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四章 有舍才有得(第1 / 14页)
杜林祥笑了一下说:“万总,我们内部测算过,这个项目的利润远不止两亿。所以,我还是想自己做。”所谓内部测算,完全是信口开河。杜林祥实在忍受不了万顺龙的轻慢,才说出这番话。尽管安幼琪知道他在胡说八道,但此时还是向他投来赞许的目光。
杜林祥终于明白了,万顺龙自知在拍卖会上已无胜算,就想等杜林祥竞标成功后,再从杜林祥手里高价把那块地买过去。
万顺龙阴沉着脸,说:“那好吧,就只能祝愿你一帆风顺了。”
杜林祥不明白万顺龙重提旧事究竟是何意思,只听万顺龙继续说:“接下来咱们聊聊南二环那块地。你究竟用什么方法才和政府签下那份高明的合同,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但我明白一点,那是一块风水宝地,以顺龙集团的运作能力,哪怕最后高价从你手里买过来,一样也能赚钱。”
还有一个人是杜林祥不得不考虑的,那就是吕有顺。自己倒地皮净赚一个多亿的事迹,一定会在圈内传为佳话,但也在某种程度上把祸水引向了吕有顺。闲言碎语会纷至沓来,人们到时有理由质疑:杜林祥为何能拿下那块地,又凭什么转手就获取暴利,这里面有什么猫腻没有?
万顺龙掐灭手中的烟头,说:“什么都不需要操心,只是把地转手倒一下,就有一亿五千万进账,这可比北国天骄的利润高多了。”万顺龙的语气显得信心十足,他认为,自己开出的条件,对方几乎无法拒绝。
打定主意后,杜林祥说:“万总,感谢你的美意。不过南二环地块是我拿的第一块地,我还是想自己来开发。以后有合适的机会,我们再合作。”
万顺龙说:“我已经说过了,林祥同政府签了一个很高明的协议,土地出让金的一半最后会回到你们手里。拿下这块地,你们其实只需要出二亿五千万。当然,你们前期做土地整理,也会产生相应成本,不过怎么着也能控制在一亿以下。也就是说,你们拿地的真实成本是三亿五千万。我出五亿,你们的利润就是一亿五千万。”
万顺龙有些吃惊,这个昔日在自己手下接点工程就乐不可支的小包工头,今天竟然拒绝了自己。但他还没有彻底死心,在心里盘算了一阵,又说:“我如果出五亿五千万呢,这可是我能承受的极限了。而你的利润,将达到两亿。林祥,以你那个公司的实力,真要自己开发,没准利润还达不到两亿。”
答应万顺龙?杜林祥还在犹豫!
杜林祥默默听着万顺龙的话。香烟夹在手指间,却没有去吸一口。一亿五千万,那是转眼间便唾手可得的利润,更是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企及的财富。作为一个生意人,杜林祥不能不动心。万顺龙说得没错,这是一笔双赢的买卖,自己的利润不仅得到保证,对方凭借多年来累积的品牌效应与一流管理水平,同样能赚个盆满钵满。
杜林祥觉得心中总有一股力量,在阻止自己做出这个决定。如果仅从做生意的角度,这当然是一笔斩获颇丰的生意。但如果从做企业的角度来看,让出这块地,自己失去的东西将会有很多。
万顺龙的话里隐含着一层意思:你杜林祥纵然能搞定官员,却不具备经营现代企业的理念与能力!你可以通过低价拿地,却没有足够的品牌效应与营销手段将房子高价卖给普通消费者。
那就意味着,杜林祥只是一个炒地皮的倒爷,而不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纬通集团,永远不能像顺龙集团那样,拥有自己响亮的名声,成为河州人人皆知的品牌。这似乎违背了自己的初衷。好不容易弄来这块地,甚至费尽心思进军房地产界,究竟是为了什么?杜林祥如今并不缺钱,他追求的,恰恰是建立一家令人肃然起敬的企业。
万顺龙不愧为河州地产界一哥,具有惊人的市场判断力。五亿元的成交价格与吕有顺以及杜林祥的预测可谓分毫不差。安幼琪这时却笑了:“万总,你刚才说的可是高价买地。我们出五亿买来的地,你五亿就直接拿走,这还叫高价?”
五亿五千万,确实是万顺龙的心理底线了。超过这个数,他就无法保证自己的利润了。万顺龙的话语里也满含轻蔑,在他看来,杜林祥对于房地产完全是个外行,根本无法让一个黄金地块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万顺龙说:“按现在的形势,你们最后应该是在五亿元左右拍下那块地。我也就出五亿,从你们手里买地,如何?”
杜林祥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别人的轻蔑:凭什么我造的房子就一定会卖得比万顺龙便宜?纬通集团,凭什么就不能成为与顺龙集团鼎足而立的地产大鳄?杜林祥明白,万顺龙之所以愿意出高价,是认定这块地能为他带来巨额利润。既然万顺龙有本事赚的钱,凭什么自己就赚不了?何况,我比起万顺龙,还有巨大的成本优势。
这时,安幼琪插话说:“万总,你准备出多少钱来从我们手里买地?”
万顺龙接着说:“目前,中国的市场经济处在一个比较奇特的阶段。大的框架算是搭起来了,可又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不可能单纯依靠市场法则来竞争,还必须费尽心机去协调各种关系。”
做生意还是做企业?杜林祥在心中问着自己。商人做生意,考虑的是利润,只要能合理合法地赚钱,就是一笔好生意。企业家经营企业,考虑的却更多,除了利润,还有品牌、信誉、远景目标……
万顺龙笑了笑说:“恕我直言,林祥你那个纬通集团只是家新企业,更谈不上什么品牌效应。同样的房子,你甚至要比市场价便宜个一千块钱,才会有人问津。而顺龙集团这么多年来已经在河州消费者心中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我开发的楼盘,就是比市场价高一千,照样有消费者趋之若鹜。如此算来,我每平方米就能比你多卖两千元,这样难道还不能抵销那一亿五千万的成本?”
他猛然意识到,拥有三个亿的杜林祥与拥有四个亿的杜林祥,差别并不大,但有钱人杜林祥与企业家杜林祥,却有着天壤之别。自己追求的,其实是比钱更重要的东西。
杜林祥掏出一支自己揣的红塔山,点燃后说:“万总,咱们之间说话不需要藏着掖着。没错,我拿地的成本就是三亿五千万,你开出的价格,也的确算是高价。不过,就算三亿五千万的成本,我目前依旧如履薄冰,生怕哪里出了岔子,最后功败垂成。可你出的价是五亿,这么高的成本,我都替你担心,能赚回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