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舵手:掌舵是一门艺术 > 4 庄硕汉大谈曾国藩与左宗棠

4 庄硕汉大谈曾国藩与左宗棠(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在陈锦儿侃侃而谈时,徐万里一直微笑盯着对方。经陈锦儿这样一问,徐万里愈发笑容可掬,他以难得的温和语气说:“锦儿说的一点不错。好茶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武夷山野茶以天为房、大地为床、万物为衣,岩石当枕、云雾当被、露珠洗面,吸大自然之灵气,取万物之精华。”

为了不引人注目,徐万里没有坐自己那辆悬挂军牌的奥迪A6。市委办公厅临时调来一辆老款别克,载着徐万里驶出市委大院。

徐万里、庄硕汉与陈锦儿皆为雅士,围绕着共同感兴趣的茶道,三人畅聊开去。一个钟头一晃而过,庄硕汉从皮包里掏出一本书,缓缓说道:“刚才光顾着聊茶道,倒把这一茬给忘了。这是我新出的一本书,特地送给徐书记,请你雅正。”

见两人都在卖关子,庄硕汉也不好打破砂锅问到底,他说道:“锦儿,能不能给我们讲一下,这武夷山野茶的来历。”

庄硕汉呵呵笑起来:“看来你苦于案牍之劳形,没时间出来微服私访。”

陈锦儿优雅地坐下,轻挽起衣袖,一边熟练地泡着茶,一边说道:“所谓武夷山野茶,多指生长于武夷山桐木关海拔一千二百米的核心保护区,野生环境下野生野放、自然生长的茶叶。鸦片战争后,随着英国人前往武夷山窃取红茶制作技艺和茶树,并在印度、肯尼亚等英国殖民地大量生产红茶,中国红茶出口锐减,曾经最为辉煌的桐木关正山小种红茶产区逐渐衰落。当地茶农转种其他作物,茶园随之野化、荒芜了。日久之后,武夷山野茶茶树便完全处于野生状态,活下来的茶树长得或高或低,老去的茶树也没有人再去补种。”

落座后,徐万里看了看周围环境,说道:“老庄可真会挑地方。我来河州这么多年了,还不知道这里。”

“或许天意弄人,在这样荒芜的环境中,倒生长出难得一见的好茶。”陈锦儿继续说,“这些茶树见缝插针,稀疏散植在乱石丛中,食长风,饮甘露,风骨不凡。茶树生长在高山上,因气温低,自身会产生一种营养物质来抵御寒冷。昼夜温差较大,更有利于茶叶营养物质的积蓄。这些生长于山野中的茶叶,便成为大名鼎鼎的武夷山野茶。”

徐万里深通茶道,回答这样的问题自然是小菜一碟。不过当他正要开口时,却被庄硕汉拦住了:“徐书记是整天琢磨大事的人,让人家回答你这类问题,太不成体统。这样吧,我把茶坊老板叫来,请她为你答疑解惑。”

坐在一旁的美女企业家柳总问道:“一直听你们说武夷山野茶,究竟这茶有什么来头?”

片刻之后,一位身材苗条的妙龄女子走了进来。庄硕汉正要引见,徐万里倒先伸出了手:“哎呀,我以为是谁呢,原来是锦儿!”

徐万里端起茶杯,只见茶汤橙黄色、清醇亮丽,有珍珠鱼肝油的透明感。接着轻抿一口,顿觉茶香之中,又多了松之刚味、竹之纤味、果之甘味、藓之苔味,可谓味味醉人。徐万里忍不住赞道:“的确是桐木关的野茶,野性、野味、野韵,都毫无保留地释放在茶汤里。”

陈锦儿也笑吟吟地说:“徐书记,您好!不知道您大驾光临,失敬了。”

“幸会、幸会!欢迎你们来河州啊。”徐万里说着场面话,心里却在暗笑,这个庄硕汉真是艳福不浅,就连出差在外,也不忘带上两个美女。

陈锦儿又说:“桐木关我去过很多次。亲眼所见,那里的茶叶没有固定的生长场所,竹林间、花丛间、草丛间都有。如果恰好在茶树的周围有几棵兰花,那茶叶制作出来后也就有了兰花的香气,与茶园里种出来的茶叶口感截然不同。汤中有万物,香中含百花,味中有五谷,这就是野茶的神韵。”

与徐万里握手后,庄硕汉介绍道:“这位小许,是我的研究生。平时跟在身边,帮我干一些收集资料的活。这位柳总是美女企业家,在北京开4S店。她可是位儒商,经常与我一起切磋学问。这次来河州出席论坛,她有空也跟着过来。”

介绍完武夷山野茶后,陈锦儿轻抿一口茶汤,温婉地问道:“徐书记是行家,不知我说的对吗?”

别克车在河州市中心一座古色古香的院落前停了下来。徐万里走进包间,只见庄硕汉正端着一个精致的茶杯,颇为享受地品茗。庄硕汉的身旁,坐着两名相貌标致、打扮入时的女子。一个仿佛二十出头的年纪,皮肤白皙;另一个穿深色皮衣,看年纪在三十上下。

徐万里说:“好啊。老友,好茶,加上美人在侧,人生乐事啊!”

庄硕汉摆出一脸惊讶的样子:“怎么,你们认识?”

“言归正传。”庄硕汉说,“今天有幸碰到武夷山野茶,便急不可待打电话给你。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

徐万里笑而不语,陈锦儿说道:“在河州,谁不认识徐书记呢?”

徐万里也笑了:“就算有时间,我也没有你这般福气,能带着两位美女,在如此古朴典雅的环境里品茗聊天。”徐万里这句话倒是发自肺腑。他真要领着两个美女品茗,估计第二天就会有各种小道消息流传开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