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带毒生存、带菌生存、带瘤生存(第2 / 2页)
有一次,他给我们讲了一个笑话:一个当地的寿星,年过八旬,精神矍铄,耳聪目明,记者去采访,问他长寿秘诀是什么。寿星说,我不抽烟,不喝酒,吃素多,吃肉少,每天饭后散步……这时,楼上甚是吵闹,记者问,是谁在吵?寿星不好意思地说:“那是我爷爷,他在和我爸喝酒。”
想要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先需要保持乐观的心态。过分极致地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结果可能适得其反。譬如,正常的饭前洗手,是提倡的,但如果因此成了洁癖,就大可不必。
看到“不利因素”的两面性,看到“不利因素”与“有利因素”的平衡性。没有哪个机体符合想象中的完美和纯粹。消灭所有“不利因素”的想法,和消灭自己没什么区别。
接纳自己,先从接纳身上的细菌和病毒开始。
当然,也有不少现代人认为,应该先从接纳身上的脂肪细胞开始。
我问她现在开心了没有,她说没有,因为又开始对鼻子不满意了。
带下颌生存,多好,我心想,摸了摸自己的下颌角,想想要是切掉的话得多疼。
其实,在当下这样一个信息爆炸和人人皆是自媒体的时代,各种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建议犹如蛛丝漫天飞舞,把我们一圈圈缠绕着。我们自身存在的一些特点,未必是细菌、病毒和肿瘤,可能只是特点而已。
打开直播,看到的全是一样的面孔,于是便怀疑爹妈是不是把自己身体的零件生得不标准;打开网页,有“生活的本质便是喝茶”这样的佛系观,也有“躺平得了初一,也躺平不了十五”这样的励志语,还有“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这样的“鸡血帖”,搞得你无所适从,觉得自己的人生观不正确。偏偏那些大V(指身份获认证的微博意见领袖)、博主,语言精妙绝伦,引经据典,妙笔生花,各种论据和名人名言信手拈来,带有标题党的链接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不点进去好奇,点进去就由不得你不动摇。就算你是网络不敏感体,身边也常有口吐莲花的同事,或者好心的大爷大妈,逮着有工夫的时候就渗透,他们说完就忘了,空留下内心一地鸡毛的你。
结果就是一个纠结的你,躺在沙发上有犯罪感,埋头工作有无意义感。吃饭的时候,吃得快了对不起自己的人生,吃得慢了对不起自己的青春。下班的时候,明明自己的工作已经结束,但是又不好意思走;周末的时候,是去郊游还是去“充电”,睡个懒觉都不踏实。
以他人的话为参照,内心总是变化不定。多少次决心按照歌词中说的那样,“别人说的话,随便听一听,自己做决定”,可是自己偏偏就是没主意,不知道怎么做是对的,自己做决定也痛苦,这可如何是好。
就现在的网络环境而言,重大社会事件发生后,网民基本上会分成四派:一派主抨击,一派主维护,一派主全面分析、面面俱到,一派坐观“吃瓜”、嬉笑调侃,常常以主抨击派和主维护派的对抗进展到对方开始人格攻击和动机质疑为结局,最后不了了之。
“吃瓜”群众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也被误伤。被剥夺了对他人和社会的基本信任,也开始时刻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选择,怀疑自己的相貌,成为既不知道自己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又不知道如何看待他人行为的摇摆生物。
看着屋顶上的幡飘动,两个和尚一曰幡动,一曰心动。下颌角本来没动,因为心动,下颌角便动了。
初中的时候,从乡下调来了一位物理老师,人极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