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世界经济学界的“中国之问”(第3 / 3页)
徐万里用相机来记录美景的技术,着实令人不敢恭维,但他有能力将原本荒芜的土地,塑造成美轮美奂的城市景观。
不过此时的杜林祥,却不愿在赵筱雨的事上多花心思。徐万里扔给他的难题,犹如一块巨石压在心头。杜林祥掏出手机,打给了刘光友:“老弟啊,大哥这回遇着难事了。明天你到我办公室来一趟,我有好多事向你请教。”
徐万里是个心雄万夫的人物,收拾完官场里的对手后,自然也要端出自己的政绩工程。这项政绩工程,就是河州生态城。按照规划,河州生态城将在五年内发展为城市的副中心。除开经济指标的考核,这里还将建成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典范。
“不过嘛……”杜林祥接着说道。
主政河州后,徐万里已经展示出玩弄权术的高超手腕。昔日的“河州政法王”唐剑,被他收拾得服服帖帖,原本盘根错节、派系林立的河州官场,已无一人敢挑战徐万里的权威。河州政商圈子里甚至流传出一个段子,说徐万里来河州履新之前,省委书记贺之军找他谈过一次话。贺之军专门叮嘱,河州是洪西省会,情况复杂,尤其是官场里的各种派系、山头,一定要好生应对。徐万里当着省委书记的面说道:“关于派系的事,我丝毫不担心。贺书记相信我,派我去河州,那么从我到河州的那一天开始,徐万里就是河州最大的派系。”听过这段子的人都说,徐万里忒狂了点,但人家的确狂得有本钱。
“不过什么?”徐万里眉头微微皱起。
据说徐万里还在私下感叹过:“在如今中国,不讲政治的人玩不转,可一个纯粹的政客也走不远。你哪怕再精于权术,如果当地经济建设一塌糊涂,拿不出几个叫得响的项目,同样很难得到提拔重用。当然了,这种用人导向的负面效果十分明显,各地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大行其道。但反过来想,如果领导们都不去搞什么政绩工程,中国能发展这么快吗?”
徐万里依旧在书房迎候杜林祥,古朴大气的书桌上,照例摆放着几台相机。杜林祥一进门就瞅见,自己赞助给河州市摄影家协会的那部哈苏相机,就在那几部相机中间,显得鹤立鸡群。
徐万里接着说:“我对于收购方的要求只有两条,第一是妥善安置好工人,不能有人再出来闹事;第二就是保住上市公司的壳,千万不能退市。一家河州的上市企业退市,这脸可就丢大了。”
经过之前的运作,杜林祥自觉与徐万里的交情更进了一步,此刻他心中的底气,也不免足了一些。
“徐书记,”杜林祥思忖了一阵后缓缓开口,“事关重大,恐怕我现在也不能答复你。我回去商量一下之后,再向您汇报,您看好吗?”
一个周末的夜晚,杜林祥又一次驱车前往河州警备区大院。居住在这座大院里的徐万里,真正掌握着将生态城的开发主导权赋予哪家企业的大权。
杜林祥说:“我昨天有事找她,一连打了几通电话,她的手机都是关机。徐书记,您有什么事吗?”
徐万里在会见一位知名经济学家时,尝试着回答了“中国之问”。他认为,尽管面临如此多的难题,但过去几十年间中国起码做对了两件事,才换来今天的成绩。第一,是实行市场经济,彻底激发了民间创造财富的活力。第二,用经济建设的成绩来考核各级干部,迫使各级干部必须扑下身子抓经济。
“没事。”徐万里做出一副轻松的样子,“顺口一问而已。”
近年来,世界经济学界有一个著名的“中国之问”。各国的经济学家都在研究,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大国,还面临着官员腐败、贫富差距、道德滑坡等至今未能根治的问题,那么这个国家究竟做了什么事情,才能在短短几十年里实现经济腾飞?
杜林祥登上自己的奥迪轿车,驶离了河州警备区大院。徐万里最后忽然提到赵筱雨,让杜林祥有些摸不着头脑。尤其是徐万里的神情,故意做出一副轻松的样子,眼神中却透着紧张。直觉告诉杜林祥,徐万里绝非顺口一问,他心里一定装着什么事。
徐万里点点头:“好的,我等着你的消息。”
对于河州的房地产企业来说,河州生态城立刻成为一块令人垂涎欲滴的大蛋糕。杜林祥的老对手万顺龙,据说已经在内部会议上喊出了“得生态城者得河州”的口号。完成上市后,意图深耕河州市场的纬通集团,自然也不会对这一机遇视而不见。
这一回,徐万里破天荒地亲自送杜林祥下楼。两人握手告别时,徐万里又提到一件事:“林祥,你最近见过赵筱雨吗?”
吕有顺打造的河州新城,至今为河州人津津乐道。徐万里嘴上没说,心里却憋着一股劲,自己力推的河州生态城,一定要盖过河州新城的风头。
“见过啊。”杜林祥说,“上周我去北京出差,还和她一起吃过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