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与自己和解 > 第一部分 疗愈的方法

第一部分 疗愈的方法(第2 / 2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吸气,我看到自己是一名五岁的小孩。

没有经历过战争,不会懂得和平的可贵;没有经历过饥饿,不会懂得面包的珍贵,也不会知道有东西可吃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这样的幸福只有当我们真正经历过饥饿,才会感受得到。

呼气,我对内在的五岁小孩慈爱地微笑。

我们返回自己内心,给受伤的内在小孩以关爱,聆听他说话。内在小孩的快乐,就是我们的快乐。

我们必须拥抱痛苦并深入观照,由此便能学到很多东西。当埋在藏识深处的恐惧上升到意识的层面时,我们的修习就是邀请正念的种子显现。正念帮助我们真正存在,觉察并拥抱痛苦,而不是逃离。开始的时候,我们的正念不够强大,无法处理痛苦与悲伤,但经过修习,特别是有团体帮助我们修习的时候,我们的正念就能够生长,有足够的力量掌握痛苦、悲伤与恐惧。

作为孩童,我们非常脆弱,很容易受伤。来自父亲的一个严厉的眼神可以令我们很不开心,母亲一句措辞强烈的话语可以在我们的心中造成难以愈合的伤口。作为孩童,我们有很多感受,但难以表达。我们不断尝试,有时,即使我们找到了可以表达的语句,在我们周围的成人也听不到。他们不听,或者不让我们表达。

在梅村的上村,我所居住的地方,有一个莲花池。我们都知道,莲花不能在没有淤泥的地方生长。我们需要淤泥以种植莲花,大理石不能成为莲花生长的地方。淤泥在培育莲花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理,痛苦在培养理解与慈悲的过程中,也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我们可以返回自己内在的“家”,与自己的内在小孩讲话,聆听内在小孩并直接给他回应。我一直在这样做,即使我从父母那里获得了爱与关怀,这个修习仍然给予我很大的帮助。那小孩还在那里,或许仍深受伤害。我们忽略内在小孩太久了,是时候返回内在,抚慰、关爱、照顾这个内在的小孩了。

如果我们深观恐惧并深度体验恐惧,就会注意到自己对恐惧的反应。我们的反应可能是迷茫、否定,或者是仁慈、包容、慈悲,这样的反应能够带来疗愈的作用。这是第三个步骤,以我们的智慧对恐惧作出回应。

拥有了正念,我们可以转化末那识。通过正念呼吸,我们可以帮助意识深观,觉察末那识的所有妄念,同时觉知智慧的种子的存在,掩埋于藏识之中。当末那识转化后,它便成为了“无分别智”。

由于我们现在懂得了疗愈的方法,因而无须等待痛苦突然出现在眼前。通过修习,我们的正念强大而稳定,无须等待痛苦的种子意外地升起。我们知道它们就在藏识的地库之内,我们可以邀请它们上升为意识,以正念之光照耀它们。

禅修,帮助转化末那识

处理痛苦就像掌控一条毒蛇一样。我们需要了解这条蛇的特性,自己则要锻炼得强壮且稳定,这样才不会在处理毒蛇的时候让自己受伤。

我们每个人都会追求快乐,希望逃离痛苦。我们以为追求了快乐,就可以避免痛苦,但事实并非如此。这种行为阻碍了我们的成长,更阻碍了我们获得幸福。没有理解、慈悲与爱,幸福不可能实现。如果我们不懂自己的痛苦与别人的痛苦,爱不可能出现。接触痛苦帮助我们培养慈悲与爱的情感。欠缺理解与爱,我们不能幸福,也不能令他人幸福。所有人都拥有着慈悲、谅解、快乐与无畏的种子,如果我们持续逃避痛苦,这些种子就没有机会成长壮大了。

观想内在的小孩

我不会送我的朋友或是小孩到一个没有痛苦的地方。因为在那样的地方,他们没有机会学习培养理解与慈悲。佛陀说:没有受过苦难就没有学习的机会。佛陀成道,是因为他饱尝痛苦。我们需要通过痛苦走向佛陀。痛苦就是道。借着痛苦我们得以看到了悟、慈悲与爱之道。深观悲伤、苦楚以及痛苦的本质,我们能够看到解脱之道。如果我们不懂什么是痛苦,就无法走向佛陀,也没有机会接触安宁、接触爱。正是因为我们曾经历痛苦,所以现在有机会辨认出通往自由、爱以及理解的道路。

这个观想可以坐着或者行走的时候练习,重要的是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让你觉得放松,至少有五分钟不会受到干扰。当你吸气和呼气的时候,你可以对自己说这些话:

在我们的生命中,都会有一些危险的时刻,当我们念及的时候,就能开始尽情享受当下的安全。因为经历过苦难,所以我们有机会学习理解与慈悲。透过接触与了解痛苦,慈悲之心油然升起。

末那识的第六个特征是尝试占有、拥有以及持有一切它注意到并想到的东西。渴求是人类的一个强烈的冲动,因为它的存在,我们充满嫉妒,希望拥有一些人与一些东西。但由于觉知到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于是我们终于了悟,其实并没有什么东西是我们可以真正拥有的。

最后的阶段,我们需要准备面对毒蛇。如果我们不面对它,总有一天它会让我们受到惊吓,并死于它的毒汁。深藏在藏识的痛苦与毒蛇类似,它强大后会向我们挑战,如果我们没有修习,没有让正念更强、更稳定,我们就做不到任何事。我们只有在自己准备好的时候,才能邀请痛苦显现,然后安全地处理它。要转化痛苦,不能与它纠缠,或者尝试逃避,我们只能以正念之光照耀它。

末那识的第五个特征是忽视中道。意识会提醒末那识关于中道的智慧。通过正念呼吸,我们可以帮助意识深观,觉知末那识的所有妄想,并觉知存在于藏识的智慧的种子。当意识修习专注力(正定)的时候,专注的对象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彼此平等的。如果意识能够集中在这些对象之上,智慧自然会出乎意料地快速来到。

第六章 疗愈内心的内在小孩

每个人都需要有一剂痛苦以培养理解与慈悲,但我们不需要制造更多的痛苦。因为我们的内心以及周围的痛苦已经超出我们的需要。我们的意识能够通过观察痛苦得到学习,然后将所学到的知识传递到藏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