖苦范正乾。大船失败,更是给了迟兆天机会。只要逮着机会,迟兆天就会说:“看看,看看,我早就提出,不要在核心产业上做文章了,做不出的,没见人家美国佬都不造船了么?现在好,要造原子弹,结果呢,哑弹,我看怎么收场?”
迟兆天还说:“他哪是造船,他是抱着过去不放。都啥年代了,现在哪家企业还守着过去的传统?要变,变才能有新的空间,才能让海宁重新插上翅膀。”“什么是船业,他讲的那是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船业,现在是二十一世纪,我们要追求大船业,要敢于拓展,敢于向新行业跨进。”
凡此种种,史睿枫听的真是多了,迟范二人有尖锐的观念之争,一个抱着核心产业不放,拒不同意海宁盲目扩张,乱投资乱上项目。一个呢,打骨子里厌恶造船这一块,认为它早已落后于时代,海宁应该搞房地产,搞公路搞铁路,总之,什么赚钱搞什么,什么时尚往什么里钻,这才叫发展。
面对迟兆天的冷嘲热讽,范正乾常常无言以对。这是一个沉默得令人可怕的男人。史睿枫风里浪里,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但他从没见过范正乾这样敢于沉默的男人。范的沉默不是寡言少语,也非不善言辞,而是将一切装在心里,默默地融化。他从不跟迟兆天争,至少史睿枫来海宁这些年没有。不管迟兆天讲什么,范都不语。可是范正乾并不是没有主张,相反,他自己认准的事,哪怕迟兆天一万个反对,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坚持下去。
这也是史睿枫的想法,甭看芮晓旭年轻,在同龄人中,已经算非常成熟非常有个性,而且还有感恩情怀。当初是范正乾将她挖进海宁的,进来这些年,也没少得到范正乾的呵护,所以范正乾在她心里,应该比谁都重。
史睿枫喜欢这样的人。一个人应该有感恩之心,这是为人处世的前提。“那也没必要把所有联系方式掐断啊,这个老范,做起事来真是没谱。”
“他不让我们知道,总有不让知道的理由,我们应该理解他,大船失败,数他压力最大,上次见他时发现他头发又白了一层。”芮晓旭话里满是感情。
“白了头发算什么,决策失败,当然得承担责任。”石源忽然说。
“怎么说话呢石源,问题明明出在技术上,怎么能只怪范总?”芮晓旭重重呛了句石源,目光又不安地看着史睿枫。史睿枫装没看见,继续道:“不管出在哪,证明我们实力不够,实力永远是企业较量的资本。”
大船就是例证。迟兆天当时为阻止,能用的法子全用了,一度甚至撤换了公司财务,目的就是想从资金上卡住范正乾。可范正乾是卡不住的,他拿船厂做抵押,从银行贷款。经费相当紧张时,甚至将自家的房子也抵押到了银行。他在江湖行走多年,单就融资而言,路子和办法都比迟兆天多,也野。在商业这个江湖上,“野”这个字很重要,有时甚至就是企业成败的关键。看上去敦厚老实略略带点木讷的范正乾却恰恰具备这个优点,史睿枫将其归结为发狠。一个人要是发起狠来,别人是挡不住的。
是个怪物。史睿枫这么评价这位前朝元老。可他却突然离开了海宁!
“对外没透露风声吧?”史睿枫像是忽然记起这件事,问得也有点轻描淡写。
“没,这次行政部算是负责,消息一直控制在小范围内。”芮晓旭说。
“可我听说,昨天已经有记者知道了。”沉默了才一会儿的石源又接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