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舵手:掌舵是一门艺术 > 5 与其花钱请枪手,不如把人当枪使

5 与其花钱请枪手,不如把人当枪使(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袁凯为参加研讨班的人员,准备了笔记本电脑等礼品。可杜林祥还特别交代,对于其中的某些关键人物,袁凯有权临机决断,再送出一些贵重的礼物。

袁凯说:“我之前也想过这个问题,后来却不担心。谁叫咱们洪西是民工输出大省?全国各地,哪里没有洪西的工人?就说张贵明的矿上吧,真就有许多洪西人。”

比如这次在香港举办的新闻研讨班,完全就是以交流研讨为幌子,组织各媒体的负责人游山玩水。袁凯起初制订的计划,是将研讨班放在深圳,中途去香港参观一天。杜林祥却大笔一挥,将地点改在香港,同时指示把下榻地点安排在五星级酒店。仅此一项,开支就多出几十万元。

杜林祥接着说:“我当初只是让你去摸情况,做准备。至于这篇报道是否要刊登出来,还不能确定啊。如今这个女记者一腔热血、满腹天真,我却担心,要是咱们最后并不想让新闻见报,会不会控制不住?”

甚至好些其他公司的同行,也对纬通的媒体公关能力惊讶不已。当着外人,杜林祥总是夸奖袁凯,说这是袁凯的功劳。但袁凯心里清楚,像他这样拥有媒体资源的人,在圈子里多如过江之鲫,但像杜林祥这般挥金如土的老板,却难得一见。

在周围观察了一圈,袁凯发觉情势颇为严峻。矿山已被封锁起来,门口站着十多个保安,进出的人都要接受盘查。直接去矿山里刺探情况的念头,不得不打消。接下来,袁凯又在周围的村庄寻访,指望打开突破口。可惜没一个村民愿意开口,甚至有人充满警惕地盯着袁凯,问他是不是记者。见势不妙,袁凯赶紧登上黑车,溜回了县城。

此时,袁凯又从河州招来一名机灵的下属,并买下一个新手机号。他让下属冒充矿工,用这个手机号与楚天舒取得了联系。

第二天一早,袁凯租下一辆当地的黑车,径直前往矿山所在地。宁古县距离张贵明的老家梅河有一百多公里的距离,矿山距离宁古县城也有几十里地,而且路况十分糟糕。直到上午十点过,袁凯才抵达矿山。

袁凯对于此次事件的前因后果,已调查得十分清楚,稍微扔出一点料去,已令楚天舒大感兴趣。几次电话联系之后,楚天舒便决定奔赴宁古采访。

杜林祥一再叮嘱,此次行动必须保密。所以袁凯没有带着记者一同前来,他打算自己先去摸一摸情况,再决定下一步如何动作。

“三哥放心。”袁凯胸有成竹地说,“我当时之所以选择楚天舒,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那家报社的领导和咱们关系不错。如果三哥想让新闻见报,咱们就当没这回事,让楚天舒那小姑娘使劲鼓捣去,反正这事跟我们没有一丁点关系。如果不想让新闻见报,就告诉张贵明,咱们知道北京有媒体正在弄他,可以帮他协调关系灭掉稿件。送礼的钱张贵明出,他还得记下这份情谊。”

进入纬通以后,杜林祥对袁凯器重有加。尽管只是一个宣传部部长,但公司上下都说,袁凯可比一般的中层干部强势得多。除开林正亮等创业元老,袁凯是公司内少有的几个能称呼杜林祥为“三哥”的人。亲密的私人关系以外,对于宣传部的各项经费,杜林祥也会竭力保障。就说去年吧,宣传部撒出的银子,足有好几千万,令其他部门羡慕不已。

这名下属接待了楚天舒,并向楚天舒详尽介绍了事发当天的情况。袁凯从招工中介那里搞来的矿工通讯手册,经过一番特殊编辑之后也交到了楚天舒手上。楚天舒按着这个通讯手册拨打电话,很快就找到其他愿意接受采访的矿工。

经过近三个小时的颠簸,袁凯乘坐的大巴抵达矿山所在的宁古县。这些年,他早已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不过来到宁古县之后,为了不引人注目,袁凯刻意选择了一家一百多块钱一晚的经济型酒店。另外那套价值不菲的西装也被收进衣柜,他专门去超市买了一件几十块钱的廉价衬衣。从酒店住宿到衣着打扮,袁凯仿佛瞬间回到了多年前的记者时光。

当然,袁凯的手下也以人身安全为由,一直不肯告诉楚天舒自己的真实姓名以及在矿山的具体职务,甚至他也拒绝与矿里的其他“同事”打个照面。眼看楚天舒的采访进展顺利,袁凯与那名冒充矿工的下属,悄悄溜回了河州。离开之前,袁凯另外安排了两人赶到宁古,在暗处盯着楚天舒。楚天舒在宁古住在哪间宾馆,白天见了什么人,晚上在哪家餐厅吃饭,他都能第一时间获悉。

对于这种不提任何要求,仅仅是联络感情的研讨班,受邀的媒体负责人自然是乐此不疲。纬通公司内部都有人提意见,说这么多媒体人士过来,其实好些是来白吃白喝的。杜林祥却说,来九个白吃白喝的不要紧,只要其中有一个日后能为我所用,钱就没有白花。

回到河州后,袁凯立即向杜林祥汇报了计划的进展。杜林祥却皱着眉头:“计划很周密,只是你派去冒充矿工的人,说话一口洪西口音,这会不会令人怀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