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庄硕汉大谈曾国藩与左宗棠(第2 / 4页)
刘光友说:“现在局势基本平息了,但我也不敢有丝毫大意。遵照您的指示,企业周围还是布置了大批警力。刚才徐书记指出的宣传工作,我们要立刻落实。准备连开几场座谈会,让更多群众了解内情。每场座谈会,我都会亲自出席,工人有什么疑问,我现场给予回答。”
庄硕汉接着说:“慈禧一辈子,最擅长的就是制衡牵制之术。此时,她自然会想到,提拔一个人起来与曾国藩分庭抗礼,互为制衡。以当时的局势,胡林翼、李鸿章、左宗棠都是合适人选,但慈禧经过一番权衡,最终选择了左宗棠。”
徐万里又仔细读了一遍文章,里面居然没有刘光友的名字。提到刘光友时,都是写“河州市国资委负责人”,却不点名道姓。
庄硕汉谈兴颇浓,他说道:“我这本书里,着重研究了曾国藩与左宗棠的关系。众人知道,曾、左本为好友,曾国藩已然是朝廷重臣时,左宗棠还寄居于湖南巡抚门下当师爷。可后来短短几年,左宗棠便一飞冲天,成为与曾国藩平起平坐的封疆大吏,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冷淡了下来。你们以为,这是为什么?”
整篇文章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多次出现市政府副秘书长郑佳晴的名字。“据郑佳晴介绍”“郑佳晴告诉记者”等字眼,在文章中反复出现。身为联系经济工作特别是国资改革这一块的市政府副秘书长,接受采访并不令人意外,但如此高频率地在文中亮相,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对于晚清历史,徐万里十分熟悉。他思忖了一下说:“左宗棠平步青云,自然是因为他有本事,能打仗。当时太平天国占据东南数省,清廷风雨飘摇,慈禧自然要倚重左宗棠这样的干吏。”
徐万里随手翻阅起来。今日《舆情通报》的第一篇文章,就是一家中央媒体报道河州国企改革成绩的。徐万里来了兴趣,认真阅读起来。文章写得大气磅礴,把河州近年来的成绩做了全面概括。
徐万里对茶道钻研颇深,原生态的武夷山野茶着实令每一个茶客向往,再加之老友相邀,徐万里只好放下手头的工作。
徐万里接过书,说道:“老庄的大作,一定用心拜读。”
论坛开幕前一天,徐万里赶往专家学者下榻的酒店探望,还与众人合影留念。到了晚上,徐万里又接到庄硕汉打来的电话,邀请他单独茶叙。庄硕汉笑着说道:“徐书记,我此刻正在河州一处雅致的茶舍内。没想到在你老兄治下,居然有这样的好地方,能喝到原生态的武夷山野茶。”
陈锦儿瞟了一眼书的封面,见书名叫《曾文正公家书注析》。曾文正公,指的自然是大名鼎鼎的曾国藩。陈锦儿说:“早就知道庄教授近年来潜心研究曾国藩,不知最近又有什么收获?”
来河州的诸位学者中,有一个名叫庄硕汉的。此人不仅是国内文化界近年来大名鼎鼎的人物,更是徐万里的老朋友。徐万里还在外省工作时,庄硕汉便在该省大学任教,两人私交不错。最近几年,徐万里调来洪西工作,庄硕汉去了北京发展。
庄硕汉摇起头:“要说有本事,能打仗,在那个时代,还有李鸿章、胡林翼这些人。可胡林翼至死不过湖北巡抚,李鸿章东移西调,换了好几个省当巡抚,历经多年历练,最后才当上总督。唯独左宗棠,仅花了数年时间,就由一个师爷爬上总督高位。如果硬要拿现在的官位来做类比,左宗棠大概只花四年,便从省委办公厅正处级秘书,升为省委书记,同时兼任大军区司令员。”
刘光友退出办公室后,徐万里又拿起大字报端详起来。他一边看,还一边摇头叹气。这时,秘书敲门进来,把今日的《舆情通报》交到徐万里手上。无论之前的陶定国还是如今的徐万里,都要求宣传部门每日编辑《舆情通报》。当天出现在各大媒体、网站上的所有有关河州的重要新闻,以及微博、论坛上关于河州的热帖,都被编辑在里面。
听庄硕汉如此一说,徐万里也来了兴趣。左宗棠身上究竟有什么特质,能够让执掌最高权柄的慈禧另眼相看?
徐万里面无表情,淡淡说了句:“先就这么着吧。”
庄硕汉说:“左宗棠坐着火箭往上冒的时候,太平天国已近晚期。不夸张地说,有没有左宗棠,太平天国也一样完蛋,只是早几年或迟几年的事情。那时的慈禧,并不担心洪秀全,倒开始提防手握东南军政大权的曾国藩。”
庄硕汉问:“锦儿对曾文正公也有兴趣?”
信丰集团的局势,迅速平静了下来。徐万里不用在这件事上再操什么心,便把精力投入到数日后即将登场的河州文化论坛上。徐万里来河州后,响亮提出打造“文化强市”的战略。河州文化论坛,正是这项战略的重要载体。为了筹办论坛,河州上下忙活了大半年。届时,一大批在国内学术界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都将莅临河州。
“兴趣还谈不上。”陈锦儿莞尔一笑,“我们女孩子家,对于官场的事,天然缺乏兴趣。”
徐万里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数日前的情景:自己去探望省委书记贺之军时,北京的医生苏晓云悄悄把自己拉到一边,说了不少郑佳晴的好话……
“说女人对政治不感兴趣,那倒也不尽然。”庄硕汉说,“我这本书名为研究曾文正公的家书,实则是以此为一条线,串起整个晚清历史。一部晚清风云史,说来正是一个女人纵横捭阖、玩弄权术的历史,就连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些当世英雄,也不过是她手中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