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疗愈的方法(第3 / 23页)
有了正念与正定,我们回顾那个影像,就能明白是什么引致它显现。“我有‘这’因我触及‘那’。”有了正念与正定,我们就能够以智慧回应这个影像。我们将不再是无助的小孩,而是强壮的成人,可以保护自己。
我们无需返回自己的出生地(爱尔兰或者中国或者其他地方)寻找自己的根。我们只需接触自己身体内的每一个细胞就能感受到:我们的父亲、母亲以及所有的祖先都真实地存在于我们身体的每个细胞之中,甚至存在于我们身体内的细菌之中。
呼气,我拥抱内在的痛苦的感受、悲伤、忧愁、恐惧。
所有祖先、所有众生以及被称为“非众生”的,已经给予我们觉悟性的理解。
末那识:追求快乐,回避痛苦
不单是我们自己,我们的父母也会如同小孩一般受到伤害。即使已经成人,他们也时常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痛苦,因此他们也会令自己的内在小孩受苦。
因而,当我们困于悲伤或者烦恼痛苦的时候,我们可以深观而了悟:此有故彼有。痛苦来自于我们接触到的一个过去的影像。事实是,我们是安全的,有能力享受当下生命带来的美妙。当我们觉知到痛苦来自影像而不是当下的情况,就能够幸福快乐地活在当下。这就是正念与正定的力量。
他们是自己痛苦的受害者,他们的内在小孩也成为他们痛苦的受害者。如果我们没有能力转化内在的痛苦,我们将会把自己的痛苦传递给下一代。所有的父母都曾是五岁的小孩,脆弱,易受伤。
很多人仍然受困于影像的世界。但事实是,它们只是影像,不再真实。通过正念吸气和呼气,我们可以得到智慧与了悟。假设我们保留那几乎埋葬了我们的海洋的照片,当我们再次观看的时候,就会感受到痛苦与恐惧。但正念与正定可以让我们了悟:这只是一张照片,并不是真正的海洋。我们会在大海溺死,但不会在一张照片中溺死。
末那识的第四个特征是它会忽视痛苦的好处。痛苦有它存在的价值。每个人都需要借着一些痛苦的磨炼,获得成长,增进理解,同时培养仁慈、快乐及幸福的感受。只有经历过痛苦,我们才能觉知快乐与幸福。
最初你可能希望讲完整个句子,之后你可以只用主要的字句:
末那识有六个特征:第一,它总是追求愉悦;第二,它尝试逃离痛苦;第三,它忽视追求愉悦的危险。一味追逐感官享受会损害我们的身心。如果我们深入观察曾经渴求的对象,就能够看到潜在的危险。
我,五岁小孩。
末那识的六个特征
在我眼中,父亲和我不是两个真正分离的个体,我是他的延续,父亲在我的心中。帮助在我心中的五岁男孩——父亲,就是在同一时间帮助我们两人;帮助仍然在我之内的五岁女孩——母亲,就是帮助她转化,成为自在的人。我就是我的母亲的延续。那名曾经受过很多伤害,承受很多痛苦的小女孩,她仍然在我的内心深处。
如今他们已经抵达彼岸,难民的身份被接受,身处安稳的土地。有时我们会忘记过去,但一旦接触到那些时刻的影像,即使我们身处安全之地,仍然会受苦。每一次接触到那些影像,痛苦便会升起,即使那些痛苦的事情发生在很久以前。
如果我可以转化和疗愈内在的父亲与母亲,我同样可以帮助身外的父母。这个观想孕育的慈悲与理解不仅能令自己直接受惠,而且令我们父母的内在小孩同样受惠。
我们这里有些人是移民。他们来自东南亚,横渡大海,以船民的身份生活在这里。在漂洋过海的过程中,他们非常害怕,因为随时可能葬身大海,可能被鲨鱼或者海盗杀死、伤害。经过这样旅程的人,会在心识中保留那些危险的影像。
关于理解,我们讲了许多,有比我们所讲的更深入的理解吗?当我们微笑,我们知道,我们是为母亲与父亲微笑,帮助他们释放痛苦。如果我们能够如此修习,那么那些令人烦恼的问题都会变得没有意义,例如:我是谁?我的母亲真的要我吗?我的父亲真的要我吗?我的生命有什么意义?
慈爱地微笑。
当一条鱼看到吸引它的鱼饵,它会想咬那鱼饵。它不知道隐藏着鱼钩,如果它吃那鱼饵,它就会被拖出水面。有了正念,我们就能觉察到持续追求愉悦的危险。我们能够在藏识中发现智慧的种子,帮助末那识转化。这是意识的任务。
内在的五岁的小孩需要很多慈爱与关注。如果我们每天能够用几分钟坐下来修习这项观想,将会对你产生很大的作用,非常有疗效,能给予你慰藉。因为我们内在的五岁小孩还是很活跃,非常需要关爱。
我们回避内在的小孩,其中主要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害怕痛苦。这是由于在藏识与意识之间,存在着心识的一个部分,被称为末那识,它引导我们追求快乐,逃避痛苦。末那识是我们误以为有一个独立的“我”的原因。我们痛苦是因为掩埋在末那识之内的歧视与妄想。
通过承认内在小孩的存在,与他沟通,我们能够看到小孩在回应我们,他(她)开始觉得好些了。当他感觉良好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好多了,开始有了自在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