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杜林祥在桌上盘点起全国各地的酒风(第1 / 3页)
“老张说的没错。”杜林祥说,“河南人喝酒,规矩的确不少。还有什么男人喝酒女人不上桌,划拳不能单出食指和小拇指……搞得我们外地人一头雾水。”
“老杜,发啥子愣哟?来,俺敬你一杯。”张贵明粗声粗气的话语,打断了杜林祥的思绪。他重新举起酒杯,爽快地喝了一大口。
庄智奇说:“我有一个同学就是河南人,说起这些规矩,他解释说,古时候酒可是好东西,寻常人家哪个喝得起?只有待客时才舍得开一坛子。这么好的东西自己舍不得享用,先想着客人,也只有河南人才这般先人后己。”
杜林祥只是有些替远在河州的陈锦儿惋惜!这个陈锦儿,至今还对庄智奇爱得死去活来。为了成全他们,杜林祥把尹小茵调离总部,安排到各地的分公司。不曾想,陈锦儿近水楼台未能先揽月,倒是远在天涯的尹小茵抱得如意郎君归。
张贵明又说:“酒桌上要讲公平,还得数江浙一带。那里讲究‘先干为敬’,主人先把酒喝下,客人再喝,谁也不吃亏。”
“谁他妈知道!这个骚娘们,没准除了她姐夫,又勾搭上什么男人。”张贵明说,“反正白纸黑字签了合同,还怕她赖账不成?不管这些,俺们喝酒。”
听到这里,杜林祥又想起那天徐万里向自己打听赵筱雨的事情。他说道:“赵筱雨最近怎么回事?电话老打不通。”
有张贵明在,酒桌上的气氛一定是高潮迭起。敬了一圈酒,他又说起酒段子:“醉分五种:想醉,把酒留在胃;怕醉,水往酒里兑;真醉,敢喝敌敌畏;烂醉,桌子底下睡;装醉,不想给小费。谁要说自己醉了,就拿瓶敌敌畏来。他真敢往口里灌,俺就认他真醉,不再劝酒。”
张贵明说:“一切顺利,人家已经打了两次款。按照时间,明天就应该打第三次款了。昨天我打电话去催赵筱雨,不知怎么的,她的手机却关机。后来徐浩成也打了电话,还是关机。”
张贵明的话一出口,满桌又是哈哈大笑。趁着兴致颇高,众人又谈起各地的酒俗。张贵明叼着一支烟:“凭老子的酒量,走遍天下都不怕,但就怕去一个地方。”
或许是受古人的启发,杜林祥对于下属们在男女关系上的事,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况且,尹小茵爱慕庄智奇,本就是自己早已知道的。
庄智奇说:“江浙一带‘先干为敬’的风俗,大概也和当地人的性格有关。江浙一带的人素来文雅,彼此之间客客气气,主人不带头喝,客人哪里好意思?”
陶澍一句话,让扔进烟花柳巷的嫖资成了人才储备基金。而胡林翼日后的所作所为,似乎也印证了陶澍的话。胡林翼百战沙场,成为清廷的南天柱石,最后操劳成疾,病逝于湖北巡抚任上。
杜林祥接过话茬:“有一次我去新疆,喝得实在太多,便说‘喝好就行,别整得我起不了床’。朋友却说:‘什么叫好,就得喝成人事不醒才叫好!’后来他们告诉我,一定要把客人灌醉,才是当地酒风。”
说起冶金厂,杜林祥问道:“宋红军收购矿山的事进行得怎么样?”
“啥地方?”林正亮问。
张贵明口中的两单生意,自然说的是收购河州冶金厂与双方合作开发楼盘。杜林祥点头笑道:“是啊,是啊!”
“不敢去河南呀。”张贵明说,“那里讲究‘先端为敬’。比方说他们敬你三杯酒,就是你喝三杯,敬酒的人端着杯子,自己并不喝。去年到郑州,开宴后朋友斟满七杯酒,对俺介绍说,按照河南的规矩,贵客临门先端酒,七杯酒是最高礼节,请笑纳。老子把七杯酒喝下去,朋友就在一边看着。后来他又端着酒杯,说要碰一杯,据说这叫‘端七碰一’。再好的酒量,也经不住这么整啊。”
放下酒杯,张贵明说:“俺俩还真是有缘。认识没多久,就合作了两单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