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铸炮庆祝活动(第1 / 2页)
没过多久,熔炉圈内的高温已经无法忍受,熔炉发出了像雷声一样的“隆隆”声;大功率鼓风机也加入它们的行列发出绵绵不断的吹气声,以供给这些炽热的火炉充分的氧气。
不难想像,要同时熔化这六万吨铸铁,即使一千两百座熔炉也不算太多。每一座炉子可容纳将近十一万四千磅金属;它们都是按照当年用于熔化罗德曼大炮所需铸铁的炉子模型建造的;它们都形似梯形,而且很矮。加热装置和烟囱置于炉子的两端,因而熔炉各个部位都均匀受热。
这项工程要做成功,就要动作快。一声炮响,每个熔炉就必须流出全部的金属液体。
“也许吧,”巴比康答道,“不过不会是个公共节日!”
“铸炮的开幕仪式肯定会很精彩。”马斯顿对他的朋友巴比康说道。
“什么!您不向所有的人打开栅栏的大门?”
铸模工程于7月18日结束,第二天决定铸炮。
“我得以防万一,马斯顿;铸造‘哥伦比亚’是个马虎不得的大事,为了不冒险,我宁愿不要无关人员参观,我们关起门来造它。大家愿意的话,在发射炮弹时,可以庆祝一下,但如想在此之前举办庆祝活动,不行。”
为了保持这个圆柱体的平衡,必须用一些铁架把它固定住,并把横梁碶入石头井壁里以撑住它;炮壁铸完之后,这些横梁和已凝固的金属溶为一体,不会造成任何妨碍。
主席是对的。铸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无法预料的危险,而熙熙攘攘的观众遇到危险时反而会造成混乱。必须保证工作人员能自由走动。除了从坦帕城赶来的大炮俱乐部的代表团成员之外,任何人都不允许进入场地。在代表团里,我们看见了身手矫健的比斯比、汤姆·亨特尔、布隆斯贝利、艾尔菲斯通少校、摩根将军等等之流,对这帮人来说,铸造哥伦比亚大炮变成了他们个人的事。马斯顿自愿当他们的导游,向他们讲解每一个细节;他带着他们到处参观,领他们到仓库、到车间、到机器堆里,还强迫他们一座一座地参观那一千两百座熔炉。参观到第一千两百座时,他们已有点厌烦了。
砌井壁和挖掘基坑工事结束后第二天,巴比康着手进行建造内模;先以基坑的轴心作为中心线,在基坑中央竖起一座九百英尺高、九英尺宽的圆柱体,它正好填充留给哥伦比亚大炮炮膛的空间。这个圆柱体由黏土和沙土混合造成,里面还添加有干草和稻草。铸模和井壁之间的间隔必须填满金属溶液,到时就会形成六英尺厚的炮壁。
铸铁必须在正午时进行。前一天,每一座炉子里已经装上了十一万四千磅的铁锭,为了让热气能在铁锭之间自由流通,它们被交叉着叠在一起。从早上起,一千两百座烟囱向天空吐出团团火焰,大地隐隐约约震动着。有多少磅金属要熔化,就需要烧多少磅煤。因此,六万八千吨煤炭在太阳面前喷射出阵阵浓黑的烟雾。
这些炉子用耐火砖造成,里面仅有一个用来烧煤的烤架,以及一张放置铸铁铁锭的“炉床”;这张铁床,倾斜成二十五度角,使熔化的金属流入承容器里;然后连着承容器的一千两百条槽沟把金属液体汇合在一起运送到位于中央位置的基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