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窃听风云:斯诺登与棱镜计划 > 第一章 现实版的窃听风云——小角色撬动世界

第一章 现实版的窃听风云——小角色撬动世界(第1 / 5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此外,身处厄瓜多尔驻英国使馆的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也给斯诺登支招,建议他申请去坚持反美的拉美国家避难,也可以去经常和美国唱对台戏的俄罗斯。阿桑奇在电话记者会上说,维基解密正在协助斯诺登前往冰岛避难,他也会协助斯诺登公开更多机密情报,不过,这位自身难保的告密者能起到多大作用就未尝可知了。

斯诺登从小到大的玩伴布拉德回忆说,他只记得斯诺登有着大嗓门和柔软的金发,对电脑游戏异常痴迷,至于他当年的模样,则无法回想起来。在同学、老师、邻居的眼中,斯诺登身材瘦削、安静羞怯,他喜欢保持神秘,避免和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在他擅长的网络世界,他用假名隐藏自己的行踪,甚至讨论如何确保自己没被“跟踪”,他对个人隐私的重视似乎超过常人。不过,长期沉浸在网络世界里,让他和现实多少有些脱节。

操心斯诺登未来的媒体也为他勾勒出一条逃亡路线:香港——莫斯科——哈瓦那——加拉加斯,很显然,流亡的难度看起来比预想的要高很多。在香港滞留一个多月后,6月23日,斯诺登登上了飞往莫斯科的飞机,不过,这并不是他的终点站,他的国际流亡之路或许才刚刚开始。

担心归担心,从斯诺登决定向公众披露绝密文件的那天起,他就决定要公开自己的身份,他说:“我没有想要隐匿自己的身份,因为我没有做错。”这一公开也让斯诺登的名字加入了丹尼尔·艾尔斯伯格、布拉德利·曼宁等美国历史上的告密者行列。为此,斯诺登表示,“如果联邦政府的秘密法律、不公平的赦免和不可阻挡的行政权力被公之于众,我就满足了”。

不过,中情局中的秘密大多是关于个人,一旦揭发出来,就会有具体的人受到伤害,这并不是斯诺登想见到的,于是他决定放弃。此外,奥巴马在选举中获胜也让他看到了一些希望。斯诺登曾对奥巴马的政策抱有一线希望,他希望新政府能够做出改革,如果那样的话,就不需要非得披露出来。可惜,奥巴马并没有试图约束那些项目,而是继承了他前任的运作方式。

斯诺登曾经认为,互联网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发明,当他还是青少年时,曾经花数天的时间向人们描述自己从未经历过的各种情况。当他了解了互联网的本质,看到国家安全局在监听项目上所做的费时又费力的工作时,他觉得互联网的价值、基本的隐私因为监听而受到破坏。斯诺登说:“我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英雄,因为我所做的是维护自身利益:我不想生活在一个没有隐私的世界,不想生活在一个不给知识探索和创造力留空间的世界。”曾经有人问他,为什么要放弃高薪的工作和舒适的生活?斯诺登说:“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事情。如果我是为了钱,我可以把这些文件出售给任何国家,得到非常多的钱。”

他亲眼看到,中情局的特工用制造事故的方式招募一位瑞士银行家,目的是从他身上获取银行的秘密信息。当时,特工故意让这位银行家喝醉,然后怂恿他自己开车回家,当他因为醉驾被捕之后,另外一名卧底特工便以交朋友的名义帮他摆平了官司,银行家对其感恩戴德,于是,招募成功。中情局的这些行为,让斯诺登觉得不寒而栗,那时,他就曾考虑公开那些秘密监视项目。

就在外界舆论炒得沸沸扬扬时,维基百科的网友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儿。斯诺登在维基百科中的描述从“持不同政见者”变为“卖国贼”,词条修改者的IP地址来自美国参议院,但是维基百科无法确认修改者是参议员、普通工作人员还是实习生。根据维基百科的规定,任何用户都可以修改词条,但是修改者的IP地址会被自动记录,以便识别修改者身份。针对参议院的这一行为,民众普遍持反对的态度,一名美国网友甚至愤慨地说:“他在帮我们,而不是害我们。”针对关于他到底是英雄还是叛徒的讨论,斯诺登说:“我既不是叛徒,也不是英雄。我只是个美国人。”

当媒体开始报道斯诺登的泄密事件时,米尔斯突然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她在自己的博客上写道:“我的世界突然敞开,又突然关闭。我像是迷失在海上,身边没有指南针。我流着泪水,一边打着字,一边回想一路陪我走过的人,那些和我一起欢笑、一起牵手的人,那个我最深爱的人以及那些我来不及说再见的人。”很显然,米尔斯对斯诺登的突然离开感到非常痛苦,由于泄密事件,他们的婚事也没有希望了。

在只身前往香港之前,斯诺登对米尔斯说,他需要离开几周。对于在情报领域工作了近十年的人来说,这是件稀松平常的事,米尔斯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他没有向任何人透露他的计划,无论是家人还是女友,因此,他们像世界上的所有人一样,都是通过媒体才知道斯诺登泄密的消息。

斯诺登之所以会选择藏身香港,一方面,香港法制完善,承诺保障言论自由,而且,香港人一直有街头游行、表达自己观点的传统,网络、媒体也非常自由。某种程度上,香港特区政府和许多西方国家政府的关系是独立的,他相信,香港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并愿意违抗美国命令的地区。

按理来说,斯诺登年薪20万美元,生活舒适,爱情甜蜜,即使觉得在国家安全局的工作不合适,也可以在其他地方找到合适的工作。可是,美国政府的监控项目让他感到良心不安,在看到奥巴马政府一点改变计划的意图都没有的情况下,斯诺登决定将所掌握的真相说出来。在国家安全局的办公室里,斯诺登拷贝了最后一批文件,并且告知管理人员,他需要离开几周,治疗癫痫病。

公开材料后,斯诺登藏身在香港的一家豪华酒店——尖沙咀的美丽华酒店(The Mira Hotel),抵港之后,他只外出过三次,连吃饭都在房间里,不过,酒店的费用让他身上的现金所剩无几。没过几天,他就收到了一张大额催款单,这些只是房费和餐费的数额。由于担心美国的情报人员对他进行窥探,斯诺登用枕头堵着酒店房间的门缝,防止被窃听,他还用一个红色的罩子罩在他的头和笔记本电脑上,然后再输入自己的密码,以防止任何隐藏的摄像头拍摄到它们。

2007年,斯诺登被中情局派到瑞士的日内瓦负责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工作,并且用外交身份进行掩护。在三年的时间里,斯诺登一直在中情局官员身边工作,同时,他有机会接触一些机密的文件。工作中接触到的一切让他对美国政府和它对世界造成的影响感到幻灭,他开始怀疑这份工作的正当性,甚至严重怀疑自己也是作恶者之一。

尽管斯诺登一再肯定自己行为的正义性,他还是非常担忧自己的未来。6月21日,美国联邦检察官对斯诺登提起三项罪名的诉讼,分别是“盗窃政府财产”、“偷窃未经授权的国防资料”和“蓄意向未经授权之人透露机密资料”罪。按照《反间谍法》的规定,这三项指控每项都可能判处最长达10年的刑期,三项加起来就是30年。

巧的是,在几个月后的训练中,斯诺登折断了双腿,随即被解除兵役。后来,他曾经在美国国家安全局设置在马里兰大学的一处隐蔽设施担任警卫。他虽然没有学历,在计算机方面却非常有天赋,凭借这一点,他得以进入中央情报局工作,担任和信息技术安全有关的职务。凭借卓越的网络知识和电脑技能,斯诺登获得破格晋升,在中情局占据了一席之地。

与此同时,斯诺登的护照被吊销,虽然他的美国公民身份没有受到影响。美国政府向香港发出临时拘捕令,要求拘捕斯诺登,还要求其他国家不要让斯诺登入境。此时,斯诺登也下了“绝不回美国”的决心,他曾经表示,冰岛或许是他的理想选择,因为冰岛是世界上互联网最自由的国家。冰岛一家言论自由倡导组织——国际现代媒体协会(IMMI)也发表声明,愿意为斯诺登提供法律建议和获得政治庇护的援助。然而,冰岛驻华大使却说,冰岛无法为斯诺登提供庇护,按照法律要求,庇护申请人必须身处冰岛境内。

2004年,斯诺登加入美国陆军,希望能够参加特种部队,参加伊拉克战争,斯诺登觉得自己“有责任解放那些受压迫的人”。不过,军队中的培训让他对美国参与战争的目的产生了怀疑,教官们每天鼓励他们杀戮阿拉伯人,而不是帮助别人,这完全颠覆了斯诺登原本的战争信仰。

在斯诺登决定泄密之前,他们一起去了香港,亲戚朋友都以为,他们会在香港结婚。米尔斯的父亲也见过斯诺登,他觉得斯诺登人非常好,害羞,不善言辞,但是非常稳重,更重要的是,斯诺登具有非常强烈的是非观念。这或许可以解释,他为什么决定抛下一切,将所掌握的秘密公之于众。

滞留酒店期间,斯诺登陷入了极度焦虑不安的状态,即使是酒店的火警响了,他都躲在房间里不敢出去,害怕是情报人员为了抓他制造的陷阱。在常人看来,斯诺登的行为有些像妄想狂,只有他自己知道,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府和拥有最庞大监视网络的国家安全局,想要找到他并非难事。在此之前,国家安全局的官员已经两次前往他在夏威夷的住处,并且和他的女友联系,尽管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他旷工而不是文件泄密。

除了工作之外,在生活上,斯诺登有一名做钢管舞演员的女友,两人交往四年多,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斯诺登的女友名叫林赛·米尔斯,今年28岁,曾经是一名芭蕾舞演员,现在是钢管舞演员,住在夏威夷斯诺登租住的公寓里。他们彼此非常相爱,感情非常稳定,还一起游览了世界上许多地方。

当他公开的文件成为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电视、网络、报纸上都是关于他的信息时,相信特工们的工作效率会更高。相比自己的安危,他更担心自己的家人。斯诺登说:“我的家人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最大的担心就是他们会跟踪我的家人、朋友、我的合作者,任何与我有一点点关系的人……我将带着这种担忧度过我的余生。”

2009年,斯诺登离开中情局,为戴尔计算机公司工作,随后供职于美国国家安全局的一家合同承包公司,职务是在夏威夷的国家安全局设施内担任系统管理员。在离开夏威夷之前,他在那里工作了不到三个月,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是他的安全级别很高,按照斯诺登个人的说法,他有权限看国家安全局所有工作人员的值勤表、整个情报圈、世界各地的卧底干员、我们拥有的每个工作站的位置、目前有哪些行动计划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