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透过棱镜监视全世界——“棱镜计划”(第4 / 5页)
信息技术发源于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信息技术成为美国政府引以为傲的“文明成果和文化资本”,从那时起,美国人已经懂得建立和经营自己的信息优势。恰好目前的网络空间就像太空和海洋一样,属于无政府状态的全球公域,谁占据了更多的优势,谁就可能在此基础上获得更多利益。对于网络空间的控制,就像是制海权、制空权和制太空权一样,提前拥有了控制权,就能占据战略上的绝对优势,以便在正确的时间和地域领先于敌人。随着网络空间的延伸,美军将地面网络系统、空中机载网络系统和太空网络系统都看作是获得“制网权”的前提,全力保证各个系统的无缝链接。
和九家网络公司一同承受舆论攻击的还有思科。思科公司是美国也是全球最大的路由器、骨干网络设备制造商,在行业中处于领军地位。作为互联网设备和硬件的供应商,思科参与了中国几乎所有大型网络项目的建设,涉及政府、海关、邮政、金融、铁路、民航、医疗、军警等要害部门的网络建设以及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基础建设。斯诺登披露,NSA通过思科路由器监视中国网络和电脑。
2008年,病毒程序成功进入纳坦兹核设施的电脑系统,并且开始奏效,伊朗核计划的确被拖延了许久。这一计划目前仍在继续,并且被奥巴马政府当作中止伊朗核试验战略的重要一步。2010年,由于美方的操作失误,原本与互联网隔绝的“震网”病毒逃逸到互联网上,导致伊朗、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等国的电脑用户也受到了攻击,其中一些工业系统的安全受到影响。
奥巴马在针对“棱镜门”的回应中就辩解道:“你不能在拥有100%安全的情况下同时拥有100%的隐私、100%的便利。”与此同时,英国外交大臣黑格也说:“英国的守法公民永远不会知道政府部门为了阻止你的身份被盗或者挫败恐怖袭击所做的一切事情。”按照他们的逻辑,信息被窃取,通信内容被监听的公民应该对政府部门感恩戴德才对。
2011年12月,美国陆军内部正式成立了专门进行网络战的旅级战斗队,海军和空军也组建了网络战舰队和联队,在美军的演习中,加入了网络战的内容。在海军的培训课程中,中级军官开始接受网络安全的训练,比如作战系统遭到网络攻击而崩溃如何应对、作战信息遭到黑客攻击被删除如何解决。对于人才的要求,军方也是看重质量而不是数量,网络高手即使没有经过军队的基础训练,也可以获得军官资格。
针对公民权益,每个国家都制定了数据保护方面的法律,这些法律会规范网络公司可以保存何种客户数据、拿这些数据做什么、能保存多长时间,但是这些法律不能管理政府的活动,而且,大多数公司的隐私政策都附加一条,在收到合法请求的情况下,它们将会共享信息。这就给政府部门以可乘之机,官员们会以“阻止恐怖主义高于保护隐私权”为由进行辩解。
2012年,美国政府公布了总统指令,其中情报机构将“网络攻击”定义为“操纵、破坏、摧毁电脑或电脑网络中所存信息的活动”。这些网络攻击行动大多数会对敌国或者假想中的敌国的电脑系统产生影响,如网络连接速度下降等。虽然美国政府从来没有承认对其他国家实施过网络攻击,甚至一再指责其他国家对美国频繁攻击,将自己扮成受害者的角色,不过,美国的国防预算,尤其是在网络战方面的投入却一再增加。
自“9·11”事件之后,美国政府将“反恐”当成了做任何事的通行证,只要打着反恐的名义,议会和法院都会做出最大的让步,而民众也会为了国土安全回避相关的问责。2001年,情报部门就曾以反恐的名义秘密调取一家国际银行的数据中心资料,调查了银行数据库中上万名各国客户的金融信息。
当然,Twitter之所以能够成功避开政府的注意,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技术上的落后。一方面,Twitter的账号大多是公开的,他们也不收集用户的住址、信用卡等信息。2012年度,谷歌收到来自政府的数据请求21389次,Twitter只有1858次。目前为止,Twitter还没有能力建立政府想要的用户数据系统,Twitter的服务器时不时地就出现故障,网站系统也无法提供旧文的搜索功能,私信非常落后。这些技术上的差距使得twitter的律师能找到借口躲开“棱镜计划”。
同一年,美国政府启动了“元数据”项目,这个项目的目的是收集互联网中的原始数据——“大块互联网元数据”,其中包括通信双方的IP地址和物理上的确切位置。一开始,“元数据”项目只针对美国境外的人或者是与外国人通信的美国人,2007年后,监听范围扩大到全部的美国公民和居民。2011年,曾有传言说“元数据”项目因为操作和资源方面的原因已经停止,事实证明,这个收集美国人互联网活动记录的项目持续至今,并且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这家创立于旧金山的公司一直对美国政府的要求持抵触情绪。2010年维基解密事件曝光后,司法部曾多次要求Twitter公布相关用户的账户资料,Twitter直到收到合法的法庭命令后才同意配合,与此同时,Twitter通知了用户,而且特别发表了声明。在和美国政府的斗争中,Twitter也曾面临败诉的结局,在2011年的“占领华尔街”事件中,Twitter一开始不愿意配合纽约警察局,拒绝交出涉案人员的资料,最后不得不面临司法诉讼。
在伊拉克战争爆发之前,美军还组建了网络战部队。陆海空三军和战略司令部都有“网军”,战后规模进一步扩大,无论是人员还是设备,都得到了政府空前的支持。根据美国国防专家乔尔·哈丁的估计,美军共有3000~5000名信息战专家,5万~7万名官兵涉足网络战,其规模相当于7个101空降师。目前,美军在全球4000多处军事设施中建有1.5万多个计算机网络,装备了“特洛伊木马”、“逻辑炸弹”等2000多种病毒武器,并频繁进行以实战为目的的“网络风暴”系列演习。
对于这一指控,思科表示否认,并且指明棱镜计划并不是思科的项目,思科网络也没有参与其中。此外,思科没有在中国或世界任何地方监控普通公民或政府部门的通信。尽管思科方面极力否认,试图撇清与棱镜计划之间的关系,不可否认的是,思科产品的确具有网络侦听功能,而且存在后门。即使不参与棱镜计划,它也有能力和条件监控互联网。
在2013年的国防预算中,有370亿美元用于与计算机相关的领域,网络安全项目的支出达到34亿美元,剩下的资金用在计算机、网络、数字系统以及其他美军非军事人员的设备支出。同时,五角大楼还将为网络司令部追加资金,用来研究如何应对来自其他国家的网络进攻。
长久以来,思科的网络产品预留了大量后门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业界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想要证明这些后门被用来恶意监控还是正常的服务并不容易。国内的企业中兴和华为始终打不开美国市场,甚至还要受到美国十个月的调查,正是美国政府出于国家安全方面的担心。反过来,中国市场对思科的产品却非常欢迎,甚至没有任何防备。思科的产品承载着中国互联网80%以上的流量,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骨干网中,思科占据70%以上的份额,并占据着所有超级核心节点。
之所以对网络项目提供大力的资金支持,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这样解释:我们处在21世纪,需要使用与21世纪相匹配的军事力量。所以预算投向太空、网络和远距离精确打击以及规模持续扩大的特种部队,以确保我们在军力结构削减的情况下仍能对抗和击败多个敌人。在“震网”病毒成功对伊朗的核设施造成破坏之后,美国军方在战略上的攻守之间更倾向于主动出击,以给敌方网络造成实质意义的杀伤。
1994年,美国国会通过CALEA《执法通信辅助法》。按照这部法律,执行机关可以根据法院的监听令状,直接接入电信网络,启动电信运营商交换机中的监听功能。这意味着,美国法律要求电信运营商必须提供监听服务,当然,思科的产品也不例外。
当初,美国政府对比兹·斯通提出要求时,公司的首席律师麦克·格里弗里顶住了压力。他认为,Twitter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平台,必须保持中性。公司尽量不理会政府的要求。尽管如此,Twitter仍然会处理69%的政府信息请求,和处理率为88%的谷歌相比,这个数字已经低很多了。细数Twitter以往对政府的态度,不仅有着不配合的经历,甚至表现出抵抗态度。
2010年,美国联手以色列的情报组织对伊朗的核设施发动了网络病毒攻击,即通过远程服务器向伊朗的核实验室电脑注入病毒,最后导致伊朗的离心机运作出现了问题。这一计划代号为“奥运会”,是奥巴马从布什政府继承下来的网络计划。这些攻击会拖慢伊朗的核计划进程,至少使其延后18个月到2年。
令人意外的是,亚马逊、黑莓和刚刚兴起的社交网络——Twitter并没有出现在被监控的公司列表中。据说,Twitter之所以没有上榜,和Twitter公司创始人比兹·斯通和公司首席律师麦克·格里弗里的据理力争有关。Twitter是一个成立于2006年的提供社交网络及微博客服务的网站,短短几年时间里,它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也是仅次于Facebook的全球第二大社交网站,拥有注册用户5.2亿人,其中包括1.4亿美国用户。在开展棱镜计划时,Twitter不可避免地成为美国政府寻求合作的对象,实际上,NSA的确和Twitter公司联系过,可惜遭到了拒绝。
按照既定计划,美国将病毒埋在伊朗核设施的电脑系统中,窃取相关信息,拿到电脑系统的控制权。于是,美国和以色列联合编写了一种复杂的病毒程序,并于2003年在利比亚交给美方的离心机上进行测试。结果证明,这种病毒会发出指令,改变离心机的运转速度,从而达到破坏离心机的目的。同时,它还会向控制中心发出错误信息,让控制人员无法察觉离心机的异常。
根据2001年通过的《爱国者法案》,所有用户的数据,如电子邮件和社交媒体活动并不总是存储在用户自身所在的国家里,在Facebook的隐私条款中,就有一条“所有用户必须同意他们的数据被转送和存储在美国”。由于世界主要技术公司的总部都在美国,那么,当各国的用户使用互联网、使用谷歌或者Facebook时,就意味着将个人隐私暴露在棱镜项目之中,美国政府可以掌控世界上的大部分数据。这也是斯诺登采取泄密行动的主要动机——我不想生活在一言一行都被记录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