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第1 / 3页)
官出了问题,误国误民。
李凯朋和林笑成出了问题,承新就遭殃了。
六年前,承新采煤沉陷区的受灾居民安置问题就已初现端倪,沉陷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了巨大影响,上访不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地方政府实施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在陈之行的督促下,承新信访局和承新采沉办进行了交涉,高盛和沉陷区未能入住楼房的其他几户顺利地搬入了新居“美都花园”——美都花园,就是承新沉陷区的先期治理工程,先期工程的竣工已经是四年前的事了。
随着煤矿开采程度的日益加大,沉陷问题越来越严重,受灾居民不断增加,先期没有得到治理的沉陷区居民仍在不断上访,这些问题进一步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一年前,国务院领导亲自来到承新,对采煤沉陷区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在了解到了那些触目惊心的沉陷受损情况后,决定实施全国范围内的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并给予财政补贴。
国家要求涉及沉陷问题的城市上报治理工程建设内容,批复后进行工程建设。
而李凯朋和林笑成的矛盾就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爆发了!
简而言之,书记和市长的根本分歧在于“多”与“少”的问题,即“多报”和“少报”的问题。
承新市委、市政府责成承新市城建局、发改委进行了受灾实际情况调查,要求根据受灾面积大小和损失程度,端出具体的总投资额。
林笑成授意发改委一定把额度报得小一些,暂时先上报受灾户4千户,受灾面积2万平方米。而李凯朋则认为这个数额太小太小了。即使这个数额是实事求是的,在上报的时候也要多增加一些数额。更何况,据李凯朋了解,受灾户至少1万5千户,面积达10万平方米。
林笑成的理由是,一期治理工程严重增加了市政负担,得不偿失。李凯朋的理由是,如果多上报,第一可以多给老百姓解决问题,第二可以多争取资金。
李凯朋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是因为他在这个问题上有足够的底气和胸有成竹的判断力。
李凯朋做柳东区区委书记时,曾经动迁了位于柳东区的宏远重型机械制造厂家属区,当时,市政府给了不少补贴。在那片土地上,崛起了柳东区家具城。柳东区家具城是当时宏远规模最大的装饰材料城,有力地拉动了周边地产。如今,那里的地价升值了15倍。
而当年,他在柳东区对这个问题拍板决定的时候,反对的人也是大有人在的。如果不是他当机立断,哪里会有那片土地的繁荣!
想起自己在柳东的成就,身在承新的李凯朋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作为一个“城市决策人”的勇气和力量。在沉陷区的问题上,他必须和林笑成抗争到底,否则,他就辜负了在宏远柳东区做区领导的那段时光,更辜负了上级领导派他来承新的初衷。
在承新市委常委和发改委、财政局、城建局等有关人员组成的常委扩大会上,李凯朋气定神闲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还没等李凯朋把话说完,林笑成的脸就沉下来了。
林笑成打断了李凯朋,说:“凯朋书记,我实在不明白你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
李凯朋说:“不为什么,承新采煤沉陷区治理的严峻形势需要我这样做。”
林笑成说:“可是,你想过没有,一旦国家资金不到位,倒霉的是承新!即使国家补贴资金到位了,市里也拿不出足够的配套资金!”
李凯朋说:“笑成,你怎么非要把事情往坏里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