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窃听风云:斯诺登与棱镜计划 > 第四章 “棱镜计划”的主角——国家安全局

第四章 “棱镜计划”的主角——国家安全局(第1 / 5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建立外国情报监控法庭的目标是约束NSA的行为,在NSA窃听美国公民前,需要事先得到司法批准。虽然法庭几乎没有拒绝过NSA的申请,毕竟,这对美国民众是一个合理的保障。在接下来20多年的时间里,NSA严格遵守外国情报监控法庭的规则,的确少惹了不少麻烦。

随着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通信开始从传统的电话线换成了通信光缆,电子邮件、短信、网络即时通信成为人们更加青睐的通信方式。因此,NSA也与时俱进,将业务重点从截收电磁信号、监听电话转向监控互联网。早在互联网发展之前,美国就在世界上建立了完善的通信网络,拥有世界上最成熟的网络监控系统,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梯队系统”和“食肉动物系统”。

1997年,一家来自欧洲的NGO(非政府组织)首次披露了“梯队系统”的存在。这套系统是NSA使用的全球监听系统,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英国都设立了监听点。1948年,伦敦和华盛顿同意建立这个监听网络,虽然美国政府一直否认它的存在,NSA已经解密的文件证实它真的存在。“梯队系统”利用美国的卫星网络,截取移动电话通信的微波信号,在同一时间,它可以记录数以百万个电话通信,然后找到可能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的字眼,整个欧洲大陆所有的电话、传真与电子邮件都处在它的监听之下。

据公布的信息,NSA有五个无回声室,都是用来测试窃听天线的。无回声室的地面、墙面、天花板都塞满了吸音海绵,就像科幻电影中的布景一样。占地近6000平方米的印刷厂平均每月会开动印制机四次,在波斯湾战争期间,每天都要为美军赶印核武密码书。印制出来的密码书被放置在一个印有粉红点的密封胶袋内,袋内注有空气,如果胶袋穿孔或粉红点的设计有异,密码书就会作废。目前为止,美国有1000名军人拥有密码书。

除了NSA主动公开的设备和运作方式,外界依然不知道NSA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它就像是一个神秘的迷宫,雄踞在米德堡的森林中。NSA控制着全美的间谍卫星网和设在世界各地的监听站,同时和北约的国家有无线电侦察和无线电谍报方面的合作。基于遍布世界的情报网,NAS为FBI、CIA提供可靠的情报,帮助其破获重大恐怖犯罪和刑事案件。

根据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政府不可以干涉民众的言论自由,但是,在私有场合,公司可以对信息和言论进行干涉。因此,很多公司试图和美国政府开展合作,以谋取企业利润和政府的支持。发展到21世纪,逐渐兴起的互联网公司就成为最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他们和政府的合作不像石油公司、军火公司等企业那么传统,而是通过更隐秘的手段,进行难以被外界察觉的交易。

2005年,媒体揭露出布什政府的监视计划后,国会没有立刻采取行动监管NSA的非法行动,反而建议削弱对NSA的监管。电讯公司的管理人员也没有因为参与非法窃听计划受到检控和民事起诉。实际上,在过去100多年的时间里,电讯公司一直都在不受处罚的情况下和NSA合作,任何一届政府都没打算抛弃这个传统。

1945年到1975年,NSA一直在进行情报监视活动,这期间,有三家公司与其合作,分别是Western Union西联国际汇款公司、RCA美国无线电公司和ITT国际电报电话公司。这三家公司负责全美90%的电报业务量,控制了这三家公司的国际电报,相当于控制了美国境内所有可疑的间谍分子。尽管这些行为是侵犯隐私的,但依照1947年颁布的《国家安全法》,情报机构可以监视在美的外国人和与外国人通信的美国人,显然NSA是有法可依的。这三家企业对NSA的做法存有疑虑,但在强大的政治压力下,他们最后还是同意了。

一 监控行动由来已久

“棱镜门”把行事低调、甚少曝光的美国国家安全局推到了风口浪尖,它也因为严重侵犯公民隐私而备受指责。不知情的民众指责NSA肆意地监听私人电话、邮件和短信,控诉情报部门将国家安全建立在民众透明的个人生活上,想必NSA的情报员会觉得莫名其妙——有什么好奇怪的,NSA的监控早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的确,NSA对公民的监控项目由来已久,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美国从没有停止过类似的监控项目。当时的监控和今天不同的只是技术手段、实现方式及项目名称,世人之所以不知道监控项目的存在,大概是因为少了像斯诺登这样的泄密者吧。

“棱镜门”造成了世界范围的影响,一方面是因为网络这一新媒体的出现,另一方面是因为除了欧美之外的国家,许多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开始实现全民网络覆盖,发展中国家可以和欧美国家享受同样的网络空间。“棱镜门”影响了许多人,其中包括美国人和美国以外的外国人,美国政府一再强调保护隐私,这一隐私只是美国公民的隐私,不包括外国人的隐私——外国人的隐私在美国不仅不受保护,而且成为政府和情报部门监视的目标。想必,来自世界范围的压力,比起一两家报纸的曝光、披露要严重得多,美国政府也要承受更大的压力。

美国在建国之初,就存在自由主义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冲突,因此,美国的国家安全体系建立得比较晚,军事力量、情报手段和情报体系都是一战之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在1917年之前,美国政府没有专门机构从事与密码相关的工作,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新英格兰的绅士们觉得情报工作是不公正、不体面的,有失正人君子的风范。这时,美国政府和军方,如国防部、海军部、国务院等机构需要的密码编制、破译等工作,主要由私营企业帮助完成。

在私营企业的帮助下,NSA每个月会截获15万份电文,包括发往国内和国外的所有电报。一般情况下,这三家公司的电报都会做成一式两份,一份发给收件人,一份交给NSA,每天都要抄送。NSA的特工们会在午夜时分到电信公司的后门领取当天的电报通信内容,然后将这些文件转移到一家电视录像带加工公司——显然这是NSA用来掩人耳目的幌子。特工们将电报内容复制之后,再将原始文件送回电信公司。

一开始电报是纸质的,后来变成录音磁带,忙不过来的时候,CIA还会帮忙进行磁带复制。这就是著名的“三叶草”行动。由于事先没有国会的决议批准,“三叶草”行动实际上是没有经过合法授权的。除了这一点,“三叶草”行动和“棱镜计划”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区别只是监听的手段、工作原理和运作机制。

稍晚于“三叶草”行动的另一项监听计划是1967年到1973年进行的“尖塔”行动,“尖塔”行动是配合“三叶草”的一个姊妹项目。当时,“三叶草”行动总结出一份名单,名单上的人都是当时民权运动的参与者和反战运动的活跃分子,其中包括马丁·路德·金,巅峰时期,名单上列出了1690个美国公民和5925个外国人,“尖塔”行动就是为了监视这些社会上的活跃分子而产生的。

秘密的监听活动进行了30年,直到1975年,“三叶草”行动才被叫停,原因是国会参议员弗兰克·丘奇在参与一个调查情报机构滥用权力的委员会时发现了它的存在。调查委员会证实,在数十年的时间里,NSA一直在国内对美国公民进行非法监视。NSA采取非法且大规模的秘密监视行动让所有人感到吃惊,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任何派别的人士都认为,不能让这样的事情继续发生了。

鉴于此,197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外国情报监控法》,同时建立了外国情报监控法庭。根据这一法案,美国的司法机构、国家安全机构需要通过其他方式取得相关证据,证明某位美国公民有叛国嫌疑,才能在秘密情报法庭授权的情况下,对其实施监听行动。

历史上的亲密关系为美国留下了一个政府和私营公司合作,共同维护国家安全的模式。这一模式被此后各届政府所用,发展到棱镜项目时,虽然合作的手段、方式有所变化,私营企业的态度从积极配合转为勉强为之,其实质还是一样的。

二战之后,五角大楼和国务院曾经讨论过信号情报活动的合法性。最后,五角大楼陆军军法处得出的结论是:对外国信号情报的拦截,包括通信双方都位于美国境内的信号情报的拦截,都是合法的。这一结论对于即将成立的国家安全局非常有利,未来时间里,美国的情报部门把这个结论当成了护身符,监听身在美国的外国人和与外国人通信的美国人,大肆践踏公民隐私和个人自由。

从1917年6月开始,美国政府着手组建自己的情报部门。联邦调查局在1935年成立,中情局在1947年成立,1952年,美国国家安全局紧随其后,根据杜鲁门总统的秘密指示成立。按照杜鲁门的指示,NSA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监视苏联和跟踪进出美国的通信。

NSA隶属于国防部,总部设在马里兰州的米德堡,下设无线电和无线电技术侦察局,政府通信、远距离通信和电子计算机设备安全局,科研和试验设计局,计划局和总务局等,人员编制和年度预算比CIA还要多。米德堡的总部拥有一流的密码编制专家和数学家,还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在世界范围内,NSA拥有固定的和机动的无线电拦截、定位站及中心,同时设有相当规模的卫星监听站,如英格兰北部曼维斯山军事基地、澳大利亚的派恩山峡基地以及华盛顿州的亚基马训练中心等。

冷战时期,NSA主要负责收集社会主义国家的情报,在实战中逐渐累积经验,扩展区域,使得NSA建立起一个超大规模的情报网络。这时,只有少数人知道NSA的存在,极少数人知道它的功能。NSA的雇员对外声称自己为国防部工作,于是,NSA被人们戏称为“无此部门”(No Such Agency)和“三缄其口”(Never Say Anything)。直到近年,随着媒体的频繁曝光,美国政府才承认这一机构的存在,NSA甚至罕见地举办开放日活动,将印制核武器作战密码册的印刷厂和测试窃听天线的无回声室展现在公众面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