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职场晋升101 > 序言 我一直在给职场中不同的人做翻译

序言 我一直在给职场中不同的人做翻译(第1 / 5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在年轻人嘴里,他们说,这叫用爱发电。他们说,情绪价值,是第一生产力。

但后来有一次,因为稿子写得好,C真诚赞美了小朋友。没想到,就此掌握了一个了不得的驱动密码。

我们对自我独特性的探寻,可能要从30岁开始。

小朋友因为得到了正反馈,开足了马力,干劲十足。因为创造力爆发,小朋友又干了几次漂亮活儿,C又真诚地发出了赞美,小朋友的自我价值感再一次被激发了。

我们70后、80后所经历的社会文化,更多的还是群体文化,跟兄弟姐妹一起长大,小时候住大杂院;也很习惯权威文化,读书时我们怕老师,上班后多数时候听老板的,因为上升通道相对单一;也更习惯趋同式成长,大家都这样,我也这样。

一个正向循环就此建立了。

这也是管理变得越来越难的一个体现。你说服年青一代的成本变得更高了,简单的指令没有用了。你要告诉他们why(为什么),而不仅仅是what(什么事)和how(怎么做)。

“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就意味着他们需要个体价值被认可,他们需要通过内在动机来做事,而不是单纯的外在指令,你跟我拍桌子没有用,他们需要知道:我是谁,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是有意义、有价值还是单纯的有趣。

但是,一旦你了解并认同了年轻人的规则,很多事情又变得不可思议的简单。

有本书叫作《现实主义者的乌托邦》,我在里面看到了另外一个数据,20世纪50年代,只有12%的年轻人同意我是独一无二的这句话;现在,你猜这个数字是多少?80%。

我讲个小故事,真实发生的:

我来帮职场人翻译一下这些需求以及原因:

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小朋友因为男朋友要去上海发展,也要一起去,辞职流程都走完了,上海的offer也拿到了,条件很不错。但是临到最后一刻,她撤回了离职申请,据说她那天晚上失眠到凌晨4点。

我在另外一个报告里,看到了“年轻人觉得哪些会影响他们的工作体验”这一选项,排名最靠前的是“畅所欲言,善于倾听的氛围,尊重员工的亚文化爱好,对员工情绪状态和需求关注给予及时的正向反馈。”

原因是,舍不得这里的团队氛围和那个能顾及她情绪价值的领导。

职场人想说:我本来就很“贵”。

年轻人们想说的那句话是,我是很贵,但我不是expensive(昂贵的),是precious(珍贵的)。

我的一个管理者C跟我说了这么件事,她有一个下属,98年的,刚开始,C觉得这小朋友太玻璃心了,一句话没注意说重了,就嚷着要离职。

64%的95后认为,工作中的个人价值感比对组织的贡献更重要。暂且不说这句话的政治正确性,但是说白了,就是首先要自己感受是好的。

C心想,我自己天天压力大的要命,我还要照顾你的情绪?——很熟悉是吧,管理者普遍都有的心路历程。

但是年青一代不一样,90后、00后多为独生子女,在被养育过程中,他们有时候会面对多个老人照顾一个孩子的情况,他们的需求被更多人照顾到,这给了他们对于强调个体价值的自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