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海底两万里 > 十七 从合恩角到亚马逊河

十七 从合恩角到亚马逊河(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我们越过了赤道。法属圭亚那就在西边,距离我们20海里。我们在那里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藏身之处。可是,风大浪高,一艘小艇难以顶住如此的狂风恶浪。尼德·兰当然明白这一点,尽管他压根也没有与我谈起这个问题。至于我嘛,我也丝毫没有提起他的逃跑计划,因为我无意迫使他去进行必然会失败的尝试。

“是的,先生,一支天然晴雨表。我从前行船经过麦哲伦海峡时,它从来没有报错过天气。”

我轻而易举地通过从事有趣的研究来补偿这方面的延误。四月十一日、十二日两天白天,鹦鹉螺号一直在海面上航行,它的拖网收获颇丰,捕获到许多植形动物、鱼和爬行动物。

“一支了不起的晴雨表,我的朋友!”

有些植形动物是挂在网纲上被拖上来的,其中大部分是一些属于海葵科的美丽茎须海藻,尤其是这一带海域特产的一种茎须海藻,短小的圆柱形茎干上有红色的直线纹和斑点点缀,头顶美丽无比的触须状花饰。至于软体动物嘛,都是一些我见到过的种类。例如,锥螺、线纹和红褐色斑点相间的肉色斑岩斧蛤、活像发呆的蝎子的任性蜘蛛螺、甲壳透明的玻璃贝、船蛸、味道鲜美的墨鱼、被古代博物学家归入飞鱼,主要用作捕捉鳕鱼的鱼饵的章鱼。

当马洛因群岛上的最后几座高峰消失在天边时,鹦鹉螺号潜入了20至25米深的水层,并且沿着美洲海岸航行。尼摩艇长一直没有露面。

我还欣赏到许多水母,马洛因群岛沿海特有的变形水母是同类水母中最漂亮的一种。时而,它们形似一把半球形太阳伞,表面非常光滑,上面有红褐色的条纹点缀,边缘还有12个规则的花彩;时而形似一只倒置的花篮,篮边优雅地洒落着宽大的叶子和长长的红色细枝。它们靠摆动四条叶腕游动,丰富的触须随波飘逸。我真想保存几个这种娇嫩的植形动物的标本。可是,它们只是些游云,是影子,是虚幻,离开了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会融化、蒸发。

四月三日以前,我们一直在巴塔哥尼亚海域航行,时而潜入水里,时而浮出海面。鹦鹉螺号驶过了巴拉塔河入海口宽阔的喇叭形河口湾,并于四月四日抵达乌拉圭附近的海域,可是距离海岸有50海里。鹦鹉螺号保持着朝北的航向,沿着南美洲漫长而又弯曲的海岸航行。自从在日本海登上潜艇以来,我们已经行程16000法里。

在这一带沿海,我们的渔网捞到了一些漂亮的海藻标本,尤其是一些根部栖生着世界上最美味的贻贝的墨角藻。十几只海鸭和海鹅停栖到平台上,很快就走进舱口。至于鱼类嘛,我主要看到一些属于虾虎鱼类的硬骨鱼,尤其是一些长20厘米、身上布满黄白斑点的布尔罗鱼。

上午十一点左右,我们沿着西经37度越过了南回归线,走远海绕过弗里奥岬。尼摩艇长不喜欢紧挨巴西有人居住的海岸,指挥潜艇以令人目眩的速度疾驶,这一点令尼德·兰大为不满。没有一条鱼,没有一只鸟陪伴我们左右,即使它们速度再快,也赶不上鹦鹉螺号。这一带海域的自然奇珍异宝都躲过了我们的眼睛。

第二天,四月一日,中午前几分钟,鹦鹉螺号重新浮出洋面,我们在西边见到了陆地。原来,那就是火地岛。早期的航海家看到土著人的茅屋上冒着滚滚浓烟,便给这个岛屿起了这样一个名字。这个火地岛是一个大群岛,位于南纬53度和56度与西经67度50分和77度15分之间,长30海里,宽80海里。这个群岛的海岸看上去很低,可是远处高山耸立。我甚至认为瞥见了海拔2700米的萨尔眠图峰,这是一座金字塔形的页岩山,山峰非常陡峭。尼德·兰告诉我说,“顶峰有云雾缭绕就预示着天气要变坏;没有云雾,就预示着晴天。”

至于这一带海域我还没有机会观察的鱼类中,我记录下了不同的种类。在软骨类中有:形似鳗鱼、长15英寸的普里卡石斑鱼,浅绿色的脑袋,紫色的鳍翅,灰蓝色的脊背,银褐色的腹部布满了色彩艳丽的斑点,虹膜周围有一圈金边,这种奇特的鱼一般都生活在淡水里,可能是被亚马逊河的流水带到海里的;多结节鳐鱼,尖喙,尾长而纤细,身上长着一根齿形长刺;一米来长的小角鲨,皮灰白色,几排尖牙往里弯曲,俗名叫鞋匠鱼;蝙蝠,形状像一个等腰三角形,浅红色,有半米长,胸鳍长在突肉上,使它看上去像蝙蝠,但鼻孔附近的角质附属器官,又使它享有海麒麟的美名;最后是几种鳞鲀,布满斑点的两侧金光闪闪的鲺鲀和淡紫闪色——像鸽子的喉部——的刺鲀。

“特别是在我们离开他以后!”尼德·兰针锋相对地说。

现在,我要以观察到的硬骨鱼系列来结束这种枯燥而又精确的分类:属于无鳍属的帕桑鱼,雪白的钝喙,浑身乌黑,身上长着一根长而纤细的肉带;长刺的牙鱼;银光闪闪的沙丁鱼;加尔鲭鱼,长着两根肛鳍;黑色的中脊索鱼,长两米,肉肥白、结实,鲜,味同鳗鱼,晒干后味像熏鲑鱼,人们点着火把捕捉这种鱼;只有脊鳍和肛鳍附近有鱼鳞的粉红色隆头鱼;金银鳞鱼,金银色和红宝石色与黄玉色交相辉映;味道鲜美无比的金尾鲷,身上磷光闪闪;舌头纤细的橙色鲍布鲷;长着黑色硬鳍的金尾石龙鱼;苏里南突眼鱼;等等。

鹦鹉螺号以极快的速度穿过了这片植物茂盛、动物兴旺的海底,傍晚时分驶近马洛因群岛<a id="ch1-back" href="#ch1"><sup>(1)</sup></a>。第二天,我望见了群岛上陡峭的山峰。这一带海域不深。因此,我不无理由认为,这两座大岛和周围众多的小岛从前曾经是麦哲伦发现的大陆的一部分。马洛因群岛可能是由著名的约翰·戴维斯<a id="ch2-back" href="#ch2"><sup>(2)</sup></a>发现。戴维斯强行把它们命名为南戴维斯群岛。后来,理查德·霍金斯将它们命名为处女群岛。接着,十八世纪初,它们又被圣马洛的渔民命名为马洛因群岛。最后,英国人又把它们命名为福克兰群岛。如今,这个群岛属于英国。

这样的速度一连保持了好几天。四月九日傍晚,我们看到了南美洲最东面的圣罗克角。可是,鹦鹉螺号又重新离开这里,潜入到更深的水层去寻找一条位于圣罗克角和非洲海岸塞拉里昂之间的海底峡谷。这条峡谷在安的列斯群岛附近开始分岔,北边一直延伸到一块9000米深的大洼地。在这个地方,大西洋的地质剖面一直到小安的列斯群岛,是一个长六公里的像刀削一样陡峭的悬崖,在佛得角附近也是一堵不比这个悬崖小的峭壁。沉入海底的亚特兰蒂斯大陆就位于这些悬崖峭壁之间。在这个大峡谷的底部矗立着几座山脉,把这一带的海底景色点缀得秀丽无比。这些海底地形,我是根据鹦鹉螺号图书室里的几幅手绘海图来描述的。显然,这是尼摩艇长根据他亲自观察的结果绘制的海图。

鹦鹉螺号潜入水中,驶近海岸。不过,它沿着海岸线只航行了几海里。透过客厅的舷窗玻璃,我看到一些长长的藤本植物和巨大的墨角藻。南极未冰封的海域里也生长着几种墨角藻。算上黏糊、光滑的茎须,有些墨角藻竟长达300米。它们是真正的绳索,有一英寸多粗,非常抗拉,可做船舶的缆绳。另有一种名叫维尔普的海草,叶子有四英尺长,沾满了珊瑚虫的分泌物,生长在海底。无数的甲壳动物、软体动物、螃蟹和墨鱼把它当做巢穴和食物;海豹和海獭按照英国人的习惯,把鱼肉夹在海藻里美美地享用。

一连两天,鹦鹉螺号凭借其倾斜的尾翼潜入水中,在这一带荒凉的深海里游弋。鹦鹉螺号能够沿着漫长的对角线在任何深度的水域里航行。可是,四月十一日,它突然浮出水面,我们在亚马逊河河口重新见到了陆地。这是一个宽阔的河口湾,流量巨大,以至于方圆几海里海域都是淡水。

此时,我觉得,萨尔眠图峰轮廓清晰,那么就预示着晴天。它很灵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