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隐身人 > 第十九章 几项基本原理

第十九章 几项基本原理(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现在,你终于明白我的意思了!这一切都是我离开伦敦一年后才发现并掌握的——已是六年以前,但我从未透露给别人。当时我身处的环境非常恶劣,根本不利于开展研究。我的教授奥利弗是科学界的流氓、学术思想的窃贼,生来就喜欢四处打听消息——总是刺探他人的成果!想必你对科学界不公正的体制一清二楚。我只是不愿发表这项发现,以免他瓜分我的荣誉。我继续潜心研究,一步步按照公式展开实验,最终公式化为现实。一直以来我守口如瓶,期待着成果公之于众时会轰动全球,使我一举成名。为了填补某些学术空白,我开始研究色素问题。未曾料到,我竟然在生理学领域取得新发现,这纯粹出于偶然。”

“在我们做任何事情之前,”肯普说,“你得先让我对隐身术有些了解。”他忐忑不安地朝窗外望了一眼,然后坐下来,一副有话要说的模样。他看着餐桌对面格里芬落座的地方——只见一件无头无手的睡袍,正奇迹般地用餐巾擦拭看不见的嘴唇。原先他对整件事情的合理性心存疑虑,此时此刻一切怀疑仿佛已烟消云散。

“是吗?”

“是的,没错,”肯普说,“但人可不是玻璃粉末!”

“自从离开伦敦,我便去那里闯荡。我放弃医学,改学物理,你知道吗?不知道,嗯,我改行了。光学令我痴迷。”

“的确不是,”格里芬说,“人体更加透明!”

“切瑟尔斯托?”

“胡说八道!”

“唷!”肯普感叹道,“这倒真奇怪!可我还是不太明白……我能理解,按照你说的方法,可以令一块宝石面目全非,但与人体隐身术相去甚远。”

“于是我埋头拼命学习——简直求知若渴。不足半年,刻苦钻研的我就迎来一线曙光——耀眼夺目!我发现颜色及其折射的基本原理——有一道公式,涉及四维几何的表达公式。傻瓜、普通人,甚至连数学家都不明白,一道基本公式对分子物理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意味着什么。在书稿中——就是被流浪汉藏起来的那几本——记载着诸多奥秘,堪称奇迹!事实上,这并非一种方法,而是一个概念,可以推导出可行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便能根据一切实际需求——在不改变物质其他属性的前提下——对某些情况,颜色除外——把固体或液体的折射率<a id="noteref_47" href="#footnote_47">[47]</a>降至与空气相当的水平。”

“正是如此,”格里芬说,“但请再想想,可见性取决于可见物体传播光线的能力。物体不是吸收光线,就是反射或折射光线,抑或兼而有之。倘若物体既不反射或折射光线,亦不吸收光线,那么其本身也无法被看见。例如,你看到一只不透明的红色盒子,因为这种颜色吸收部分光线,而将其余光线,即所有红色光线反射给你。如果它不吸收任何特定颜色的光,而将光线全部反射出去,那么它就会变成一只闪闪发光的白色盒子。银子便是如此!钻石制成的盒子不会吸收大量光线,其表面也很少反射光线,只有表面某些条件适宜的区域才会反射或折射光线,因此你看见的是一个耀眼夺目的半透明反光体——恍如光线勾勒的轮廓。玻璃盒子就不如钻石盒子那般耀眼夺目、清晰可见,因为它反射或折射光线的程度很低。明白吗?从某些角度来看,你甚至可以清晰地透视它。某些种类的玻璃会比其他玻璃的可见性更高,燧石玻璃盒就比普通窗户材质的玻璃盒显得更加明亮。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薄薄的普通玻璃盒很难被看见,因为它几乎不吸收任何光线,而且折射和反射量也很少。假设你将一块普通的白玻璃放入水中,乃至比水密度更大的液体中,它几乎完全消失,因为当光线在水中传播至玻璃表面后,鲜有折射或反射现象发生,甚至毫无任何反应。因此这块玻璃就像煤气或空气中的氢气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两者的原理完全一致!”

“似乎一旦掌握知识,便可心满意足!

“的确如此,”肯普说,“这轻而易举就能明白。”

“是的,没错,起初我当然也觉得神奇。可现在,天哪!……但我们会干成一番大事的!我最早是在切瑟尔斯托发现的这个东西。”

“这竟然出自一个博士之口!人真是健忘啊!短短十年,你就把物理知识都忘光了吗?想想那些看似不透明、实则透明的物体吧。例如,纸张由透明纤维制成,但之所以呈白色且不透明,其原理与玻璃粉末如出一辙。如果在白纸上涂一层油,用油填满纸张微粒之间的空隙,那么除了纸张表面以外,光线就不会产生折射或反射。最终,这张纸就会与玻璃一样透明。不仅是纸,包括棉纤维、亚麻纤维、羊毛纤维、木本纤维,肯普,还有骨骼、肌肉、毛发、指甲乃至神经,肯普,事实上,除了血液中的血红素和毛发中的黑色素之外,整个人体纤维结构都是由无色透明的组织构成。由于这些组织极其微小,所以我们能够看见彼此。在大多数情况下,生物纤维的透明度不亚于水。”

“对你而言,肯定如此,但是——”肯普笑了笑。

“天哪!”肯普叫道,“当然,当然!昨天晚上我只考虑到海洋中的幼虫和水母!”

“其实原理很简单——而且足以令人信服。”格里芬说着,把餐巾摆在一旁,用看不见的手托着看不见的脑袋。

“不是当时无知,就是现在无知。”肯普说。

“还有另一件事实,你也一定知道。如果把一块玻璃砸碎,肯普,然后碾成粉末,它就会在空气中显得清晰可辨,最终变成不透明的白色粉末。这是因为粉末状态下玻璃的折射面和反射面成倍增加。一整块玻璃只有两个面,而在玻璃粉末中,光线抵达每一颗微粒表面时,都会被反射或折射,几乎无法穿透。然而将白色玻璃粉末倒入水中,它立即就会消失。玻璃粉末和水的光线折射率相似。这意味着,光线在玻璃微粒和水之间的传播过程中,基本不会被折射或反射。

“光的密度!整个问题犹如一张由无数谜团织成的巨网——答案扑朔迷离,令人捉摸不透。我当时只有二十二岁,斗志昂扬。我下定决心:‘我将毕生投身于这项事业。它值得我这样付出。’要知道,二十二岁是多么年少无知啊!”

“一旦将玻璃放入与其折射率相仿的液体中,它便会隐形。换言之,透明物体在任何与其折射率相仿的传播介质中能够隐形。略加思考,你还会发现,玻璃粉末在空气中也可以隐形,只需使两者的光线折射率保持一致。如此一来,当光线与空气中的玻璃微粒相遇时,就无法形成反射或折射现象。”

“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