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玩火不一定会自焚(第6 / 7页)
温启刚哑巴了,本来是他将高静的军,没想到反让高静将了一军。
温启刚有一个大野心,他计划用五到十年时间控股一批销售公司。五年或者十年后,好力奇不但有自己的生产企业,更有至少五十家大型销售企业。到那时候,好力奇在业界的地位恐怕就要重新论定了。
“没有惯例就不能做了?”温启刚笑眯眯地看着高静说。
“那也要看什么事,我看有人不是在做市场,是在玩火!”高静仍然凶巴巴地说。
“你在说谁?”温启刚表情动了动,拿起一支笔把玩。
“那些想毁掉好力奇的人!”高静越发凶悍起来。
“谁惹我们高小姐了,看这脸,我就知道有人要摊上大事了。说吧,是不是那个乐大记者?”
“你还有心思开玩笑?”高静一双眼睛瞪得更圆。
“没心思。”温启刚说完,回到老板桌前坐下。
“这市场到底还要不要了,两天一小变,三天一大变,要我们怎么跟客户说?”
“什么事?”温启刚克制住情绪,口气温和地问。
“高静!”温启刚霍地拉下脸,手里那支笔随着手上的节奏啪地断了,不过他旋即又呵呵笑出了声。
在温启刚眼里,高静是一个有思想、有抱负的女子,更是行业中难得的精英,为得到这个人才,温启刚着实费了一番神。高静在好力奇这些年,成长可谓惊人。作为一位CEO,他真是不想看着这样一个可造之材毁掉。
可是最近高静变化太大,大到温启刚已经开始替她担心。温启刚本来想说教,想学以前那样修正她一番,又一想,还是免了吧,于是摇摇头,用诙谐的口气说:“哪来那么大的火,我记得我们的品牌运营部经理不是这样的啊?”
“谢谢温总,还知道我是品牌运营部经理。”高静伶牙俐齿,话语里居然有了嘲讽。温启刚脸一黑:“高静,你过了吧,好力奇好像没亏待你。”
“过了的不是我,是你温总。”高静突然说。
“我们品牌运营部刚跟东北那边谈好几项合作,销售部突然要撤货,真以为自己是金子啊,现在求爷爷告奶奶,让人家不嫌弃咱都已经不错了,还要对方签什么保证协议。饮料市场有这惯例吗?”
关于保证协议,不是岳奇凡想出来的,岳奇凡虽然聪明,在销售方面有点怪才,但在企业战略上,他的目光还很短浅,思维更是超前不了。这是温启刚的一个重大部署。闻不到市场的变,你就会丢掉市场;捕捉不到市场的敏感,你就会被市场残忍地甩到后面。“劲妙”不是针对全国销售商连续推出“割肉”政策吗,那就让它割好了,温启刚不会瞎跟着凑热闹,他没那么低级。华宇是另一码事,另一盘棋。对于其他市场和销售商,温启刚是反其道而行之。你不是纷纷跑上门要优惠政策吗?没有!我承认你对“宝丰园”做出了贡献,这份感激之情永在。但任何人都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好力奇不能,销售商同样不能。“劲妙”这次是大肆招揽销售商,温启刚却是在洗牌,要在好力奇现有的销售商中实行淘汰制,将那些目光短浅、只追求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目标的商家全部淘汰出局。这就是他的大销售商战略。他将“宝丰园”的市场重新整合,合并重组,在全国确定了十六个大市场。一个战略市场只发展一到两家销售商,这些销售商除了实力要超强,更重要的是要讲求信誉,这信誉不仅是对好力奇一家公司的承诺,那不是他想要的,他要的是商业道德、商业伦理。一个没有商业道德和商业伦理的销售商,只是金钱的奴隶,对市场只有破坏,没有建设。这也是温启刚这次从“劲妙”事件中悟出的。那些曾经效力于好力奇的经销商,为什么会在“劲妙”的诱惑面前纷纷倒戈?信仰!因为他们不相信商业是有信仰的,市场也是有信仰的,他们是利益的追逐者,更是利益的蚕食者。而温启刚坚信,一个讲道义、讲伦理的市场才是好力奇所要追求和建设的。巨变面前,温启刚选择的不是守,也不是投降,而是借助“劲妙”制造的变局逆水而上,实现自己的商业梦想。
没人能理解这些。他所做和即将要做的一切,在别人眼里,无外乎两种看法:一是傻,二是玩火。但他就是要玩这个火!
所谓的保证书,就是要十六个战略市场重新选定的大经销商签订一项共守协议,共建市场共享,在利益对等的前提下明确经销商的责任,同时好力奇对这些战略伙伴也提出最低利润保证原则。哪怕好力奇不赚钱,也要保证经销商的利益,前提就是,这些经销商只能销售好力奇一家的产品。
温启刚还做出一个决定,对执意在好力奇现有的销售政策基础上提出让利的,可以接受,但让出的利必须作为股份,入注到该公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