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庄智奇讲起了清朝康熙年间有关《百官行述》的典故(第2 / 3页)
说实话,杜林祥真不明白张贵明此刻有什么可高兴的,换作自己,早就愁眉不展了。投资公司,玩的就是公众信心。哪怕竞争对手垮台,一样会重挫投资人的信心。面对大规模的挤兑风潮,本身运转良好的公司恐怕也难以自保。
杜林祥心中又是一喜。张贵明越是撒谎硬撑,越说明矿山的情势糟糕透顶。如此,对于低价拿矿反而大大有利。
“这下好了。”张贵明长舒一口气,“经过这下折腾,大家会知道还是俺的公司靠谱。另外,俺也能趁机把利息降一降。”
“真能把矿山卖出去,俺估计那老王八蛋也会乐翻天。”提到徐浩成,张贵明的口气重新凝重起来。
张贵明接着说:“你要没个一官半职,抱着几百万想存到俺公司,俺也不要!可近些年,成批的投资公司冒出来,承诺的回报一个比一个高。俺们公司为了留住客户,不得已也只能多付利息。光这一块,几年下来就多出上千万!”
“还有,”杜林祥说,“吕有顺不是宋红军,他不会为了一己私利,花高价买矿。吕市长跟我说过,真要接下这座矿山,收购价必须大幅下调。”
张贵明说:“前几年,俺主动向县里的几个头头提出借钱。其实,俺哪里是想借钱,只不过是用高利息的名义,把钱送到他们手上。后来见这种模式效果不错,就专门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
聊了一会儿投资公司的事,杜林祥开始把话题往矿山上引:“那天之后,我又在香港见了徐浩成一面。”
杜林祥嘿嘿笑起来:“吕市长是不是爱钱,以后你接触一下就知道了。”
张贵明的实力有目共睹,加之承诺的高额回报,会有一大把官员愿意把钱放在他那里。久而久之,哪个官员贪墨了多少钱财,张贵明一清二楚。投资公司的账册,就成了有实无名的《百官行述》。纵然过去没有多少交情,真到了张贵明开口求人时,这些官员也没胆拒绝。
“吕有顺真不要钱,到时就把钱给你。你和他之间怎么分,俺管不着!”张贵明说。
庄智奇讲了清朝康熙年间有关《百官行述》的典故。当时有个叫任伯安的人,用了十数年时间,编写出记录百官隐事的《百官行述》。官员的把柄都被任伯安攥在手里,从此要挟百官犹如奴役牛马。
张贵明兴奋的神色消退不少,沉吟了一会儿才说:“现在这状况,人家杀价在所难免,只要别太离谱就行。”
“什么意思?”杜林祥更加疑惑。
杜林祥又问:“对了,矿山最近的情况怎么样?”
张贵明却哈哈笑起来:“老杜,俺的投资公司,和那帮王八蛋的不一样。老子开投资公司,压根就没想赚钱,只想往外送钱。”
“还行。虽说没有后续资金投入,矿山处于半停产状态,却也没出什么大乱子。”张贵明答道。他昨晚才赶回梅河,自然不知道杨龙已把工人讨薪打死矿长的事泄露了出来。此刻面对杜林祥,还得硬撑着。
杜林祥摆着手:“我可不指望拿什么佣金。真把矿山转手出去,我投在冶金厂的几千万能收回来,就谢天谢地了。”
事后,杜林祥还同庄智奇聊起过这事,庄智奇的目光更加犀利,他认为张贵明的这一招,不仅让送钱的勾当有了一件看似光鲜的外衣,更暗藏下撒手锏。
张贵明以为杜林祥是在试探自己,立马表态:“矿山真能转手,你投在冶金厂的钱,一定会有丰厚回报。”
“老张,你这一招厉害呀!”杜林祥忍不住赞道。以投资公司的高额回报作为幌子,送钱者目的达到,收钱者心安理得。杜林祥甚至想,回河州后自己也开个类似的投资公司。
“但愿吧。”杜林祥抿了一口茶,“这件事还得去征求徐浩成的意见,毕竟他在矿山里也有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