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曾奇峰的心理课 > 07 重新解读爱情、婚姻、家庭

07 重新解读爱情、婚姻、家庭(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如期而至的失望,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这是这个人一辈子最没有失望过的地方,想起来有点悲从中来。比如某个男性会觉得他老婆对他越来越失望,这个男的到死也没有明白自己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让她如此失望。最后快死了,有人对他说,这是她的习惯,跟你没关系,他就可以死而瞑目了。

有一个防御机制,叫“穷思竭虑”,意思就是你想多了,因为你不想解决问题,你在逻辑层面玩多了,表示你根本不想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某种程度上的精神的自闭或者自恋。

《中国新闻周刊》的主笔记者杨世阳有一篇文章叫作《婚姻是一件小事情》,写得非常有道理。当你认为婚姻是一件小事情的时候,你反而会珍惜它,但你过度地把婚姻当回事儿的时候,你就会不断地挑它的毛病,因为大事情就是要趋于完美,小事情就可以算了,这是跟婚姻中的那些小事情配对的。当我们认为婚姻是件大事情的时候,谁洗碗、上厕所之后马桶应该是盖着还是翻起来,这些全都成了大事情,成了你破坏婚姻的原因。但是如果你觉得婚姻就是一件小事情,生活琐事就不算什么了。

凡是告诉我们婚姻是件大事情的,都是在威胁我们,我们潜意识肯定会反抗。当我们不知不觉赋予亲密关系以血缘关系的意义的时候,那我们就真的可以乱来了,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在婚姻关系中会肆无忌惮。为什么我们一般来说不会在友谊关系中乱来?因为我们没有赋予友谊血缘化的意义,友谊就看你来我往,你对我好一点,我对你好两点。但是婚姻关系不是这样的,婚姻关系可以激活某一个人压榨对方的欲望。如果当年他被爸爸妈妈压榨,他或许会用压榨他爸爸妈妈的方式来报仇。

亲密关系的终止有时候可能是某一方对另一方毁灭性愿望的成全。比如我是一个女的,对方是一个男的,他在婚姻中也意欲赋予婚姻以血缘关系,他就是一通乱来,觉得他干什么都可以。我抛弃他,实际上是我成全他,最终达到没有亲密关系需要、孤独终老的这种愿望。有一部反映武汉生活的电影叫《万箭穿心》,这个电影如果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一个女人是怎么样通过破坏亲密关系把自己逼上绝路,来缓解她作为一个人的内疚感的。

我认识一个老太太,我估计她很年轻的时候就学了一个词,叫作“绑架”,或者叫作“敲诈”,她反复地使用这个词,所以她很习惯地把她和别人的关系变成被敲诈与敲诈的关系,她把自己锁在被预设的关系的牢笼里面。

我们要学会使用那些美好的词,比如友爱、信任等,这是一个基本的信念。世界上没有救世主,也没有神仙。一个成年人应该能够搞定自己所有的事情,这样就把像婴儿般对他人的依赖消除了。如果没有搞定,几乎只有一个原因,你压抑了搞定这些事情所需要的能力,这是精神分析或者说现在课题关系理论的一个重要的咨询目标。

不是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可能有个误解,一个症状被咨询师改善了之后,就叫治好了。我们现在已经不这样认为了,我们有更高的目标,我们不一定把你的症状搞定了,意思就是搞定你的症状已经是第二重要了。第一重要就是解放你的各种能力。你还保留一些症状,比如你可能周期性抑郁,或者你的强迫症一直都在被治疗,一直都没治好,而且哪个“师父”一治,强迫症有可能还变重了,这个肯定是问题。所以,我们现在对强迫症战略性的做法是你该强迫就强迫,但是你该赚钱就赚钱,你的自我功能和你的症状分离。消除强迫症症状,你那强迫症真的不是治好的,是被忘记了。

很多父母很不愿意对孩子表达亲密,这是我们文化的一个特点。在一次亲戚的聚会上,爷爷、爸爸、儿子三个人在那儿一起吃饭,儿子过一会儿去抱着他爸爸说“爸爸,我爱你!”然后在额头上亲一口。我就逗那个30多岁的爸爸,我说,“你跟你爸爸说一句啥?”他有一个立即生物学上的反应,说:“我如果跟我爸爸说我爱你,然后亲他一口,估计吃的东西都吐了。那肯定不行。”

我们表达亲密的一种方式,我称之为“攻击性亲密”。因为我想跟你亲密的需要,让我感到自己的弱小和羞耻,所以我要通过指责你、打你、骂你这种方式来表达亲密。这是一种非常巧妙的做法,打骂是高浓度的关系,表达了我跟你关系很近。

最近,社会上经常会讨论到一种关系叫PUA,我觉得这个事情可以做如下解释:

首先,那些人之所以接受了PUA训练,能够去干成功一些事情,与其说他们学到了技巧,不如说他们被鼓励了。这个跟我们咨询师做的事情是一样的,就是来访者问我们好多事情该怎么办。“我有很多关于性的罪恶感,是怎么回事?”如果我们跟他谈与性有关系的罪恶感,我们谈的态度是非常轻松的,暗含对性的开放性态度的话,那他这个问题就被解决了,不需要具体教他怎么做,他从我们这里获得了跟爸爸妈妈谈性不一样的体验。

其次,被PUA骗的那些女性的潜意识里面非常非常希望自己被骗,双方是潜意识的合谋。有一些智商低得多的男的骗了智商高得多的女性,就是因为被骗实际上相当于“我”找了一个理由让自己堕落,因为“我”没有办法主动去堕落,或者是成长。在她们的心里,堕落跟成长几乎是画等号的。

事实上,判断一个人关系的品质有个绝招,我们就看它的“绝对值数”。比如孩子对父母有很多负性的情绪,我们不看它的性质,而是看情绪的绝对值。他对他父亲的很多负性情绪绝对值就变成了一个非常非常大的数字。意思就是相反的东西,基本上都是一样的。

比如,有的婆媳之间的斗争一部分是权力斗争,跟对错没关系,甚至就是乱㨃,因为她们在共同争一个男人,这些都是深层精神分析的理解,只能够在潜意识里去寻找。

我们很多时候都在使用攻击性亲密,有些攻击性亲密也可以给人带来愉快。比如,铁哥们儿好久没见了,然后一起喝酒,朋友之间是非常享受互相攻击的,就是隔一段时间要互相在一起肆无忌惮地攻击一下。

进入亲密关系之前有两种不同的状态。第一种是“我活得很好,有你我会更好,锦上添花”。这种情况下,一个人的人格是完整的,他的自我功能也是完整的,就是有没有别人都无所谓。他可以进入任何一种婚姻形式,在任何一种婚姻形式里他都会活得幸福。第二种就不一样了。“我活得不好,由你来补充我的自我功能,我才能够活得很好”。但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活着是为了像钟点工一样补充另外一个人的自我功能。你不会洗碗,我就给你洗碗;你不会开煤气,我就给你开煤气;你不会修电器,我就给你修电器,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不是亲密关系,而是非常功利的关系。这种是通过购买服务就能满足的,太不灵活了。

我爱一个人,开始对她充满希望,后来我对她失望。潜意识里面它的因果关系跟意识层面的因果关系是反的。不是因为她不完美,或者是对我不好,我失望,而是因为我对失望成瘾。我处在满意状态的时候,背叛了我的爸爸妈妈,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这种感觉,就是好事时间长了就会想,不知道什么会发生。有很多妈妈在自己的孩子一两年没生病之后都会产生大祸降临的感觉,果然那个孩子“如她所愿”生了一次病,她内心的张力就下降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