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月球的传说(第1 / 2页)
<a id="zhushi5" href="#fhzs5">⑤</a> 古希腊传说中的月神。
注 释
然而,早先年代的好几个天文学家还是发现了它的某些特点并得到了现代科学证实。亚加狄亚人声称他们在宇宙还没有月球时曾经在地球上居住过,塔修斯把它看做从太阳上脱离的碎片;亚里士多德的学生,克莱阿克把它当做一面能映照海洋的光滑镜子;还有一些人把它归结为地球散发的一团蒸汽,或者一半是火一半是冰的自转球体;有几个科学家,他们虽然缺少光学仪器,却凭借敏锐的观察,猜想到了支配这个黑夜星体的大部分规律。
<a id="zhushi1" href="#fhzs1">①</a> 这个词出自希腊语。——原注
从神话角度看来,虽然古人了解月球的性格、脾气,也就是说它的道德品质,他们中最博学的人对月面学还是一无所知。
<a id="zhushi2" href="#fhzs2">②</a> 根据沃拉斯通,天狼星的直径是太阳的十二倍,即四百三十万法里。——原注
与此同时,我们对月球的认识进一步完整起来。这个天体上到处是火山口,每一次观测都显示它以火山为主的特性。从被它遮住的行星的星光没被折射这一点看来,我们可以推断出月球上几乎根本就没有空气。没有空气,也就没有了水。因此,很明显,月球人必须具备独特的身体构造并与地球人迥然各异才能在这种条件下生存。
18世纪末,装备有一架功率强大的望远镜的赫显耳又大幅度地减少了先前提出的高度。他把最高的山脉降低为一千九百托瓦兹,而且把山脉的不同高度平均为仅仅四百托瓦兹。然而赫显耳还是错了,这个问题最后是由施罗特尔、鲁维勒、哈雷、纳斯密斯、比安基尼、巴斯多尔夫、洛尔曼和克利社伊逊的观测,特别是比尔和默德雷两位先生孜孜不倦的研究才得以彻底解决。靠这些科学家,如今我们才能完全知晓月球上山脉的高度。比尔和默德雷两位先生测量过一千九百零五座山脉的高度,其中六座超过两千六百托瓦兹,二十二座超过两千四百<sup><a id="fhzs12" href="#zhushi12">⑫</a></sup>。它们中最高的山峰以三千八百零一托瓦兹的高度俯临着月面的表面。
总之,我们通过完善的仪器,借助新的方法不断地发掘着月球,不留下任何一点未探索到的地方,虽然它的直径有两千一百五十英里<sup><a id="fhzs13" href="#zhushi13">⑬</a></sup>,它的面积是地球的十三分之一<sup><a id="fhzs14" href="#zhushi14">⑭</a></sup>,它的体积是地球这个扁球体的四十九分之一;但它的任何一个秘密都逃不过天文学家的眼睛,而且这些能干的科学家还进一步发展了他们惊人的探测。
在他之后,但泽的一位天文学家赫维利把最高高度降为两千六百托瓦兹;但是他的同行里西奥利再次把它提到七千的高度。
他们注意到在满月时,月面的某些部分出现了白色的条纹,可在不同月相时却有一些黑色的条纹。经过一番更精确的研究,他们终于完全弄清楚了这些条纹的性质。那是一些凹陷在两条平行边之间并延伸到火山口周围的狭长的沟槽;它长十到一百英里,宽八百托瓦兹。天文学家称它们为沟槽,不过他们能做的,也就是给它们取个这样的名。至于这些沟槽是否是以前河流干涸的河床,他们没能给出圆满的解答方案。因此,美国人非常希望有一天能弄清楚这个地质现象。他们同样也期望有朝一日能够了解月球表面的这一系列平行壁垒的本质,它们的发现者,慕尼黑博学的格利杜逊教授当时认为这些是月球人工程师垒起来的防御系统。这两种尚未明了的观点,当然还可能有其他的问题,都只能在与月球建立直接联系之后才能得到彻底解决。
原始人尤其崇拜这位圣洁的女神。古埃及人称它为爱西斯神;腓尼基人叫它阿斯塔特;古希腊人喜欢拿拉多娜和朱庇特的女儿菲贝的名字来称呼它,他们还解释说月蚀是由于狄安娜女神<sup><a id="fhzs5" href="#zhushi5">⑤</a></sup>偷偷看望漂亮的安荻梅恩去了。还有,不妨听听这些神话,奈梅埃的狮子在来到地球前曾经驰骋在月球的原野上,据普鲁塔克<sup><a id="fhzs6" href="#zhushi6">⑥</a></sup>引证,阿杰西纳科斯这位诗人曾在他的诗句中歌颂月神塞勒涅美丽的光线勾勒出的温柔的眼睛,迷人的鼻子和可爱的嘴巴。
<a id="zhushi3" href="#fhzs3">③</a> 其中有些小行星很小,我们小跑步的话,只需要一天时间就可以跑完一圈。——原注
由于离我们相对较近,并且它的月景也由于不同的月相而变化较快,这个夜晚的星体和太阳一样吸引了地球上居民的注意;但是太阳光太刺眼,阳光的耀眼光芒总是逼得它的注视者不得不低下眼睛。相反,金黄色的菲贝则显得较为温柔,它善意地让人们欣赏它优雅的风度。它看起来温婉,一点儿也不咄咄逼人,不过有时候也会遮住它的兄弟——光芒四射的阿波罗,可它却从来没遮住过它。伊斯兰教徒早就懂得感谢地球的这位忠实朋友,他们根据它的公转周期制定了月份<sup><a id="fhzs4" href="#zhushi4">④</a></sup>。
<a id="zhushi4" href="#fhzs4">④</a> 每月大约二十九天半。——原注
被太阳用伟大的万有定律约束在椭圆轨道上的这些“仆人”中间,有几个也拥有自己的卫星。天王星拥有八个,土星有八个,木星有四个,海王星可能有三个,地球有一个;这最后一个是太阳系中最微不足道的卫星之一,称为月球,而美国人想用大胆的天才去征服的也正是它。
在那个时期,它的运动规律几乎是明确了,但是人们对它的物理构造却知之甚少。不过伽利略借助月球上山脉的存在解释了某几个相位的光现象,他认为这些山脉的平均高度为四千五百托瓦兹<sup><a id="fhzs11" href="#zhushi11">⑪</a></sup>。
关于月球光的强度已不存在任何疑问;我们知道月球光是太阳光的三十万分之一,它的热度对温度计几乎没有影响;至于那个被称为月球“灰光”的著名现象,自然是地球把太阳光投射到月球产生的效应,当新月或满月时,“灰光”与呈现月牙形式的月面相映成辉。
这种种猜测后来都得到了证实,并且非常有助于以后天文学家的研究。公元2世纪的普陀勒密,公元10世纪的阿拉伯人阿布维法,进一步补充了西巴克的观点,他们认为月球的轨道在太阳影响下呈波状起伏并导致了均差。接着15世纪的哥白尼<sup><a id="fhzs10" href="#zhushi10">⑩</a></sup>和16世纪的迪果·布拉赫充分展示了宇宙系统和在整个天体体系中月球所起的作用。
这就是我们关于地球卫星所掌握的全部情况,大炮俱乐部打算从宇宙学、地质学、政治及伦理学等各个角度来进一步充实这些知识。
因此,泰勒斯<sup><a id="fhzs7" href="#zhushi7">⑦</a></sup>生前发表了他的观点,认为月球是太阳照亮的。萨默斯·阿里斯塔克<sup><a id="fhzs8" href="#zhushi8">⑧</a></sup>对月相做出了真正的解释。克莱奥玛尔指出月球是靠反射光来发亮。加勒底人别洛斯发现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相等,并由此解释了月球为什么总是呈现同一面。最后,公元前两世纪,西巴克<sup><a id="fhzs9" href="#zhushi9">⑨</a></sup>认识到了地球卫星在其运动中存在某些均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