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形势突变 第4节(第3 / 4页)
陈根发和刘副厂长已被送往预制厂,要他们重新核产清资,尤其外欠款这一块,到底有多少,哪些单位欠的,一一向省厅作出汇报。出人意料,工作组做出一项决定,省水利厅先拿出三百万,省财政拿出二百万,用于补发职工工资。大病医疗及养老保险等,由县上跟流管处商定方案,上报体改委,另行研究。
“树是我们的命根子,你们三天收回两天下放,折腾得还不够啊?你掰着手指头算算,光你在流管处那些年,毁了多少树?”陈家声的话,已在声讨冯桥了。当年冯桥在流管处工作,为这几片林子的归属权,没少跟村民们发生矛盾。陈家声老话重提,冯桥哪还能受得了?
一场风波就这样平息了。林雅雯后来才知道,洪光大原想把事情闹大,一天一夜他的医药费就花了一万多。谁知一个电话,就让他从医院乖乖回到了流管处,当天,开发公司拿出五十万,作为职工临时救济金,交到了陈根发手里。
“是啊,说清楚,谁栽的?”其他老汉也凑上来,围住冯桥,七嘴八舌吵嚷起来。林雅雯想制止,已来不及了。她心里连连后悔,方方面面啥都想到了,啥也提防到了,就是没想到,八老汉会凑这热闹。她沮丧地退出人群,心想,闹吧,反正这方面不闹,那方面就要闹,与其遮着掩着,不如就把矛盾闹出来。
曾庆安这天情绪极为败坏,他跟林雅雯打了几次照面,都阴着脸没说话,仿佛,逼他重新做出决定的,是她林雅雯。
八老汉果然是因林业厅收回林地这件事跑来跟冯桥理论的,他们准备充分,话匣子一打开,就再也没了控制,八张嘴对着冯桥一张嘴,激烈地争论了半小时。冯桥一开始还显得蛮有信心,说话不愠不火,讲究分寸,后来,后来……他终于说了句不该说的话:“无理取闹!林地是国家的,不是你们哪个人的,国家要收回,哪个敢拦?”
林雅雯心里明白了。看来,有人还是怕了。
不知本是灵芝草
陈家声的话,冯桥不可能听不明白,他是故作糊涂。
画锄捧葬落缤纷
“好了,有什么事,你们跟县委祁书记反映,冯书记时间紧,不能再耽搁了。”孙涛书记赔着笑脸,想把气氛缓和下来。哪知陈家声一点儿也不给他面子,“想走?今天不把话说清楚,谁也甭想走!”
绿袖难遮孤苦泪
“国家?你拿国家吓唬我们?”陈家声往前逼了一步,怒瞪住冯桥。另外几个老汉更野,一听冯桥打起了官腔,立马就撒了野,说出的话,完全没了边际。
林雅雯正纳闷,这究竟咋回事,忽然看见洪光大从办公室出来,头上裹着绷带,胳膊上打着吊带,腿一瘸一拐,跟在曾庆安后面,不住地点头哈腰。
八老汉拿出一本册子,上面清清楚楚记载着南北二湖还有青土湖林地的来龙去脉。这册子林雅雯见过,是沙湾人跟沙漠作斗争的历史记录,上面记载着民国到解放到土改一直到现在沙湾人守护林地的光荣史。册子是“七十二”家的传家宝,“七十二”的太爷曾是沙湾村的秀才,民国初期,就受聘看护这儿的林子。“七十二”的父亲在人民公社时期,曾是公社的护林员,后来因为成立流管处,要把所有林地收归到流管处,跟县上来的工作组闹意见,挨了批评,想不通,喝药自杀了。
还有一项让人吃惊的事情,小侯子几个放出来了,当天上午就被送到了预制厂。派出所的同志啥也没说,把人交给陈根发就走了。
八老汉说得没错,这沙窝里的树,都是沙乡人一棵棵栽起来的。流管处成立后,虽是大规模搞过几次种草种树,但总体来讲,毁的比种的多。建厂要毁树,修建流管处要毁树,开发农场更要毁树,就连后期给职工搞福利,也要卖树。
气氛猛地吃紧,在场的人全都面面相觑,想不到一向敦厚老实的八老汉今天会有如此骇人之举。
就在第二天,郑奉时悄然离开流管处,跟谁也没打招呼,神神秘秘又消失了。林雅雯收到一条短信,竟也是一首词:
“什么话,请讲。”冯桥倒是心平气和,见陈家声黑了脸,他的态度反倒变得更加和蔼。
工作组的工作这才恢复正常。洪光大的态度出奇地好,拖着伤腿,殷勤而又周到地为工作组服务,脸上再也没了前几天那种不可一世的霸气。见了林雅雯,竟也客客气气,亲热地唤她雅雯书记。林雅雯的心,忽然就变得沉重,不只是为郑奉时鸣不平,工作小组态度的变化,还有省上突然采取的安抚措施,都让她觉得,流管处改革的背后,真的藏匿着不可告人的东西,是什么呢?她陷入了苦想。
“你跟我说,南北湖的树,谁栽的?还有青土湖的,谁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