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曾奇峰的心理课 > 07 重新解读爱情、婚姻、家庭

07 重新解读爱情、婚姻、家庭(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亲密关系的终止有时候可能是某一方对另一方毁灭性愿望的成全。比如我是一个女的,对方是一个男的,他在婚姻中也意欲赋予婚姻以血缘关系,他就是一通乱来,觉得他干什么都可以。我抛弃他,实际上是我成全他,最终达到没有亲密关系需要、孤独终老的这种愿望。有一部反映武汉生活的电影叫《万箭穿心》,这个电影如果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一个女人是怎么样通过破坏亲密关系把自己逼上绝路,来缓解她作为一个人的内疚感的。

从情感需要来说,有时候我们是需要爱的,有时候需要恨。“恨”听起来是一个不太好的词,但是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对父母的爱同时生长着对父母的恨的力量促使我们成长和分离,这个力量可以保证我们能够成为自己。

最近,社会上经常会讨论到一种关系叫PUA,我觉得这个事情可以做如下解释:

为什么我们会说所有固定的婚姻制度都是有局限的呢?因为人性有不同的需要,比如有时候我可能需要深度的关系,有时候我需要一个人独处,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时间,我的需要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当我们从法律层面固定一个婚姻形式的时候,它有可能是规避了我当下或者在某种场合的不一样的需要。这就是为什么任何婚姻制度都有其相应的弊端。

首先,那些人之所以接受了PUA训练,能够去干成功一些事情,与其说他们学到了技巧,不如说他们被鼓励了。这个跟我们咨询师做的事情是一样的,就是来访者问我们好多事情该怎么办。“我有很多关于性的罪恶感,是怎么回事?”如果我们跟他谈与性有关系的罪恶感,我们谈的态度是非常轻松的,暗含对性的开放性态度的话,那他这个问题就被解决了,不需要具体教他怎么做,他从我们这里获得了跟爸爸妈妈谈性不一样的体验。

我爱一个人,开始对她充满希望,后来我对她失望。潜意识里面它的因果关系跟意识层面的因果关系是反的。不是因为她不完美,或者是对我不好,我失望,而是因为我对失望成瘾。我处在满意状态的时候,背叛了我的爸爸妈妈,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这种感觉,就是好事时间长了就会想,不知道什么会发生。有很多妈妈在自己的孩子一两年没生病之后都会产生大祸降临的感觉,果然那个孩子“如她所愿”生了一次病,她内心的张力就下降了。

精神分析是一门关于真正理解“为什么一个人一辈子在各种事情上面都事与愿违”的学问,父母的事与愿违跟他潜意识层面的愿望的确是违背了。比如他希望孩子健康,学习成绩好,但结果是医生的孩子容易生病,老师的孩子容易学习成绩不好或者辍学。我们在临床上调查并获得了一些数据,从结果上来看,医生希望孩子健康,然而孩子有病,就表示他在潜意识的支配下,每天都可能在做让孩子不健康的事情,或者说老师每天都在做让孩子厌恶学习的事情。

如期而至的失望,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这是这个人一辈子最没有失望过的地方,想起来有点悲从中来。比如某个男性会觉得他老婆对他越来越失望,这个男的到死也没有明白自己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让她如此失望。最后快死了,有人对他说,这是她的习惯,跟你没关系,他就可以死而瞑目了。

孩子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成绩不好,在青少年问题里可能是排名第一的。孩子注意力为什么不集中?就是因为爸爸妈妈辅导作业,不断地打扰孩子,觉得孩子注意力集中,自己被抛弃等。如果一个妈妈说我非常希望孩子注意力集中,那么就看她有没有在行为上做了打扰孩子的事情。

有一个防御机制,叫“穷思竭虑”,意思就是你想多了,因为你不想解决问题,你在逻辑层面玩多了,表示你根本不想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某种程度上的精神的自闭或者自恋。

李银河老师也讲到,我们的婚姻立法在无错可以离婚的这方面,一开始就站在了制高点上,听到这个的时候我还是非常高兴的。但是婚姻制度允许多元化的婚姻,这一天的到来肯定会比较晚。同性恋的婚姻现在正式被提出来了,以前提出来的是李银河老师。现实中这个观点好像太超前了,开放的这种婚姻可能要比同性恋的婚姻更加超前。

其次,被PUA骗的那些女性的潜意识里面非常非常希望自己被骗,双方是潜意识的合谋。有一些智商低得多的男的骗了智商高得多的女性,就是因为被骗实际上相当于“我”找了一个理由让自己堕落,因为“我”没有办法主动去堕落,或者是成长。在她们的心里,堕落跟成长几乎是画等号的。

关于婚姻,我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婚姻制度会不会消亡?”我感觉有人等待婚姻制度消亡的心情比较急切,实际上在现在合法的婚姻制度下,人们没有办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婚姻模式,比如一辈子单身,或者开放的婚姻。很多人实际上不需要等到法律跟进,因为法律在很多时候是落后于我们每个人的发展的。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最感兴趣的是父母跟孩子的关系。孩子高度集中注意力做作业的时候,爸爸妈妈会有被抛弃的感觉,所以这个时候不少爸爸妈妈常会给孩子辅导作业,目的就是让孩子不要那么专注。这个已经算是我们社会现象级的事情了。如果让孩子老是专注地做作业,注意力集中,没什么是不可以搞定的,成绩肯定会好,但是,孩子长大了,很可能渴望远走高飞,这对父母来说是非常糟糕的事情。

《中国新闻周刊》的主笔记者杨世阳有一篇文章叫作《婚姻是一件小事情》,写得非常有道理。当你认为婚姻是一件小事情的时候,你反而会珍惜它,但你过度地把婚姻当回事儿的时候,你就会不断地挑它的毛病,因为大事情就是要趋于完美,小事情就可以算了,这是跟婚姻中的那些小事情配对的。当我们认为婚姻是件大事情的时候,谁洗碗、上厕所之后马桶应该是盖着还是翻起来,这些全都成了大事情,成了你破坏婚姻的原因。但是如果你觉得婚姻就是一件小事情,生活琐事就不算什么了。

一个人矛盾的情感体验,就是有时候“我爱你”和“我恨你”的理由都是一样的。比如,我爱你是因为你是你,像我们如果在小区里面看到一个小孩被推车推着,他那种气定神闲、天下唯我独尊的模样让人觉得非常可爱。还有人会说,一个男人在专注地做一件事情,特别是专注刷碗的时候特别可爱,因为那个时候他是完全独立的。但是这个时候也会生出一些恨的感觉——我恨你,因为你太懒了。那么,打扰你的独立的这种感觉、专注的感觉,就是我存在的意义。这就是在有些亲密关系中,一个人的独立和专注让另外一个人视为被抛弃的原因。

凡是告诉我们婚姻是件大事情的,都是在威胁我们,我们潜意识肯定会反抗。当我们不知不觉赋予亲密关系以血缘关系的意义的时候,那我们就真的可以乱来了,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在婚姻关系中会肆无忌惮。为什么我们一般来说不会在友谊关系中乱来?因为我们没有赋予友谊血缘化的意义,友谊就看你来我往,你对我好一点,我对你好两点。但是婚姻关系不是这样的,婚姻关系可以激活某一个人压榨对方的欲望。如果当年他被爸爸妈妈压榨,他或许会用压榨他爸爸妈妈的方式来报仇。

即使是两个成年人,他们在一起也是需要一些与恨有关系的东西的。比如,李银河老师说她跟王小波老师之间有一点竞争关系,不是到恨、到嫉妒那个级别,这种竞争关系也可以看作一种形式的恨对抗,也是保证能够有高品质亲密关系的一个前提。如果两个成年人之间只有爱而没有嫉妒也没有仇恨的话,他们两个人就丧失了关系中间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两个独立人之间的关系。克莱因曾说,“两个成年人之间的恨或者孩子对父母的恨增加了爱的品质”,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