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曾奇峰的心理课 > 冲突:我们总跟自己过不去

冲突:我们总跟自己过不去(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精神分析的一个著名悖论是:一个人花钱、花时间来找你做分析,却千方百计不让你把他分析好。要健康的理由只有一个,就是健康本身,或者说有无数个,因为有健康就可能有一切,而要疾病的理由只有五个:

我们现在还保留着一些农耕社会的传统,大家的意识和潜意识里都认为,年纪大的人有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所以老人享有某些“特权”,这当然不是坐公交车免费之类的特权,而是心理上的某种预设“权力”,使他们对年轻人有某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其实是对年纪大的人的恶性催眠。同时也是对年轻人的攻击,使年轻人总是为自己的“幼稚”感到羞愧。

一是疾病带来的痛苦,可以缓解你的内疚感。这种内疚感有点像一个人的原罪,不妨称之为“原内疚”,它是在早年关系中形成的。

1. 幼稚与成熟。

二是疾病本身是你满足本能欲望的一种象征性形式,你当然不会允许分析师“坏你的好事”,也不会让自己“坏自己的好事”。一位强迫症者说他每天睡觉前都要把从早到晚发生的所有事情的细节“捋一捋”才舒服,只有这样,他才能安心睡觉。

每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都享受着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比如疫苗、抗生素的出现,避免了大规模的病死事件发生;生活条件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等等。但是仍然有人厚古薄今,认为一切都是过去的好。

2. 传统与现代。

这是人格层面发育停滞向历史轴投射的结果,他们内心的“反进步”或“没进步”部分对应着历史上的落后阶段。

“少年老成”的成熟可能不是成熟,而是生命力的压制。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有知识的、美学的、情感的价值,而没有多少指导我们生活的价值。每一代人都有权决定自己应该怎么活着。

按照冲突内容分类:

三是当你压抑自己的愿望时,瞬间可以获得内心的平衡和宁静,你随之对压抑上瘾。这个压抑是会泛化的,可能演变成对自己各种能力的压抑。然后你赋予这种宁静以某种神圣或者超越的意义。某些邪教就是用这种方式吸引信众的。

3. 4~6岁,俄狄浦斯冲突,冲突的双方分别是爱与恨、快乐与痛苦、成功与失败。成人身上的表现是爱也迟疑,恨也迟疑,我把它叫作“爽透不能型人格”,不知道自己要快乐还是痛苦,回避所有快乐的事情。不敢成功,甚至言行都在实现一个目的——“防成功于未然”,这都已经说过,就不啰唆了,否则会被认为口腔期发育停滞。

四是疾病会带来一些“好处”。前文已经说过,就不啰唆了。

似乎上一代对下一代有着本能的“敌意”,看看他们对下一代的称呼:颓废的一代、不负责任的一代等,显得把世界交给下一代很不放心,其实是自己这一代不想离去,就预设还被需要。

当然,一个成年人也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方式。但是,隔离孩子和现代文明的关系,就几近反文明、反进步了。最高级别的对传统的尊敬,是比祖先更智慧、更文明和活得更自由幸福。

对他人和自己不造成太大损失的“幼稚”是活力的表现,比世故通达更接近人的天然本质。成熟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没有内心的和跟外界的冲突,而是控制住那些冲突,以及能够用自己的成熟部分捍卫自己的“幼稚”部分继续“幼稚”。

3. 疾病与健康。

最后的结果是大家都不在自己本来的位置上。年轻人向往变老,年纪大的向往更老,把对年轻人的嫉妒变成了对年轻人的攻击。所以,我们常常见到的情形是,某人犯了一个错误之后,一个也许仅仅大他几岁的人可能叹气说:“此人还是太年轻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