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海底两万里 > 二十一 陆地上度过的几天

二十一 陆地上度过的几天(第1 / 6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没有能吃的,尼德兰。”龚赛伊争辩道,“我只看见一些普通的鹦鹉。”

“今天遇不上,明天一定会碰到。”龚赛伊讥讽他说,“我们不应该走得太远,我甚至建议回小艇上去。”

我们下了小艇。我和龚赛伊一致认为应该相信尼德·兰的直觉,于是就跟在加拿大人后面。他那两条长腿常常把我们甩开老远。

“在陆地上,时间过得真快呀!”尼德·兰感叹地说。

尼德·兰沿着海岸向西走了一阵子,然后涉水蹚过了几条急流,来到一块平坦的高地。高地边上长着茂密的树林。几只翠鸟在溪流边转悠,可就是不让人接近。它们的谨慎告诉我,这些飞禽懂得怎样躲避我们这种两足动物。由此,我得出结论,这个海岛即使无人居住,至少经常有人光顾。

“至少有两点了。”龚赛伊回答说。

我们穿过了一片相当肥沃的草地,来到了一个小树林边缘。一大群鸟儿在树林里啼鸣、飞舞,唧唧喳喳的,煞是热闹。

我与其说是用一个饿汉的眼神,倒不如说是以博物学家的目光看他利索地砍树。他先把树干上厚达一英寸的树皮剥掉,树皮下面有一层长纤维丝,上面附着一种胶质粉末。这种粉末就是西米。美拉尼西亚人把这种可食用的物质当做主食。

尼德·兰知道对付这种树的办法。他挥起斧头猛砍,一会儿工夫就砍倒了两三棵,从叶子上的白色粉末就能够得知这几棵树已经成熟。

尼德·兰就像是在砍劈柴一样,暂时只把树干砍成块,然后再从这些树干块里提取西米粉,用一块布将纤维丝过滤,再把西米粉放在太阳底下晒,以后放在模子里压成块。

那是些西米树,是一种不用种植就能生长的植物,如同桑树一样,靠根蕖和种子繁衍。

下午五点,我们满载着自己的劳动果实离开了格波罗尔岛海滩。半个小时以后,我们便停靠在鹦鹉螺号旁。潜艇上没人出来迎接我们的归来。巨大的钢板圆柱体里似乎空无一人。把食物搬上潜艇以后,我便下舱来到自己的房间,晚餐已经准备好了。吃过晚饭,我便上床睡觉了。

“现在几点啦?”加拿大人问道。

“仍旧只有一些飞禽。”龚赛伊嘀咕说。

“天黑之前,我们必须赶回去。”我说。

“不过,其中也有可吃的!”捕鲸手回答说。

“怎么!就这样回去啦?”加拿大人惊叫道。

我们气喘吁吁地回到小艇旁。可是,尼德·兰仍觉得食物不够。不过,这家伙福星高照,临上小艇前,又发现了好几棵高25—30英尺的棕榈科树。这种树与面包树一样珍贵,确切地说,是马来亚最有用的物产之一。

第二天,一月六日,鹦鹉螺号没有任何动静,舱里听不到一点声响,也看不到一个人影。小艇依然原封不动地停靠在潜艇旁。我们决定再去格波罗尔岛。尼德·兰希望在狩猎方面今天能比昨天走运,还想到森林其他地方去走走。

于是,我们便从树林里折了回来。在回来的路上,我们又爬上槟榔树梢大肆采摘嫩叶。另外,我们还摘了我认得的马来人称之为“阿菠萝”的小豆,以及质量上乘的薯蓣。

日出时分,我们已经上路。小艇在拍岸海浪的推动下,不一会儿就抵达了格波罗尔岛。

“上路吧。”龚赛伊催促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