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拜占庭帝国 > 第二十二章 基督徒的血光之灾

第二十二章 基督徒的血光之灾(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虽然犯下无数罪恶,“昏君”安德洛尼卡却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帝国的中央集权制度。然而伊萨克·安格鲁斯,即继位的新皇帝,却发现整个王朝已经导致帝国所有残存的力量都丧失殆尽,并且即将迎来彻底的崩溃。伊萨克二世生性平和,不愿将个人意志强加于他人,只能坐视中央政府的权力四分五裂。各地的总督开始纷纷独立,无论是帝国的同盟还是敌人,都开始意识到君士坦丁堡已经山穷水尽。爱琴海和爱奥尼亚的众多岛屿原本处于日渐衰弱的海军势力范围之外,如今纷纷举起反叛的旗帜,巴尔干地区也永远地脱离了拜占庭帝国的统治。

<a href="#A_141">注释</a>穆泽福鲁斯(Murtzuphlus)的含义是“沮丧”或“萧条”。阿历克塞的真名是杜卡斯,但因为他有着不同寻常的浓密眉毛,让他看上去永远是一副皱着眉头的失望模样,人们才为他取了这个著名的称呼“穆泽福鲁斯”。​

拜占庭帝国崩溃的速度连本国的人民都始料未及。曾经拜占庭遭遇威胁时,总会有伟大的领袖站出来成为国家的救世主。但如今,帝国的舞台上显然许久没有诞生一位伟人了。曼努埃尔12岁的儿子阿历克塞二世很显然缺乏危难来临之际救帝国于水火的才能,只能坐视土耳其人在小亚细亚横行霸道,智慧过人的斯特凡·尼曼雅一世宣布塞尔维亚正式独立,匈牙利国王巧妙地抓住这一良机,将达尔马提亚和波斯尼亚分裂出拜占庭帝国。当曼努埃尔的堂兄弟安德洛尼卡趁机攫取皇位之后,情况得到了一定改善,然而事实很快证明安德洛尼卡根本不是一位完美无缺的救世主,他的称号“昏君”可谓是恰如其分。<a href="#B_139" id="A_139">[注]</a>他的家族历来头脑聪慧,却一味肆意妄为,完全不知收敛,他将一切问题都诉诸暴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腐败,但他的统治却很快陷入了一片恐怖的阴云之中。安德洛尼卡本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偏执狂,逼迫曼努埃尔的儿子判自己死刑,并将他私刑处死。他更加令人无法容忍的恶行是强娶阿历克塞年仅十一岁的遗孀为妻。两年后,都城的人民忍无可忍,最终发动暴乱,一位新皇帝被推上了皇位。

<a href="#A_142">注释</a>其中的一部分幸存至今。有一名威尼斯人曾经登上通往竞技场的宏伟大门卡瑟里斯门,并移走了四匹仿真的铜马。然后他坐船回到威尼斯,将它们带回了圣马可,现在这四匹铜马依然伫立于此。​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并未取得成功。在洗劫塞尔柱人的都城以哥念之后,实力强大的德意志皇帝腓特烈一世在渡过安纳托利亚东南一条名为萨列法的河流时遭遇了一场古怪的事故,不幸丧命。<a href="#B_140" id="A_140">[注]</a>缺少了腓特烈的领导,德意志军队陷入恐慌,并且很快溃不成军,一些士兵甚至在绝望中选择自杀。另一方面,英格兰和法国的军队情况相对而言则乐观得多,在“狮心王”理查的率领下,他们正蓄势待发,准备投入战斗。弥补十字军王国遭受的沉重损失可谓是漫长而艰巨的任务,理查对此显然没有足够的耐心。在耗费一年时间征服海岸地区后,他对整场战争感到了彻底的厌烦。耶路撒冷依然遥不可及,十字军彼此争斗不休,情势毫无希望,法国国王或许正在密谋对付自己,理查的怀疑十分正确。在仓促地与穆斯林对手英勇无畏的萨拉丁签订停战和约之后,理查起航去追寻另一次冒险,在离开之前,理查宣布,此后十字军的任何行动必须直指埃及——东方的“阿喀琉斯之踵”。

所有十字军成员中,唯有威尼斯一方想要有所保留,并不是彻底破坏这些在他们的洗劫下惨遭损毁的无价艺术瑰宝。君士坦丁堡的景象让他们领会了美的含义,虽然其他军队肆意拆毁古代雕像,熔化珍贵金属,并随意瓜分战利品,威尼斯人却将艺术品完整带回,以装点他们位于潟湖区的城市。<a href="#B_142" id="A_142">[注]</a>

正当新皇帝在他自己的城市中横征暴敛时,身处黑暗地牢的伊萨克也在日复一日地计划着复仇雪耻。他自己已经无法脱身,并且因为双目失明,重归皇位对他而言毫无意义,但他的儿子阿历克塞如果能够重获自由,必定能够为自己主持公道。老皇帝设法与他在城内的支持者取得了联系,公元1201年,两名比萨商人将年轻的皇子偷偷救出了监牢。阿历克塞逃到匈牙利,无意中发现了令他万分震惊的事实:新一轮的十字军东征即将开始。

对丹多洛而言,这场战争是一次空前绝后的胜利。未来威尼斯的商业实力得到了有效保障,他的主要竞争对手比萨和热那亚已经完全无力招架。这位老总督不费吹灰之力便将西欧的大批军事力量收为己用,并且借刀杀人,彻底根除了教皇绝罚的威胁,并且保证了威尼斯在接下来几十年内的绝对优势地位。然而因为采取了这个策略,他也促成了整个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悲剧之一。拜占庭数个世纪以来始终是西欧地区的基督教壁垒,如今却遭到彻底毁灭,而且再也无力恢复,被那些自称侍奉上帝的人破坏殆尽。他们被贪婪蒙蔽了双眼,又被总督丹多洛操纵利用,这些十字军的领导者彻底破坏了东方最伟大的基督教力量,导致所有残留的遗迹及东欧大部分地区在突厥人的铁蹄之下遭受野蛮蹂躏达五个世纪之久。

不幸的是,事实证明新皇帝比他的兄弟更为昏庸无能。夺取皇位已经耗费了他的太多心思,如今他根本无力也无意真正着手统治国家。当土耳其人进犯拜占庭在小亚细亚的海岸线地区,保加利亚在西部大肆扩张时,阿历克塞三世正忙于四处敛财,以供给自己奢侈的聚会娱乐,甚至贪婪到连帝国陵墓的黄金装饰物也不放过,统统敛入囊中。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之后,东西双方的分裂态势逐渐深化为不可跨越的巨大鸿沟,并且再也没有任何能够和解的迹象。十字军东征本应出于对东方基督教兄弟伸出援手的渴望,如今这种精神却成了彻头彻尾的笑柄。借着上帝的名义,他们毫无怜悯之心,残忍地对兄弟大开杀戒,肆意洗劫和破坏一切。在这场洗劫中他们也破坏了教堂的圣坛,将数代以来虔诚信徒所顶礼膜拜的圣像彻底打碎。当富人纷纷四散奔逃,宫殿化为齑粉后,西方人也最终对洗劫失去了兴趣,将目光转向他处,但东方对他们犯下的罪恶永世难忘。目睹十字军践踏城中化为焦土的街道,拜占庭人断定,这些佩戴着闪光十字架的人再也没有资格被称为基督徒。让伊斯兰世界的力量袭来吧,他们在心中想到,即便是被异教或蛮族统治,也比这些违背基督圣意的邪恶异端要好得多。

这样屈辱的结局无疑进一步影响了拜占庭帝国在西方糟糕透顶的名声,并令饱经苦难的拜占庭人民对他们的皇帝大失所望。在伊萨克做出疯狂的决定,解散帝国海军,将帝国的海上防御权全权委托给威尼斯之后,他彻底陷入了众叛亲离的境地。伊萨克的弟弟阿历克塞三世看准时机,突袭了皇帝和他的儿子,在将皇帝刺瞎之后,将父子二人双双投入最为黑暗的监牢。

<a href="#A_139">注释</a>在他登上皇位时,他已经诱奸了自己的两名侄女。​

帝国的悲剧因为东方基督教世界的局势恶化而进一步加深。伊斯兰世界在强大的库尔德苏丹萨拉丁的统治之下团结一心,相互争斗不休的十字军诸王国几乎全无抵抗之力。1187年,耶路撒冷沦陷,西方立即开始了又一次十字军东征,意在夺回圣城,并再次将君士坦丁堡作为进军的中转站。外族军队穿过都城无疑带来了巨大的危机,但伊萨克的行动却使得危急的形势进一步加剧。当德意志大使来到拜占庭,商讨如何进军小亚细亚时,伊萨克十分惊骇,将这些使臣投入了监牢。愤怒的德意志皇帝腓特烈一世威胁要命令十字军将矛头对准君士坦丁堡,狂躁不安的伊萨克彻底投降了,命令立刻释放被囚禁的使臣,赐给他们黄金,并亲自道歉谢罪。

<a href="#A_140">注释</a>像不列颠的亚瑟王一样,不久便有了关于巴巴罗萨的传说,传说中他并未死去,而是在德意志的群山中沉睡。他总有一天会醒来——传说中如是说——那时候乌鸦将不再飞翔,德意志会恢复它昔日的辉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