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纪委书记 > 第106章

第106章(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每张条子下面,叶士民都会补充一句——另,如有人反映或检查,我全权负责。

仅一年间,叶士民就向25个粮库滥批条子125张,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3000多万元。

叶士民任粮食局局长前的那年,立新县购进粮食资材总价值是1614万元,叶士民任局长后的第一年,猛增到6648万元,是上年的5倍;第二年,达到了12376万元,比上年又增长了36%。

承新市的立新县沃野千里,地力勃发。这个人口近百万的大县,粮食产量一直稳定在10亿公斤左右,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之一。

叶士民任承新市财政局局长之前,做了两年财政局副局长,而在任财政局副局长之前,是立新县粮食局局长。

粮食局局长在产粮大县,是一跺脚地乱颤的实权人物。每年10亿公斤粮食的收购、保管以及调运,粮仓的建设,粮食系统36个粮库几百号人的调动、升迁,和几千万资金的支配都牢牢地被叶士民控制着。现官不如现管,连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也要找叶士民办事。

粮食局下属的36个粮库规模大小不同,地理位置各异,“肥瘦”自然差异很大。叶士民把36个粮库主任运于股掌之中,哪个听话顺眼,就调他到收入丰厚的粮库;哪个不听话了,就被调到最穷的粮库或者撤职。叶士民的这一招很灵,36个粮库主任整天战战兢兢。每当逢年过节,或是叶士民家里有个大事小情,36个粮库主任及粮食局的大小头目就削尖了脑袋往叶士民家里拱,贵重礼品、高级补品、奢侈用品,还有一打一打的崭新钞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叶士民任粮食局局长时,正赶上储粮资材采购制度的改革。上级不再统一调拨,局长或副局长拥有绝对的签批权。立新县一时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叶士民一挥笔,白纸也能变金票”。叶士民手里的笔就是一个大银行,笔一挥,一张普通的纸条就可以换来金灿灿的钞票。

叶士民根本不问实际需求,只要是吃了他人的好处,就会爽快地拿出笔,一阵龙飞凤舞后,纸条就变成“军令书”了——

李股长:请收茓子两车。

王主任:小张是我的朋友,请接待。

刘主任:请收下温度计10万个。

……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