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长生 > 第1章 曙光时代

第1章 曙光时代(第2 / 19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尽管揣着如此之多的疑问,但对这位儿时的偶像,古德依然保持了崇高的敬意和绝对的信任。他战战兢兢地推起轮椅,循着纳什的手势七拐八绕,先是踏入了校门对面的一栋办公楼,随后走进一间灯火通明的会客厅。当推开大门时,一阵难以抵御的寒意瞬间侵袭了他的身体,将他那份因初遇偶像而涌现的激动与兴奋彻底驱散。

“我需要下面这些设备和材料,一定要保密!要是走漏了一丁点儿消息的话,你就永远都看不到我了。”

七个男人整齐地端坐在纯黑色的沙发上,每个人脸上都戴着一个特殊而精巧的半球形面具。面具上的图案是张绘制精美的世界地图,深蓝的海洋、绿色的平原、银白的雪山,巧夺天工的做工,以假乱真的配色,每张面具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但当这样的艺术品被戴在脸上时,只会让人感到它们阴森恐怖,而非艺术的美感。

这个消息无疑震撼到了眼前的男人,“上帝”的脑海里瞬间浮现出两个可爱的身影,他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

7 无理要求

古德失踪的消息,被各国政府以最严密的级别彻底封锁了。事实上,这里的“各国”只包括五个国家,拥有最强大的政治与经济力量的那五个。在强势的舆论管控下,“上帝分子”的热潮正缓缓冷却,多数人逐渐接受了联合国秘书长宣称的四到五年的等待时间。一度席卷世界的游行与示威也失去了曾经的热度——因为大家都被蒙在鼓里了。

古德是在直播的半个月前接触到“滤镜”的,当晚他正在实验室里忙碌着,准备接受FDA每周的例行检查。自从五年前FDA空运来那八只实验白鼠幼崽开始,这样的检查便会在每个周末准时到来。尽职尽责的监督员会仔细地对每只实验白鼠进行细胞与体液采样,从而准确监测它们的衰老速度。从第二年夏天开始,每位走进来的监督员都开始用朝圣般的目光望向古德,其中有一位不知姓名的东欧男人,甚至用下跪的方式来预约一个将来参与临床试验的名额。

望着身边四个白发苍苍的身影,杨鸣忽然感到一阵没来由的烦躁。自从他的研究生导师——古德副教授失踪之后,他已经整整二十天无法踏出实验室半步了。

突然的敲门声打破了屋内的宁静,古德看了看墙上的挂钟,然后疑惑地推开门。当他望见门外轮椅上那个单薄且佝偻的身影时,一时间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古德对着初升的朝阳,微眯着双眼,看着手上的婴儿奶瓶,奶瓶里流淌着五十毫升乳白色的混浊液体。因为制作工艺的差异,这些乳液的外观和之前的实验室产品完全不同,但古德百分百相信,在这瓶毫不起眼儿的液体里,正活跃着数以亿计的“上帝分子”。

如今,在他身边不到五米的地方,正站着四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这四位世界遗传学界的泰斗已经在这里滞留了整整一个礼拜。自从古德失踪后,位于A市医学院的遗传学研究室就成了“知情者”的目光焦点所在,数十位世界顶尖的遗传学家蜂拥而至,试图在这里找出古德留下的蛛丝马迹,发掘出有关长生的秘密。但十六名荷枪实弹的武警面无表情地把多数人挡在了外面,除了持有最高通行证的这四位。

他自言自语道:“如果今天把一份π药剂放到黑市上,它到底能拍多少钱?五亿?五十亿?又或者五百亿?那些可爱的同行们,他们一定在我的实验室急疯了吧。我真想告诉他们,在离开前我把那里彻底清理了一遍,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没有留下!”

二十六岁的杨鸣,在过去的七年里一直是古德的学生。这个满头黄发、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从外表看上去,更像是一个乐团的吉他手,而不是一位遗传学硕士。

古德自认为对金钱并没有浓厚的兴趣,若非如此,他绝不可能在数十亿人收看的电视直播中,对π药剂的价格做出那样的承诺。同样被视如粪土的还有名声,在成为家喻户晓的“上帝”前,他甚至从未向任何一家媒体透露过只言片语。每当想到这一点,这位遗传学副教授都会点上一根雪茄,为自己的伟大和无私陶醉上一阵子——直到三天前,秦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的愚蠢和自恋。

A市医科大,遗传学实验室。

七十一岁的理论物理学家——纳什博士正坐在特制的金属轮椅上,用僵硬的手势“说”了一句“跟我来”。

除了秦汉之外,没人知道古德身在何方,全世界的知情人士都在寻找这位失联的“上帝”,以及他可能留下的长生技术——想必后者比前者重要许多。

“怎么会是他?”这是古德心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一定是‘上帝分子’的秘密被泄露了出去!”他接着想。即便如此,眼前访客的到来还是让他百思不得其解,毫不夸张地说,就算联合国秘书长的到来都不会让他如此惊讶。毕竟,“上帝分子”与物理学之间是完全扯不上关系的。更何况纳什都七十一岁了,就算成了第一批试验者,最多也就是在轮椅上多苟延残喘十七八年而已。

5 失联的“上帝”

为了杜绝这种可能,知情者身上都被装上了监听装置。为了让自己和亲友免遭囚禁之祸,凤毛麟角的“知情者”如畏惧瘟疫一般畏惧身边的每个人——尤其是至亲好友。唯一的幸运是,站在围城内的人很少,全世界加在一起还不足百名,而杨鸣,则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个。

“就算你的π药剂只卖一百美元,你也能轻易成为世界首富!更何况,你还是这个星球上最出名、最受崇拜的男人!”三天前的傍晚,在酒精的作用下,秦汉用略带嘲讽的语气对古德说,“对你来说,金钱、虚名完全不值一提,那是因为你早已拥有了这一切!如果你真有那么伟大,就该把有关‘上帝分子’的核心秘密告诉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这是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来,第一次出现“数十人知道某个关乎人类切身命运的最高机密,而另外几十亿人对此一无所知”的情况。知情权犹如“二战”后高耸的柏林墙,将人类生生隔绝为“知情者”与“不知情者”两个截然不同的种群,没有人能想象出,一旦墙壁崩塌,将给地球带来怎样可怕的灾难:人民将彻底失去对政府的信任,欺骗与愚弄必定取代曙光与希望,成为史书中用于描述这个时代的特有标签。

古德无法反驳秦汉的观点,他突然发现,成为神祇的那种感觉,是任何财富、名利都无法比拟的,甚至比毒品还要美妙一百、一千倍。这是一种俯视众生、居高临下的奇妙滋味,自己随口说出的一句话,无意中做出的某个举动,都可能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无比巨大的改变和冲击!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学者摇身变为所谓的人类的“上帝”,这样的蜕变让古德不免有些醺醺然起来,直到他想到了“滤镜”。

这是一些国家协商后做出的艰难抉择。在这个动荡时期,贸然发布“上帝”失踪的消息只会让世界再次陷入混乱与失控,很可能比上一次更糟。既然如此,除去那些必须知情的大国首脑与遗传学、医学泰斗外,让七十亿平民暂时活在美妙的梦境里无疑是最稳妥的选择。平静的水面下孕育着可怕的危机,信息不对等造成的巨大鸿沟犹如悬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寒冷锋利的剑刃随时可能将地球文明拦腰切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