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自造 > 06.中西医结合式人生

06.中西医结合式人生(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她只说了一句话:“中医大夫把我当人看。”

从大体到器官,从器官到组织,从组织到细胞,从细胞到分子,人体被划分得越来越细,科室也越来越多,轴长仅24毫米的小小眼睛,也被划成八个亚科——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斜弱视、葡萄膜炎、神经眼、眼眶病、眼外伤。病人一不小心就被告知挂错了号。

包括我在内,在场的其他同学也都觉得羞愧。作为西医大夫的我们,只认器官,不认人。只治人的病,不管病的人。尽管有各种客观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但西医本身的特点无疑是重要原因,西医很容易因为技术先进,让医生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境地。

十年的科技进步,把老年黄斑变性的老人变成了“职业病人”。

中医的整体观是精髓。我的导师曾经在一次大会上分享她当年作为赤脚医生的经历:村民中有人牙痛,她就用扎针灸的方法去帮助他——“颜面合谷收”(意思是说,凡脸部症状均可按摩合谷穴进行防治),扎虎口处的合谷穴,深受村民的喜爱。在中医的体系里,人体的409个穴位都不是孤立的,就像集成电路一样,用14条经络串联起来,扎针灸不是扎一个点,一扎就是一串或者一片。眼睛发炎了,“肝火上炎”,要疏肝经;咽干口苦了,要调理脾胃。

如果说信仰是人生的终极意义的话,那比信仰低一层级的就是价值感。倘若价值感伴随着“除魅”的进程,也一同消失的话,便会形成一种隐形的空心病,人们习惯性的做法便是以物质享受进行欲望填补。但这种短暂的享乐,无法实现精神上的充盈,颇有些像注射糖皮质激素。当出现炎症时,用激素抗炎,但半衰期一过,就得再次注射,并且时间一长,激素乱七八糟的副作用就该出现了,糖尿病、高血压、消化道溃疡、骨质疏松,东边墙还没补上,西边墙又开始烂。

德国有个伟大的社会学家韦伯,他是现代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提出过“除魅”的说法。古时候,科技并不发达,神鬼妖魔等“具备”超自然神秘力量的超验物体成为人们的信仰,它们就是“魅”。随着自然科学的日益发展,人们逐渐养成了理性的思维习惯,于是对于“魅”的神秘信仰便在不知不觉中被破除。可是,问题在于,科学本身又不能成为传统意义上的信仰,无法起到替代作用,于是人们便集体面临精神荒芜的境地。

有一次,我去一所顶级大学交流,有些同学觉得自己很迷茫,因为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也不知道学习之后的出路是什么,但有一个女生例外。这个女生很肯定地说,她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获得好成绩,想别的就是多余,所以她不迷茫。等到交流结束后,这个女生拿了一本教材过来找我,说:“老师,可以帮我写一句话吗?”我问她希望我写什么,她说:“就写逢考必过吧!”我问这个女生是否喜欢学习大学的课程,她说她只是享受考试获得好成绩的快感。

记得有一次看警示录像,一个贪官向警官坦白,他把钱财都堆积在家中,又不敢花,最终落下心病。他整日惦记着怕被抓,现在终于被抓了,心里的石头反而落地,倒不用每日做噩梦了。科技强大的今天,我们岂不也是自己人生的“贪官”,害怕失去的东西越来越多,搬家的时候舍不得扔的也越来越多,想要的更多。我们羡慕可以拎包就走的旅行,羡慕那些无牵无挂、说放下就放下的背包客,但也就只是羡慕而已。

也许,大学毕业的时候,她的学生成绩单上都是优。但没有真正睁开双眼的被动学习,又有何意义?在大学毕业后,在未来远离考试的人生中,不知道这个女生将何去何从。

这就是西医的常规思路,期望用科技手段解决所有问题,尽管有心理科,但心理科是单独的科室,患者还得单独去挂心理科的号。眼睛归眼科,心理归心理科,终归还是割裂的。病人本来没什么事,你让他去再挂一个科室的号,他的焦虑就多了几分。

说到这里,“中医黑”肯定要跳起来,大棒子直接打过来,扣上一顶大帽子,帽子上写着三个字——“不科学”。但“整体观”实在是再科学不过。如果说基于现代科学的西医就是奔跑的野马,那中医的整体观、辨证施治原则、扶正祛邪原则,实应为穿过马鼻的缰绳。西医重“术”,中医重“道”。

科技发展带给我们便利生活的同时,也纵容我们的诸多欲望,而欲望一旦变成习惯,便成了身体的一部分。譬如烈日炎炎的夏天,年轻人常说的一句话便是“空调给了我生命”。失去身体的一部分和担心失去身体的一部分都会令人痛苦。创造科技本身是为了解放双手,让人有更多时间思考和享受,结果科技产品反而占据了人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至于消耗了幸福。

我受伤之后,大学同学来看望我,其中包括一个内外妇儿考试接近满分,以至于最后被保送去了女生最爱去的妇产科上研究生的同学。她说:“你们知道吗?后来我妇产科没上完就退学了,我现在带我妈去医院看病,就喜欢挂中医科,一坐在中医科的诊室里,就觉得舒服,去别的科,就和打仗似的,心里有一百只耗子挠着,耳边有战鼓敲着。”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又何尝不是总遭遇种种困扰。记得小时候家里几乎没有什么电器,我甚至盼着家里停电,就有借口去街上买蜡烛,溜出去透透风。后来家里的电器越来越多,例如冰箱彩电,于是便整日担心停电,又担心费电。最近网上还有一个令人笑不出来的笑话:有平时吃素、家中过着极简生活、出门以绿色交通方式为主的人,却在炒比特币。殊不知,每年耗费在比特币上的电力能源,甚至比一些小型国家一年的电力消耗还多。

这可真是让在场的我们吃了一惊,这个女生可是当年大学里大家私底下称为“牲口”的那种学霸。据不可靠消息,说她智商测试在160分以上。我们当时都认定她会在西医领域取得卓越的成就,怎么就“叛变”了呢?连看病都喜欢找中医。

人的病被治得越来越好,但病的人却越来越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