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东江名起 第五八四章 非黑即白(第4 / 4页)
“杨局长您好!”曾毅跟杨林吉握着手,笑道:“在京城医院工作的时候,周院长经常提起您,对您赞佩不已。”
曾毅点了点头,三氧化二砷就是我们俗称的砒霜了,毒姓很强,以前确实有中医用它来治疗白血病和癌症,后来这位中医被抓了起来,也就没人再敢用了,反倒是米国的一些科研机构,一直在做这方面的研究,而且取得了成果。
高主任的鬓角此时沁出一丝冷汗,曾县长在卫生部有这么大的能量,今天却跟着自己来递材料,这分明是要看一看自己这位驻京办主任是否称职,还好自己今天没有出什么大的纰漏,否则又要干回老本行了。
许老叹道:“不能因为一味药有毒,就把它一棍子打死,米国人的实践告诉我们,只要加强管理,毒药也是可以变成救命良药的。”
刘响和驻京办的高主任也是很吃惊,虽然早就知道曾县长以前在京城医院做过院长助理,但履历也写明了那是个挂职锻炼,一般挂职都属于是摆设,谁料到曾县长在京城的人脉会如此强大,随随便便都能碰到熟人,看杨林吉的态度,那位张秘书也绝不是个简单人物。
杨林吉就道:“这么一件小事,曾毅同志怎么还亲自过来呢,你知会一声,我让人就给办了嘛。”
曾毅手里抓着那张纸,看着面前桌上厚厚的检测报告,不禁有些肃然起敬,许老一大把年纪,眼花目眩,看这些材料已经很费劲了,却为了修改药典中一些中药剂量,坐在这里逐字逐句勘验检测报告,校正每一个数据,这个工作可是非常繁琐的,很耗费精力。
“县里引进了一个医用检测试剂的项目,今天过来,是来递生产批文的申请材料。”曾毅说到。
目前的药典中,确实有很多不利于中医药发展的地方,比如附子、细辛,众所周知是有毒的,所以药典中明确规定,附子在一剂药方中的剂量不得超过6克,细辛则更低,不能超过3克。
张秘书最近眼力劲大涨,瞧了瞧楼道几人的情况,就隐约猜到里面有情况,道:“曾县长,你今天到药监局是……”
曾毅再次颔首,这世上没有绝对的非黑即白,再好的人,不可能一辈子全做的都是好事,而再坏的人,也不可能一辈子不做一件好事。药也一样,“天生其物,必有其用”,所以古代医生才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药品炮制方法,目的也就在于要让药物发挥其正面作用。
站在楼道里的蒙主任一下就愣住了,他没想到曾毅原来还做过京城医院的院长助理,作为卫生系统的人,他很清楚这一职位意味着什么,那可不是一般的地方,属于卫生部直属,是中央机关干部领导的保健基地,能在那里做院长助理的人,都不会是普通人。
可惜的是,像许老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
“曾毅同志,我可是早就听说过你了!”杨林吉笑呵呵地说道,显得跟曾毅十分亲热相熟。
而事实上,这么低的剂量,有时候是无法起到治疗效果的,就像是曾毅治疗乔老的食伤症,一味大黄就用到了90克,这在药典中也是不允许的。很多时候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开出了药方,可患者到药房却抓不出药,因为剂量超了。
京城医院的院长周耀明长期担任卫生部医药评审专家组的专家,跟杨林吉这个药监局负责人平时接触的机会非常多,曾毅这么讲完全没有错,一下拉近了两人之间的关系。
从内心讲,曾毅并不认为许老适合来做这件事,毕竟许老是个外行,他怎么来定,都不可能做到最合理,这是中医自己的事情,由真正的中医来做最合适。但在目前的医药行政管理体制下,许老却是最有能力改动药典的人,真正的中医,基本是不掌握话语权的。
杨林吉哈哈大笑,道:“这个老周啊!”
许老靠在沙发里,道:“前段时间,米国药物管理局批准了用三氧化二砷治疗某种癌症。而在我们的药典中,这却是明令禁止使用的大毒药,我最近翻了翻医书,发现其中有很多使用砒霜治病的医案,听说最早用砒霜注射液治疗癌症的,还是我们国内的一些乡村老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