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房东要卖房(第1 / 3页)
赵力道:“我,我不想当妈妈。天底下最累的职业就是妈妈。”小童道:“我能忍受。自古以来,所有的女人都是这么过来的。”赵力淡淡道:“人各有志吧。有人爱生,有人不生。高兴就好。”小童眼睛里散发着光芒,“我就想要有个属于自己的孩子。因为我天生就喜欢胖乎乎、软绵绵的小萌娃,我的梦想就是和我家猪头在这里安个家,生一堆孩子,看着孩子们在家里乱窜,别提多幸福了。”猪头是小童的男朋友朱文俊,在一家验房公司当验房师。
她对房的渴望早已有之,加之对婚姻早已不抱希望,买个房更成必需。只是她素来谨慎,没有借钱买东西的习惯,加之父母和弟弟不停地跟她要钱,她也并没有太多积蓄,房价又高得吓人,周围的人众口一词地说房市要崩盘,她便存了观望的心等它崩。然而过了年之后,这房价不但没有降,反而像坐了火箭一般噌噌往上蹿,所有人全傻眼了。人的心理就是这样,五万的时候觉得太贵,一定要崩盘。八万的时候更觉得匪夷所思,国家该出手管管了。等到九万时就都沉默了,暗暗觉得这必是好东西吧,不然怎么人人疯抢,一个劲儿往上涨价呢?十万的时候就捶胸顿足地觉得八万太便宜了,那个时候怎么没出手呢?不能再犹豫了,必须出手了,她要给自己安一个家!
两人逛着,聊着,直到老吴发微信让她们回去开选题会。作为社会版的首席记者,赵力只负责深度采访,从每周的选题里挑选她认为值得跟进的重要社会新闻线索。同时也会和老吴一起,对值班热线搜集来的新闻和记者们报来的选题做分析判断,哪个该做,哪个不该做,而该去的新闻里又要从什么角度切入会比较好。近年来纸媒不景气,全国各地的都市报业集团被新媒体打得个落花流水,死的死,伤的伤,活下来的也奄奄一息。幸好赵力所在的晚报集团办报历史非常悠久,在市民心目中很有权威,广告商比较认,加上也有行政拨款,所以活得还不算太难看。然而广告收入也逐年下降。
说干就干!查了查房产中介网上的价格,这房子一平方米十万,四十平方米四百万,不算税费的话,首付三成也要一百二十万。她的理财加上手里的积蓄只有九十万,但单位的公积金有二十来万,还差十万。上哪里借不来这十万呢?即使消费贷,也能贷出来。她工资每月税后都在两万左右,还月供完全没问题。这么说来,这高得吓人的房价,踮一踮脚尖还是够得着的。赵力兴奋得坐立不安,热血沸腾,在屋里来回走着。
集团老总兼社长牛建国目光非常长远,四年前就与时俱进,布局新媒体。他不像其他纸媒的领导一样蜻蜓点水,APP、微博、微信什么都做,而是重点打造短视频,和国内最大的网站合作。网站需要高质量的视频内容,而纸媒也需要互联网平台。两方一拍即合,一条深度社会新闻同时采编回来文字图片稿和视频内容,一有新闻发生,记者立刻带着手机和手持云台,在赶往现场的同时就发起直播,文字和图片内容同时在视频下方滚动。回来之后,再把内容拍摄采访内容剪辑成短视频,在微博与微信的公众号以及网站上播出。直播、短视频与报纸的深度报告结合,将一条新闻的前世今生挖得淋漓尽致。在纸媒每况愈下的今天,晚报集团渐在全国的媒体圈笑傲风云,成了兼具纸媒深度与互联网速度的综合媒体集团,深受广告商的欢迎。
王伟感叹道:“这倒也是,就比如咱们吴主任吧,虽然和她差不多同龄,但肯定不会找她年纪这么大的。三十五岁的女人,就得照着四五十岁的离婚男人找。可是赵力姐肯定不会妥协的。”秦明道:“就是,哪有女人不想结婚生孩子的,不过找不着对象,给自己个台阶下罢了。”王伟同情道:“这么大岁数,给自己买个房,结果还买不了。想想就凄惨。”两人想起平时首席记者怎么挑剔他们俩的活计,不由有点幸灾乐祸起来。
三十五岁的女光棍赵力,不知道为什么,在众人眼中,像是天然的弱势群体。但四十岁的女光棍郑楠,大家反而有点敬畏她。郑楠是个坚定的不婚主义者,早早地就买了个大房子,开着辆红色的Mini Cooper,一放假就满世界度假,日子看上去挺潇洒的。大家总结,其实是穷光棍才被人同情,有钱的女光棍只会被人羡慕。郑楠本市户籍,父母有多套房产,又对婚育没有要求。有恃无恐,无欲则刚,所有的嘲笑在她那里全都黯然失色。赵力发着愣,小童拍拍她的肩,打圆场似的:“赵力姐,我想到商场逛逛,你陪我去呗。”两人走了,几个男人也走出餐馆。王伟看着两人的背影,好奇道:“你说赵力姐是不是受什么刺激了?长得这么好看,业务这么优秀,性格也不像有怪癖,怎么就独身主义了呢?”秦明道:“据说她可挑了。我觉得她是挑花眼,年纪越来越大,又不肯放低标准,所以就这么着耽误下来了。”
小童去买咖啡,许久才出来,解释说是因为扫码注册会员,一杯可以省五块钱。说着递给赵力一杯。赵力原来不在意这些细节,有时她和小童出去采访,午饭或饮料她买了也就买了,从未想过找小童要钱,为这点小钱计较也太可笑了。但这时却琢磨过味儿来,赶紧要给小童咖啡钱。小童倒还识趣,连声推辞,不停地说平常都是你花的,这个钱该我花。想想为了二十八块钱在路上磨叽不像样,赵力也就作罢。
“单身就不符合主流价值观,对单身人士收重税是全球的趋势。照你说都不合理?”女记者郑楠咳嗽了一声,瞪了老吴一眼,“注意你的措辞,老吴同志!”
两人喝着咖啡在商场闲逛。赵力喜欢这个二十八岁的姑娘,看着甜美温柔,性格却很仗义,笔头也勤快。小童大学毕业后上了两年班,觉得找的工作都不如意,又考了新闻学院的研究生。去年毕业参加校招时,赵力作为面试官之一,亲自把她招进来。进来之后她被分配在赵力手底下实习,转正也是赵力给的评定意见,后来便分配和赵力一组跑新闻,赵力带着她,因此两人走得格外近。记者这个行当不像纯粹的职场,平时不坐班,走业务线的就是凭各自的稿件能力吃饭,比公司的人事关系要简单一些。小童把她当老师,也当大姐、好朋友。此时小童见赵力怏怏不乐,不由得也好奇起刚才他们的谈话来:“赵力姐,你真的是独身主义者?”赵力叹了口气道:“其实我挺想结婚的,可是对的那个人在哪里?”
“把这房买下来。”有个声音突然在耳边响了起来。赵力一惊,但是随即像是被谁重重地打了一下似的,脑子蓦然清醒了,一股热血慢慢从脚底下升起,越来越快地在周身流窜。她激动得说出声来,“我要把这房买下来。”说出来之后,仿佛这事已成定局。赵力狠狠地吸着酸奶。她喜欢这个地段,楼下就是商业区,各种超市、餐馆、小店应有尽有,旁边就是医院,走五百米就是地铁,充满着喧闹的烟火气。她一个单身大龄女,全仗着这点烟火气驱散单身的孤清呢。
赵力之前在一家民营娱乐媒体公司当编导,她来的时候,老吴已经是摄影组组长了。牛总安排他和赵力搭档,一连做了好几个在全国都非常有影响的民生新闻,获奖不断。社会版采编部主任退休之后,牛总提拔了老吴,赵力成了本版的首席记者。选题会开始,大家陆续走进会议室。老记者们报着选题,赵力心里仍想着买房的事,心不在焉,直到老吴叫她,她一抬头,以为是轮到自己发言,便道,“主任,我有个选题。”赵力的选题是结合全球的单身浪潮,深度剖析时下都市里的单身女人买房的现象,做一期深度新闻,并拷问外地户籍单身不能买房的政策。这选题让大家很感兴趣,七嘴八舌讨论起来,直到老吴一句话打断他们,“别挟带私货了。”
老家表妹来这个城市玩的时候,曾来过她的出租屋,感叹这屋子小得令她快要得幽闭恐惧症了。她却不懂,和老家那广阔无边的土地比,这城的每一寸都是紧致的,如金子般沉甸甸。从十岁起,赵力就梦想住在大城市中心地带的高楼上,捧着一杯升起热气的咖啡、牛奶,或者别的什么玩意儿眺望着城市璀璨的夜景,就像在电视剧里看到的那样。如今实现了。只是,如果这房不是她的,这梦便还是梦,随时可能被房东一句话叫醒。
赵力不乐意了,“这怎么是挟带私货?你看昨天人家快报的新闻没?本市买房者百分之六十以上是单身女性,这是热点呀。从前,大家默认婚房由男方提供,女方顶多分担房贷。现在女人也开始在婚前买房,那么她们对婚姻的需求就变得没有那么迫切了。而这是不是又加剧所谓的剩男剩女的人数呢?这也是全球的趋势。看一下数据,在美国,单身人口已经占其人口总数的45%,日本为32.4%,韩国为23.9%,中国……”
起风了,下雨了,风夹杂着雨扑打着窗户。赵力把窗户关上,站在阳台上看着这城市的夜色。楼下的马路车水马龙,没有带伞的路人在雨中狼狈逃窜,让人心生同情之余又庆幸自己的温暖安宁。周围的住宅楼每一扇窗都亮着灯,星星点点的显得格外繁华。这四十平方米的蜗居在这凄风苦雨的夜里,犹如一座迷你堡垒,包裹着弱小的她,抵御着人间的风刀霜剑;又像一艘小小的飞船,载着她在这无边的宇宙暗夜里漂流。
老吴笃定地笑道:“伍尔夫可没想到单身人士买不了房这一出。”他看大家疑惑地看着他,接着说:“去查一下政策,上周开始,外地户籍单身人士禁止在本市买房。”大家瞠目结舌。摄影师王伟一拍脑袋:“对哦,这个政策的发布会还是我去拍的。”老吴一指他:“风过驴耳,自己拍过什么新闻都忘了,该罚你。”赵力赶紧上网查那个新闻,果然那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非本市户籍单身人士没有购房资格”。赵力无力地瘫倒在椅背上,老吴幸灾乐祸地看着她。她看着他的表情,更加气急败坏,“这政策不合理,凭什么歧视单身人士?”
两人恰好走到童装区,赵力拿起一只小得像玩具的婴儿鞋,把它托在掌心,惊呼道:“好可爱啊!”两人欣赏着这迷你得不真实的小布鞋,笑了半天。营业员走过来笑吟吟道:“顾客你好,这鞋上面有价格。”两人明白营业员是暗示她们不买就别乱碰了,赵力翻看着鞋底,见那上面的价格是599元。素来节俭的小童咋舌不已。“养孩子也太贵了吧?”营业员的笑意掺了点轻蔑,尾音带了点不屑的上扬:“您慢走。”
新来的研究生小童道:“没错,有房就是踏实。一个女人要想写作,她必须要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这是英国女作家伍尔夫在20世纪说过的。”
赵力撇撇嘴,把鞋放下。两人继续往前走,小童问道:“那赵力姐你的条件是?”赵力想了想:“我的条件?就是必须同意我丁克。”小童惊奇,“不要孩子?为什么呢?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当妈妈。”赵力嘴角挑起一丝讥讽,“为什么?”小童语塞,想了想反问,“哪个女人不想当妈妈呢?”
周一上班,大家一起吃中午饭的时候,赵力说起买房,众人都表示赞同。话题瞬间被点燃,买了房的没买房的都控诉起这畸形的房价来。现在的房价的确高到令人绝望,买了房的终身为一套房打工,没买房的眼看连上车的资格都没有了。话题热火朝天,个个恨得牙痒痒,却又众口一词地认为,必须买房,只有买了房,才有在这城市立足的资格;只有买了房,后代才不会像自己这么辛苦;只有买了房,才配在这天地间立足。没房的人,连生活都是二手的。只有老吴很淡定地呼噜呼噜吃着面条,众人酸溜溜地打趣起他来。“老吴是谁呀?土著啊,土著的生活最幸福了。主任,你们家到底有多少套房子?”老吴吃完面,把碗一推,抽出桌上的纸巾擦着嘴,问赵力:“怎么,突然想开了?”赵力和他打嘴仗素来打惯了:“想开什么?”老吴道:“你不是一贯倡导不婚不育的吗?买房这种事多俗啊。一辈子不结婚不生孩子不买房,想住哪里就租哪里的房子,没有牵绊,没有负累,多潇洒。这不是鸡汤文一直在宣传的吗?”赵力恨恨道,“独身就不能买房吗?再说了,我倒是想一辈子租房,可惜像你们这样的恶房东太多了,一个不满意,我们就得卷铺盖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