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第1 / 1页)
相信明眼人都看出来了,这本书彻头彻尾就是以一个眼科医生的碎碎念视角,将生活中经历的故事,诊治疾病的原理,还有科学研究的心得写出来。透过这些稀松日常的现象,希望悟出启迪人生的“真经”。
职业是平常的,生活是平凡的,但内心不希望保持平庸。
打个比方,把我们自造的人生观,也看作人的话,人要长大,就得有营养,营养要么是来自别人施舍的饭菜,要么是免费提供的救济餐,这种“大锅饭”不可能为你一个人量身定制,有什么就吃什么,“要来的饭别嫌馊”。但这食物也可以是自家菜园子里种出来的粮食,自己想吃什么、缺什么,需要什么就种什么,长大的“人”——我们的人生观,才能健康和茁壮。
人生道路上,我们渴望活出自我,不想“撞衫”。
三是顺卷,也是我希望和大家一起遵循的答题方式。从能做的选择、填空开始,做出感觉来,再顺着做思考题,最后做大题。答题顺序,因人而异,不尽相同,但于我而言,是从现下的职业、生活入手,反复咀嚼生命故事,用唾液淀粉酶把这些故事中的淀粉转变成麦芽糖。读过的书、做过的实验、思考过的科学理论、接触的医学知识、看到听到的患者故事,都是“可以吃的食物”,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嚼它。
作为本书的作者,感到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希望读完这本书的朋友,再遇到“你的理想是什么?”“怎么看待工作?”“幸福指数多少?”这类涉及人生观的考题的时候,会大喊一声:
二是乱卷,因为没有循序,所以无法渐进,容易受到各种观点的牵引,一会儿如打鸡血般亢奋,一会儿似老松树般沧桑,时而主动“996”不用加班工资,时而笃定“躺平”无法叫醒,激情荷尔蒙消耗之后,就是绝对的神经不应期。人生观点曲线犹如旋涡,波峰和波谷之间的振幅巨大。
“呦!这题我会啊!”
一是白卷,不去深入思考,所见即所得。人生态度遵循拿来主义,在家的时候,父母怎么说我就怎么做;上学的时候,老师教导我学习;在单位的时候,领导吩咐我照办;由于没有活跃深处脑皮层的细胞,独立人生观的答卷基本空白,人生规划的方式抑或是按部就班,抑或是随波逐流。
对于人生,基本上有几种答卷方式。
2021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