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2 考虑再三,杜林祥决定中止上市(第2 / 4页)
杜林祥平复了一下情绪,坐回沙发上说:“你以前说过,衡量一次上市是否成功,也是有标准的。”
“没错。”庄智奇说,“但凡一家企业在证交所挂牌,媒体都会说成功上市——那只是外行看热闹而已!在我看来,即便股票挂牌交易,也不能断言这是一次成功的上市。衡量是否成功有两个标准,第一看市盈率,第二看股票上市后三个月内的波动幅度。”
庄智奇接着解释:“所谓市盈率,就是股价和每股收益的比率。不同的行业,市盈率差别很大。高科技行业的市盈率普遍较高,传统行业则会低一点儿。一般说来,我们会将身处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拿来比较。比如纬通是房地产企业,如果其他房地产企业的市盈率普遍是六到七倍,而我们的市盈率只有四倍左右,那就证明我们的发行价偏低。至于波动幅度,我认为上市后三个月内无论涨跌,只要超过30%,都说明上市过程有瑕疵。下跌超过30%,说明企业被股民看衰,毫无前景;上涨超过30%,说明上市时股价被低估,本来企业能够多融一些资金的,却没有做到。”
杜林祥深吸了一口烟:“如果接受宋金池的价格,那么纬通的上市,也算不得成功。”
“恐怕是这样。”庄智奇叹了一口气,“按照2.76港元的发行价,只能融回四十多亿资金。比之前的预估,少了一大截。”
庄智奇点点头:“不等到宋金池的准信,睡不着!”
“他们的准信来了,2.76港元。”杜林祥冷冷地说。
“2.76港元?”庄智奇有些惊讶。
“太接近了,太接近了!”杜林祥痛苦地摇着脑袋,“为什么是这个数字呢?难道……”
“是啊,太接近了。”庄智奇一脸严肃,“比起2.74港元,只差两分钱。”
“一群王八蛋!”杜林祥恨恨地骂道。
时值纽约的冬季,户外温度很低。因为供暖需要,宾馆的门窗都紧闭着。屋内的烟味已有些呛人,但杜林祥依旧续上一支烟:“咱们能接受这个价格吗?”
庄智奇顿了顿说:“以这个价格上市,咱们肯定是吃亏的一方。不过真能融回四十多亿资金,倒能解纬通的燃眉之急。企业的资金链实在绷得太紧,有了这四十多亿,不敢说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起码能松一口气。”
“你的意思是接受他们的条件?”杜林祥问。
两人的心情,愈发沉重起来。2.74港元,是他们此前反复计算过的另一个敏感数字!
与赖敬东签署的合作协议中,双方约定赖敬东的最后占股比例,要与股票发行价捆绑起来。发行价越低,赖敬东的占股就越高。后来在杜林祥的一再坚持下,合同中写入了另一条,为保证杜林祥的控股地位,赖敬东的持股比例不能超越杜林祥。依据这两则条款,当股票发行价低至某一个价位后,赖敬东的持股比例就不再随股价下跌而自行增加。
路演之前,杜林祥与庄智奇反复计算过。那一个至关重要的临界点,就是2.74港元。股价只要维持在2.74港元之上,股价越低,赖敬东的占股就越高。如果股价低于2.74港元,赖敬东的持股比例就不会再增加。
纽约夜幕深沉,雪花飞舞,杜林祥的情绪却无比激动。他站起身来大声吼道:“差着两分钱,或许是人家自己讨吉利。比起四,六可要吉利得多。宋金池抛出这个发行价,让我不得不怀疑,他与赖敬东早就勾结在了一起。”
“很有可能!”庄智奇也点上一支烟,“按照这个发行价,我们的融资额会大幅减少,赖敬东的持股却变多。等到上市之后,赖敬东再与宋金池联手把股价炒起来,他们可真要赚个盆满钵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