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节能”“减耗”(第1 / 2页)
其实身体也没辙。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在冰天雪地里找不到食物来源,谁能保存能量谁才能活下来。大约5亿年前,地质学上称为寒武纪的开始,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腕足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等)就像是约好了一样,在几百万年的时间内,几乎是“同时”“突然”集体在寒武纪地层中亮相。但在寒武纪之前更为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却找不到动物化石。遗传学的祖师爷达尔文也在《物种起源》的著作中提到了这一让他深感困惑的事实,这也被称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上的一大悬案——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这么多生命构成的繁荣景象的背后却是食物匮乏,想要在这样残酷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可不是得“顺应天意”地“设计”出节能的器官。不只眼睛,其他器官,甚至连心理,也是要遵循节能规则的。当我们在兴致勃勃地去健身房“撸铁”的路上,大腿会不自觉地迈向通往健身房的电梯,而不是楼梯;当我们晚上睡觉的时候,会盖上毯子保暖,而不是任由身体散发热量;当我们看见能量高的食物——甜品、油炸食品的时候,我们会忍不住地想吃,因为我们想把更多的能量储存进自己的身体。
我们的大脑虽然没有缺衣少食、饥寒交迫、缺乏能量的记忆,但我们的身体里有,基因库里的程序都替你记着。这些记忆就像父母的碎碎念,你需不需要,它总在那里,就像惯性一样,拉扯着你。
储存身体记忆,形成节能模式,对于适应大自然的环境,是有必要的。
因为眼睛要节能,会导致近视;因为大脑要节能,会形成短视。
年轻的时候,人的眼睛之所以能看远看近、随心所欲,是因为眼睛里有一块肌肉——睫状肌。看远的时候,这块肌肉放松,软绵绵的;看近的时候,这块肌肉赶紧收缩,硬邦邦的。
老花眼,就是因为岁数大了之后,这块肌肉收缩不动了,所以只能看远处,看不清近处了。
人眼的近视,分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两种。
假性近视,指的是睫状肌这块肌肉,因为看近处有点多,累了,肌肉痉挛,闹情绪了。就和打羽毛球时间长了,游泳时间长了一样,肌肉抽筋。缓一缓,歇几天,还能缓过来。近视就又消失了。那些去按摩店按摩、贴眼贴就能好的近视,都是假性近视。
真性近视,指的是睫状肌僵硬了,看近处的用眼强度太大,时间太长,就像健美运动员似的,肌肉已经成一块一块疙瘩状了,就算很长时间不健身,肌肉块还是比正常人发达。睫状肌总是处在僵硬的收缩状态,眼睛一直保持着看近处的状态,这就是真性近视。真性近视不会自己好,还得戴眼镜、做手术才能得到矫正。
我们的眼睛为什么要近视?
为了“节能”!
睫状肌每次收缩的时候,都要消耗能量——一种名叫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缩写为ATP)的辅酶。当我们的眼睛总是看近处,睫状肌老消耗能量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会从减少能耗的角度出发,直接把睫状肌固定调成收缩的硬化状态,这样看近处就不用费劲了。
我们的身体怎么那么抠门?这点能量还得节省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