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形势逆转(第2 / 2页)
然而不幸的是,仅仅是将几件艺术品付之一炬并不会增强帝国的军事实力。在相对平静的几十年过去之后,哈里发重新展开了攻势,帝国军队也证实了他们确实没有能力阻挡敌人的步伐。826年,一支穆斯林军队在克里特岛登陆,强迫当地的人民改信伊斯兰教,将都城干地亚变为了世界最为繁忙的奴隶市场。838年,穆斯林入侵小亚细亚,洗劫了阿摩利阿姆,在当地的教堂中围困住大部分居民,然后将所有人活活烧死。<a href="#B_87" id="A_87">[注]</a>次年,西部西西里大部分地区沦陷,阿拉伯人进军意大利,征服了塔兰托,将这片“意大利长靴的鞋后跟”作为基地,对如今的克罗地亚沿海地区发起进攻。帝国政府对此十分警觉,因此派使者向西方的皇帝“虔诚者”路易求援,但十字军东征的精神显然远在200年之后才会出现,因此谈判并没有取得什么成果。
<a href="#A_99">注释</a>公元820年的圣诞节前夕,皇帝利奥五世判处僭越者米海尔二世死刑,不过处刑的方式却十分古怪,米海尔二世同一只猿猴被绑在一起,然后被投入帝国公共浴室供热所用的火炉中。在行刑之前,米海尔的支持者曾经扮作修道士,潜入帝国宫殿密谋袭击皇帝。据闻利奥当时手无寸铁,在超过一小时的时间里他手中只有一个重金属打造的十字架,他手执这个十字架抵抗入侵者,最终不得已才在暗杀者的利剑之下屈服。米海尔二世的加冕典礼无疑是帝国历史上最缺乏庄重威严的一次仪式,他被匆匆地从地牢中放出,然后戴上了皇冠,当时他的脚上甚至还戴着囚禁时的镣铐。
幸运的是,克鲁姆的恐吓好像曾经的阿提拉和未来的成吉思汗一样,相较于潜在的力量,更多地来自个人魅力,在这位可汗去世后,他所带来的威胁就迅速消失无踪了。不过,这突如其来的耻辱依然给不知所措、心怀恐惧的帝国居民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因此导致有些人开始重新考虑恢复偶像破坏运动。不论后世对于那些坚持偶像破坏主义的皇帝如何评断,他们无疑都在军事上大有作为,现在的境况无疑正需要有人站出来为帝国英勇作战。在伊琳娜去世不到十年内,一名暴民打断了圣使徒教堂内的一次礼拜,闯入君士坦丁五世华丽的大理石陵墓,乞求这位伟大的偶像破坏主义者能够死而复生,带领拜占庭大军重新赢得辉煌的胜利。
<a href="#A_100">注释</a>尽管他拥有这个名字,巴西尔(或者任何一位他的家庭成员)如我们所知从未如此深刻地融入马其顿王朝之中。他在年少时便被克鲁姆俘虏,他被安置的地方周围有大批马其顿王朝的囚犯,因此得到了这个称号。因为这个或者其他更多的原因,这个由他建立的王朝并无意自称为马其顿王朝。
似乎是要展现帝国的形势究竟危急到何种地步,一个新的巨大威胁又在9世纪初初现端倪。一个强大的地方霸主跨过喀尔巴阡山脉,将特兰西瓦尼亚到多瑙河的所有保加利亚人集结起来,建立了最初的保加利亚帝国。这位强大的可汗名为克鲁姆,他使拜占庭的军队遭到了巨大的打击,杀死了一位皇帝,并用计推翻了另一位。<a href="#B_86" id="A_86">[注]</a>他的军队几乎未曾遇到任何抵抗,就席卷了黑海地区众多富庶的城市,将当地全部人口监禁起来,进而威胁整个巴尔干地区。甚至君士坦丁堡也在这位所向披靡的可汗面前陷入危机,但它的城墙实在太过坚固,失望的保加利亚人只好将目标转向城郊地区,将当地来不及逃难的一切生灵赶尽杀绝。
在一个皇帝被视为是无与伦比、高不可攀的人物,是上帝在地上的代表的时代,狄奥菲雷斯与人民的关系相对比较亲近。他是一位忠实的二轮战车赛爱好者,曾经投入蓝党的旗帜之下参加比赛,并且因为技艺高超而引发人群的热烈欢呼。<a href="#B_92" id="A_92">[注]</a>但是,令所有君士坦丁堡人民大为惊讶的是,皇帝非常喜欢乔装打扮后在都城的大街上游荡,就人民关心的各种问题与他们亲切交谈,保证商人贩卖器物的价格公平。曾经有一周,伴随着喇叭发出的嘟嘟声,他骑马从城市的一端来到另一端,对那些想要将他搜寻出来的人加以鼓励。那些阻拦他的人都确信,不论这个人有多么巨大的权力,他总是有一只富有同情心的耳朵。一位寡妇来到皇帝的面前,讲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故事,她说皇帝现在骑的这匹马是一位高级地方官员从她的家里偷走的。狄奥菲雷斯尽责地调查了这件事情,当他发现这位寡妇所言非虚时,他立刻将那名地方长官鞭打一顿,并告诉周围围观的民众,公正才是一名统治者最大的美德。<a href="#B_93" id="A_93">[注]</a>
<a href="#A_94">注释</a>这位皇帝的最大爱好便是挥霍无度。当他到了择妻成婚的合适年龄,便举办了一场规模巨大的新娘选秀比赛,并赐予胜出者一枚华丽的金苹果,以此模仿古代希腊神话中帕里斯的金苹果的故事。
东罗马的这一点与西方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西方的教会正在缓慢地传播曾经得以保留的学习传统的一鳞半爪。西方的中世纪思想虽然至关重要,但已经与丰富的古代文化遗产彻底脱节,一直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才得以恢复对古代世界的研究。相比之下,东罗马的学校能够充分沿袭他们繁荣至今的古代哲学和文学传统。几年之内,拜占庭的智慧之名便远播世界各地,一位哈里发甚至还邀请一位专家到巴格达进行交流。皇帝拒绝让这位专家前去,而是令他继续留在都城,这个决定可谓是明智之举。为新兴起的好学之风所鼓舞,宫廷历史学家们又一次举起了手中的笔,年轻的贵族们重新开始学习古代文献,拜占庭的学术传统自从伊琳娜的统治时期以来几近中断,如今又重新迎来了繁荣的局面。狄奥菲雷斯的军队或许在小亚细亚未能取得辉煌战果,但他带来了文化的复兴,对公正平等的关心使他赢得了人民的拥护。<a href="#B_91" id="A_91">[注]</a>
<a href="#A_95">注释</a>一点也不令人意外的是,查士丁尼成为最后一位大规模扩张宫殿规模的拜占庭皇帝。这个工程的遗迹今日依然存在,规模巨大的马赛克镶嵌地板在12世纪早期便被人发现。遗迹混合了各种迥异的风格,包括异教和基督教象征、野蛮的狩猎场景,以及各种古怪的装饰图案,这种马赛克镶嵌艺术始终是古代世界保存最为精致完好的艺术形式之一。
更加鼓舞人心的是学术的火花再次燃起,但非常讽刺的是,这种复兴是在偶像破坏主义的余烬之中诞生的。双方在论辩中都试图证明自己的正确性,因此需要去引用那些晦涩难懂的文献,教会的神父们希望对这些文献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以便反驳对方的观点。私人学校开始在帝国的土地上四处崛起,对教育的兴趣开始逐渐传播,读写能力也逐渐在大众之中普及。在9世纪中期皇帝狄奥菲雷斯的统治下,教师开始得到从公共资金中划拨的资助,缮写室纷纷开放,君士坦丁堡大学新增了大批法律和哲学类的人员补助。<a href="#B_90" id="A_90">[注]</a>
<a href="#A_96">注释</a>这座建筑占地面积超过4.5英亩。
军事上的形势也开始逐渐扭转,在9世纪中期重新出现了鼓舞人心的景象,帝国开始缓慢地恢复力量。曾经因为战乱失去过大片领土,如今它又重新成了小亚细亚、色雷斯和希腊的中心,但这些领土本身十分强盛,并且团结统一。宗教纷争已经在叙利亚和埃及混乱不堪的土地上消失了,那些小规模的帝国政府按自己的效率办事,并不因统治者而受到影响。新的金矿逐渐被发掘,国家的财力得到恢复,一部分富裕的商人阶级重新崛起,去追寻这些意想不到的财富。
<a href="#A_97">注释</a>斯拉夫世界大多数国家今日仍在使用的斯拉夫语字母便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以示纪念。
皇帝无视日益强烈的反对声音,选择继续固执地推行偶像破坏政策,他认为这才是让帝国重获上帝垂青的唯一出路。他甚至以个人的名义痛打两名巴勒斯坦修道士,因为他们拒绝破坏圣像,当一周的酷刑也无法迫使他们改变心意之时,他令人将侮辱性的言辞刻在他们的脸上,将他们流放到了安纳托利亚。在涉及宗教问题时,这种愚蠢的行为是不可能带来任何正面效果的,没有了胜利的言论作为支持,偶像破坏主义已经是强弩之末。大部分拜占庭人都意识到,随着他们的偶像被毁坏殆尽,他们的艺术灵感也随之消逝。公元843年,在不到30年之后,偶像破坏主义几乎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在那年大斋期的第一个周日,美丽智慧的皇后狄奥多拉正式结束了拜占庭的最后一个宗教争议,在圣索非亚大教堂举行大规模宗教集会,以及感恩节礼拜仪式。<a href="#B_88" id="A_88">[注]</a>艺术家们又一次拿起了他们的画笔、锤子和凿子,重新开始用绘画、木雕和石雕等艺术形式表达对神的礼赞。自从第一个圣像在圣索非亚大教堂出现以来,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但当时的揭幕仪式仍然让人记忆犹新,那些黑暗的年月丝毫没有磨灭拜占庭艺术的辉煌。<a href="#B_89" id="A_89">[注]</a>
<a href="#A_98">注释</a>教皇哈德良二世明白其中原委,允许兄弟二人不受干扰地自由工作,他只要求在弥撒仪式中必须首先用拉丁语诵读祷告词,然后再使用本国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