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尼卡!(第2 / 2页)
相比帝国其他的前任统治者,查士丁尼显得格外与众不同。他是拜占庭唯一的最高统治者,胸怀极其远大的梦想,对罗马帝国内部曾经的糟粕嗤之以鼻,不过此时的罗马城并不包括在他的东罗马帝国版图之中。自青年时期起,查士丁尼便抱有古典主义的正统观念,认为天堂中只存在一位上帝,正如地上只能有一个罗马帝国。作为独自统治帝国的基督教皇帝,查士丁尼拥有绝对的权威,他的职责是严格遵循上帝的秩序。这是一项神圣的责任,帝国的一半领土长久以来陷入异端蛮族的掌控,这是查士丁尼无法容忍的奇耻大辱。他下定决心,首先要重新整顿帝国的秩序,然后兴建数不胜数的宏伟的公共建筑,这些建筑也终将永垂不朽,成为自己辉煌统治的绝对证明。
<a href="#A_47">注释</a>如历史学家普罗科匹厄斯所言,狄奥多拉或许曾经误用过一句十分著名的用来描述锡拉库萨的暴君狄俄尼索斯的格言,“暴政是最好的裹尸布”。然而,考虑到最终的现实,大部分君士坦丁堡居民会认为这两者间的区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普罗科匹厄斯,《战争的历史:波斯战争第1和第2卷》(纽约:科西莫,2007)。
新登基的皇帝夫妇与任何旧时代的统治阶级并没有多大的不同。两人都非常年轻——皇帝四十开外,皇后仅有二十余岁——若是不考虑他们在帝国的名望,这对夫妇可谓为帝国带来了全新的风气。无疑,加冕礼是一件奢侈的大事,与阿纳斯塔修斯时代节俭吝啬的风气截然不同,很多人都希望将此次盛事看作新的辉煌时代重新拉开序幕的象征。
<a href="#A_48">注释</a>宦官在拜占庭可以拥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他们因为身体缺陷而被剥夺了争夺皇位的权利,因而能够得到高层政治人物的绝对信任。在一个同盟关系极不稳定、充满阴谋诡计的世界中,宦官能够保证忠诚、正直,也因此经常能够获得相当大的权力。虽然社会普遍反对,仍有许多父亲选择将自己青少年的儿子阉割,期望他们能够拥有顺利的仕途。
然而,获得这些辉煌的成就也同样需要付出代价。特里波尼安和约翰成了整个帝国上下最惹人痛恨的人,事实上,特里波尼安本人也是个臭名昭著的腐败分子,此外,他还是一名异教徒。假如皇帝稍加留心的话,就会听到民众中传来反对的低语。受挫的贵族阶级急需一个报复的机会,而饱受苛捐杂税压迫的底层大众则开始怀疑,如果皇位易主,他们的生活能否有所改善。
这次暴动使查士丁尼受到极大震动,虽然不久便安心地恢复了财政大臣和法律大臣的职务,但他却始终谨慎地关注着权力阶级与普通大众之间的关系。然而,贵族阶级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他们傲慢嚣张的态度和坚定推举本阶级同盟篡位夺权的反叛行为完全不可饶恕,查士丁尼认为经过这次暴乱的洗礼,他对贵族阶级的全面胜利即将到来。他下令处死了19名元老院成员,他们广阔的宫殿被拆毁,尸体则被扔进大海。那些逃过一死的贵族也并没有多么幸运。卡帕多西亚的约翰在他们身上肆意发泄怒火,用更加苛酷的税赋压榨他们,攫取他们的财富,在查士丁尼统治余下的时间里,整个贵族阶层都在忙于自救,没有再给他带来任何麻烦。
无论如何,皇帝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他的下一步伟大计划。他召见了一位杰出的法学家,名为特里波尼安,此人精通罗马法律,堪称行走的法律百科全书。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因为近1000年来罗马的法律处于极度混乱之中,充满了彼此矛盾的先例、特殊豁免权,以及各种互相冲突的法律名目,这些内容都缺乏适当的正式条文。查士丁尼雄心勃勃地对此采取了措施,他决定将那些最为关键的条文首先整理出来,写入法律,同时替换掉矛盾或重复的部分,编纂出帝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成文法典。智慧过人的特里波尼安自然是完成这项使命的最佳人选,他心怀壮志,以惊人的速度展开了编纂工作。仅仅过了14个月,他就出版了最新的帝国法典——全国上下所有级别法庭的最高权威,时至今日仍然是众多欧洲国家法律系统的基础。<a href="#B_45" id="A_45">[注]</a>从亚历山大到贝鲁特的所有法学院,以及君士坦丁堡大学,很快便开始涌现出众多法学家,他们将这部法典弘扬至整个地中海世界。
这场全面胜利使东罗马与西罗马又多了一点关键性的不同,这种不同至关重要,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都得到了证明。在那些分裂、多变的王国中,没有任何一个对贵族势力的渗透采取相应对策,皇帝固然立于权力顶峰,但他所拥有的一切会随着他退下皇位而消失殆尽。拥有广大土地的贵族阶级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瓦解了不止一位皇帝的权力,掀起无数小规模的混乱争斗,使一切团结对外的力量都化为乌有。在两派混战之时,夹在中间遭受苦难的永远是贫困大众,被封建领主牢牢控制在手掌之中,与他们的土地日益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君士坦丁堡则正好相反,为了最高利益,必须在最大程度上将贵族阶级限制在监督范围内,确保社会和经济的高度稳定,保证人民权益,这样才能让整个帝国的财富和力量稳步增长。
查士丁尼自己作为新兴的暴发户,显然对那些长期蔑视看轻自己的传统贵族并无好感,而且不愿花心思去关注他们那些微妙的敌对情绪。就他个人而言,贵族阶级可谓拜占庭帝国历史中的一颗毒瘤,永远不惧怕挑战皇帝的权威,为了维持自身的荣华富贵,永远都在阴谋搅乱国家的官僚系统。帝国如今处于破旧立新的时期,绝不能被那些陈腐的落后思想所干扰。查士丁尼所青睐的是那些具备优秀品质,而非凭借空虚名衔的人,他对实用主义者青睐有加,毫不留情地将那些古板守旧的朝廷风气一扫而空。卡帕多西亚的约翰对官僚系统进行的改革令人钦佩,如果能够适时地打击贵族权威,那就再好不过了。
不论是否对局势有所认识,君士坦丁堡的人民都有足够的理由感谢他们的皇帝,在暴乱的余波中,他们发现自己领悟了另一个深刻的教训。一位聪明的统治者当然要亲近他的人民,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完全是依靠人民的恩惠才坐上皇位。拥立或废黜一位皇帝完全不像他们所想的那样简单,竞技场中堆积的尸体便是试图推翻查士丁尼的下场。这座建筑在此后的若干年内一直处于关闭状态,没有再举办过任何战车比赛,伫立在悲伤的静寂之中,就好像遭到惩戒的灵魂的墓志铭。竞技场中的愤怒情绪此后再也未能动摇查士丁尼的统治。
所有这些花费自然全部来源于税收,不得不说查士丁尼是一位幸运儿,因为他手下有一个个性残酷的无情之徒,名为卡帕多西亚的约翰,此人敛财手段高明,简直能够从石头里榨出钱财来。虽然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也没有多少高明手腕,但约翰将税收系统合法化,填补了其中的漏洞,同时用不屈不挠的态度打击腐败行为。他针对的最大目标就是富人阶级,这些人长期凭借自己的特权和豁免权逃避税务,约翰迫切希望能够狠狠惩罚那些他认为不具备社会责任感的人。这一系列行动引发了贵族阶级的强烈抗议,但很明显,皇帝并不会袒护他们。
<a href="#A_45">注释</a>非常有趣的是,这也是路易斯安那地区现今施行的法律的基础。
自然,拥有如此巨大的野心,也就意味着要在一定程度上付出代价,两位前任皇帝在花销上都堪称节约典范,国库此时十分充盈,金银财宝几乎要挤破墙壁,而查士丁尼也已经证明了自己绝不是一位吝啬鬼皇帝。早在6年前,为了庆祝自己出任执政官,他就已经花费了3700磅黄金,用于筹办各种奢华的竞技游戏,在统治的第二年,他就开始兴建一座宏伟华美的建筑,计划中的建筑规模比8座教堂加起来还要宏大。查士丁尼无疑拥有诸多优秀的品质,但显然克制和节俭并不包括在其中。
<a href="#A_46">注释</a>这一段时期被称为“永久和平”,原因在于不同于与波斯签订的大多数条约,这一条约为开放式,并没有具体的时间限制,战争冲突随时有可能重新爆发。不幸的是,所谓的“永久”最终只持续了短暂的八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