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世界经济学界的“中国之问”(第1 / 3页)
杜林祥压低声音:“只要您开口,钱一定不是问题。”
徐万里语气坚定地说:“因此我在决策之初,就没有考虑纬通。”
徐万里沉吟了一阵说:“纬通真想参与生态城的开发,我只有一个要求——由你们出面,重组信丰集团。”
杜林祥笑嘻嘻地说:“您教训得是,的确是我疏忽了。不过您放心,我是个讲规矩的人。”
杜林祥更加迷惑,徐万里突然提起这档子事,究竟是什么意思?他强装出镇静,回答说:“我那点三脚猫功夫,不敢在您面前班门弄斧。”
“讲规矩就好呀。”徐万里也笑起来,“四家企业分食生态城的蛋糕,中间也有个市场份额的问题。讲规矩的人,分得的份额自然会多一些。”
徐万里又从书桌上拿来哈苏相机,放在手里把玩起来。过了一阵,他才缓缓开口:“你赞助给摄影协会的这台相机,倒是不错。对了,你这段时间的摄影技术,一定进步不小吧!”
杜林祥高兴得甚至有些埋怨自己,原来徐万里是个这么爽快的人,以前费尽心机地去收购普洱茶,赞助摄影协会相机,倒有些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那是,那是。”杜林祥搓着手掌,“真是太感谢徐书记了。”
“尽量争取吧。”徐万里不徐不疾地说,“我会重新考虑,在目前确定的三家企业之外,再把纬通加进去。另外,最后的方案,还得上到常委会讨论,也要听一下其他同志的意见。”
“不要说谢。”徐万里说,“要说谢,也是我谢谢你。你这又是送老班章,又是赞助相机,我倒是不好意思了。”
杜林祥重新燃起希望:“那么说,纬通还有戏?”
“您客气了,这是哪里话!”杜林祥说。
杜林祥不知道,徐万里此刻拿出老班章的用意何在。他的内心充满苦涩,抿了一口价值不菲的老班章,感觉却比中药还苦。
杜林祥说:“徐书记,您有什么要求但说无妨。”
徐万里微笑着起身,从书柜里取出一包茶叶,亲自沏好端到杜林祥面前:“这是你送我的老班章,味道的确不错。你也尝尝!”
徐万里哈哈大笑:“我要的数目可有点大!”
杜林祥坐在沙发上,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他的余光瞟到书桌上的哈苏相机,心里又冒出一丁点的侥幸:“徐书记,您说的这些我都承认。但纬通毕竟是河州本土的企业,面对生态城这样的大项目,您就不能支持一下?”
徐万里拉拉杂杂地说了十多分钟,全是自己摄影经历中的琐事,杜林祥只得耐着性子听。后来,徐万里终于聊回生态城的开发:“我把纬通排除在外,是基于生态城的定位与企业的特点。不过刚才你说,纬通毕竟是本土企业,希望得到政府的扶持,也不无道理。毕竟,纬通的税收在河州,解决了河州大量的就业。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只不过,”徐万里放下手中的哈苏相机,“生态城开发,可是价值上千亿的商机。四家企业来做,每家也能分走几百亿。就凭这几斤普洱茶,一部相机,你投入的成本,是不是忒低了点?”
杜林祥有些惊讶,看来这个徐万里,还有些自知之明。只听徐万里继续说:“我经常劝自己,不要去参加什么摄影采风的活动,省得丢人现眼。但没办法呀,我是真心喜欢摄影,舍不得丢下。我甚至在想,自己要不当官,这么多年下来,摄影技术一定进步不少。可惜偏偏吃了官家饭,周围全是恭维,想进步也难。”
杜林祥心头一惊,徐万里这不是在公然索贿吗?接着他又涌起一股狂喜,只要钱能解决的事,就不是难事!不怕徐万里狮子大开口,他口张得越大,老子最后获得的收益反而越多。
徐万里笑起来:“你的摄影技术,的确不入流。不过说实话,我的摄影技术,也登不上大雅之堂。平时周围的人夸我,我心里清楚得很,人家是畏惧我手中的权力,并非钦佩我的摄影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