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拜占庭帝国 > 第十七章 杰出的觊觎者

第十七章 杰出的觊觎者(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当匆忙逃离的埃米尔回到他位于阿勒颇的华丽宫殿时,尼斯福鲁斯已经从克里特岛返回,他的兄弟利奥和侄子齐米斯基斯也和他同行,他们展开了新的攻势。在经过叙利亚和北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路上,他们占领了55座要塞,这个数字是十分惊人的,之后才到达了阿勒颇的城门之下。赛义夫走投无路,试图用临时拼凑的军队守卫城市,但当约翰·齐米斯基斯将他驱逐时,尼斯福鲁斯将他的宫殿彻底焚毁,并围困住整座城市。仅仅三天的攻城战之后,阿勒颇全面沦陷,拜占庭军队进入城内,这是自从希拉克略时代以来从未有过的壮举。然而,这位撒拉逊人的苍白死神却尚未收复帝国失去的国土。他决意让他的对手彻底落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在洗劫阿勒颇之后,他不紧不慢地回到卡帕多西亚,跟随他的是2000匹骆驼和1500头骡子,背上都驮满了不计其数的战利品。当他班师回朝之后,却听到了令人震惊的消息:年仅24岁的罗曼努斯二世去世了,谣言中说谋杀的罪魁祸首正是他的妻子狄奥法诺。<a href="#B_113" id="A_113">[注]</a>

<a href="#A_107">注释</a>罗曼努斯让君士坦丁写下了一封诏书,宣告他完全信任他的“父亲”,并将这封诏书的复制本交由一名神父和一名妓女,由他们偷偷传递至利奥的军队中。事实证明,妓女最终发挥了更为重大的作用——在军营中,这似乎也不是什么让人惊讶的事情,在很短时间内,利奥的军队便被彻底说服,认为他们是在反叛皇位的合法继承人。​

<a href="#A_108">注释</a>维京战士的后裔逐渐融入了他们周围的斯拉夫族群之中。在欧洲的其他地方,他们很早便将查理曼的帝国搅得天翻地覆,数世纪以来,在西欧的祈祷书中都有着类似的祷告词,“哦,主,请让我们远离北方人的怒火”。与拜占庭帝国的这次交锋是维京“海盗”第一次与能够召集庞大海军的国家作战,这次经历也对他们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四十年之后,他们通过加入精英皇家卫队的方式进入了帝国的疆域。直到拜占庭灭亡,他们始终是帝国作战的中坚力量。​

<a href="#A_109">注释</a>该处存有疑问的古迹即为曼德兰基督圣像,它被广泛认为是基督教世界一切圣像的始祖。根据传说,垂死的埃德萨国王曾经写信给耶稣基督,乞求他治愈自己的重疾。作为答复,基督将一块布料覆盖在他脸上,然后将所呈现的神圣图像赐还。此处神迹曾经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中幸存并完好无损,但最终传入法国,并在法国大革命中被毁。​

<a href="#A_110">注释</a>十分有趣的是,约翰·齐米斯基斯也是约翰·库祖阿斯的侄孙。“齐米斯基斯”这个称呼来自于亚美尼亚语词汇,形容他身材矮小(同样,尼斯福鲁斯·福卡斯也是个矮个子)。他的真正家族姓氏是库祖阿斯。​

在罗曼努斯统治期间,君士坦丁七世受到求生意志的驱使,从未放弃过哪怕最为微小的机会为自己正名,他平静地接受了被罗曼努斯赶下皇位的事实,默默地退居幕后。无论何时需要用到他的名字去作为某些事情的筹码,他都竭尽全力向人群发出呼喊,或是将自己的签名留在某个文件上,但他从未展现出哪怕最微小的一点野心。然而在这黑暗的漫长岁月里,有某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没有人记得或者关心,他已经由一位聪慧的小男孩成长为一位父亲,尽管这位父亲自己的权力依然前途渺茫。这件事自然令人同情,这个面色严肃的小男孩在皇宫中孤独地长大,四周是令他饱受屈辱的敌对家族成员,多年以来都无法对任何人诉说自己的痛苦。君士坦丁七世拥有“生于紫室者”的名号,与任何一位傲慢自大的利卡潘努斯家族成员都有着天壤之别,在他的血管里流淌着的是正统的马其顿皇族的血液。罗曼努斯受到轻视的儿子们多年以来都在虐待这位皇位的正统继承人,都城的人民如今再也不打算对此袖手旁观。当年迈的罗曼努斯退出权力的中心后,君士坦丁七世突然发现自己受到了所有人民的欢迎。数日之内,都城传言四起,称他的性命正受到巨大威胁,愤怒的暴民迫使不情不愿的利卡潘努斯兄弟承认君士坦丁七世最高统治者的地位。

现年39岁的君士坦丁七世虽然一直以来都隐忍沉默,但很快他便展现出了自己杀伐决断的气度。在他被推举为最高统治者仅仅几天之后,一筹莫展的利卡潘努斯兄弟密谋将他推翻,君士坦丁七世则率先开始了行动,在一次晚宴聚会上出其不意地将利卡潘努斯家族的兄弟们全部俘虏,将他们和他们的父亲一起流放。余下的家族成员则被逮捕,遭到阉割,然而利卡潘努斯家族已经压迫君士坦丁七世太久,仅仅是血腥屠杀或者恶毒报复尚且不能平息这位皇帝的心头之恨。罗曼努斯称得上是一位优秀的统治者,君士坦丁七世也足够智慧,并未让个人的仇恨蒙蔽双眼,政治上罗曼努斯依旧是他的榜样。之前的土地政策继续实施,贵族阶级的权力也依旧得到限制,罗曼努斯颁布的法律也继续发挥作用。君士坦丁七世与他的前任者完全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十分善待福卡斯家族,自然,他们是利卡潘努斯家族长久以来的宿敌。

为了替代去世已久的约翰·库祖阿斯,君士坦丁七世选择了更为优秀的尼斯福鲁斯·福卡斯——也就是多年前曾经被罗曼努斯·利卡潘努斯夺取皇位者的侄子——作为帝国东线军队的最高指挥官。尼斯福鲁斯举止粗野,缺乏哪怕最基本的机智和教养,但自从四百余年前贝利萨留抗击蛮族之时起,帝国已经很久未曾出现过具备如此军事天才的将领。在4年的征战中,尼斯福鲁斯和他能征善战的侄子约翰·齐米斯西斯将强大的叙利亚埃米尔赛义夫·道莱彻底击败,夺取了幼发拉底河河畔的诸多城市,最远甚至到达了安条克。<a href="#B_110" id="A_110">[注]</a>在惊恐万分的叙利亚边境的穆斯林军队中,他很快得到了一个绰号“撒拉逊人的苍白死神”,阿拉伯军队只要一听到他大军来袭的消息,便纷纷落荒而逃。

受到帝国日益强大的新生力量的鼓舞,拜占庭复兴的大幕徐徐拉开。当马扎尔人突袭色雷斯,希望分散拜占庭攻打叙利亚边境的注意力时,一支帝国军队迅速将他们彻底击败,将这些倒霉的入侵者赶尽杀绝。从科尔多瓦的哈里发国到西欧各国,周围各国的官员和使臣在拜占庭来来去去,纷纷在君士坦丁堡会聚一堂,在这里,他们为皇帝广博的学识和他宫廷的辉煌所深深折服。他们自由徜徉在华丽的宫殿——十九榻大殿之中。在会见客人时斜卧在卧榻上进餐是古罗马时代的时髦习俗,他们无比惊奇地目睹金灿灿的盘碟盛满水果,似乎要一直高高堆到天花板。宫廷中的储水设施则采用巧妙的手段隐藏起来,小型喷泉和瀑布倾泻出的是葡萄酒,顺着纹饰精美的雕像和廊柱流淌不息,城市内的主要广场上安置着一只自动时钟,这可谓是整个帝国的最高杰作。然而,最令人震撼不已的还是皇帝本人。君士坦丁七世堪称一位卓越的艺术家和作家,他的学识气度令来访的基辅罗斯女公爵奥尔加深深折服,她选择了皈依基督,并且将东正教的种子播撒在自己的土地上,这片土地日后成了第三罗马。

如今,唯一令皇帝烦恼不已的事情只剩下他的儿子罗曼努斯二世。949年,这位年轻人选择了非常不相称的恋爱对象,与一位客栈老板的女儿,美貌惊人的斯巴达女性狄奥法诺坠入爱河。两人的关系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完全不相称,但或许是因为自己的一生都压抑地活在罗曼努斯·利卡潘努斯的掌控之中,君士坦丁七世说服了自己不要在儿子身上重蹈覆辙。他庄重地对自己发下不干预其中的誓言,而是选择袖手旁观,罗曼努斯二世最终与狄奥法诺成婚,狄奥法诺也顺利地进入自己梦寐以求的权势家族。九年之后,狄奥法诺生下了一个儿子,这对欣喜的夫妇为儿子取名巴西尔,这个名字也是为了纪念马其顿王朝的开创者。在那些风云动荡的岁月中,整个皇室家族的未来似乎已经高枕无忧。一年之后,君士坦丁七世因为热病而逝世,无论是神圣清泉的治愈之水还是来自高山极顶修道院的圣水,都无法治愈他的症状,整个帝国陷入了一片悲痛之中,皇帝的权力传递到了他的儿子罗曼努斯二世手中。

<a href="#A_111">注释</a>这样的热烈欢迎是仅次于一次彻底征服的伟大荣耀。尼斯福鲁斯获得了几个世纪以来拜占庭无人获得的巨大成就,他当然值得最高的荣耀作为奖赏,不过正如查士丁尼对贝利萨留的态度一样,罗曼努斯二世也在内心暗暗提防着这位战功卓著的将军。​

<a href="#A_112">注释</a>在骑马飞奔的同时,他不断向后面抛撒大量的金币。在后面追赶的拜占庭军队忙于停下来捡拾金币,无暇继续追赶,因此他得以脱身。​

<a href="#A_113">注释</a>罗曼努斯事实上在打猎时受了伤——这是一个十分可耻的错误,因为此时正值大斋期,狩猎活动是被严格禁止的。​

虽然相比政事,这位志得意满的新皇帝显然更热衷于打猎,并且凡事都受他的妻子掌控,但他也并非完全缺乏智慧,他从不干涉手下的将领,因此帝国的光复之路依然在继续前进。因为罗曼努斯二世沉迷享乐,国家政策都由他最亲近的顾问,一位颇具才干的宦官约瑟夫·布林加斯一手包办。这位宫廷大臣颇具政治手腕,国家的艺术领域继续繁荣发展,君士坦丁堡学院迎来了大批新的教师资源,经济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罗曼努斯祖父颁布的土地法给予农民阶级更多的保护,这是数世纪以来前所未有的政策,商人将印度和中国的财富源源不断地运往君士坦丁堡繁忙的市场。帝国如今国富民强、和平安定,罗曼努斯二世或者不如说他的妻子狄奥法诺皇后断定,此时正是帝国需要展现力量的时刻。

最能反映帝国曾经黑暗时代的铁证无疑是克里特岛的归属。在一个世纪前帝国最为孱弱的岁月中,这座岛屿落入了一队阿拉伯海盗的手中,这些海盗刚刚在公元826年被一位愤怒的哈里发彻底赶出埃及。一座如此重要的岛屿,自从公元前69年就正式归属于罗马帝国的领土,被一群强盗掠夺蹂躏,这无疑是帝国荣耀无法容忍的屈辱。这座曾经富庶的岛屿如今成为海盗的巢穴,令整个地中海东部地区不得安宁,但每一次尝试收复的战役最终都彻底失败。君士坦丁七世在逝世前为重新出征谋划已久,如今罗曼努斯二世需要做的不过是寻找一位合适的将领率军出征。他所要做的选择可谓再容易不过,纵观整个都城,所有人都只会齐齐说出唯一的一个名字。此时帝国港口已经集结了307艘战舰组成的舰队,并有将近8000名士兵整装待发,皇帝召见尼斯福鲁斯·福卡斯,令他务必全力维护拜占庭帝国的荣耀。

克里特岛的防御工事十分牢固,但尼斯福鲁斯完全忽视了虎视眈眈的阿拉伯大军,他派出了自己的海上部队——拥有可怕战斗力的挪威战士,他们恐怖的双刃战斧足以将敌人的盔甲和骨头一起劈开。在率兵登陆海岸追击四散奔逃的敌人之后,尼斯福鲁斯在克里特岛主要城市干地亚停驻,开始了长达九个月的围攻战。秋天过去之后,史上最为严酷的寒冬到来了,对于干地亚城的居民而言,这个冬天十分难熬,对于军营帐篷里的士兵而言,则是更为巨大的灾难。严重的食物短缺让这种困境雪上加霜,让大部分人都感到濒临崩溃,但尼斯福鲁斯总能够在军队中鼓舞士气,他每天都在营地巡视,用自己不屈不挠的斗志激励所有人。同时,阿拉伯军队的士气因为他们出城搜寻粮草时遭到的一次次伏击而日益瓦解,当尼斯福鲁斯将割下的敌方头颅抛进城中时,阿拉伯军队的士气遭到了更为沉重的打击。

当春天到来时,精疲力竭的守城一方再也无力继续作战,拜占庭策划突击进城,重新夺回了被海盗占据整整一个世纪之久的城池。得胜的将军起航回到君士坦丁堡,他在竞技场中得到了最为热烈的欢迎,以及整个帝国对他的感谢。<a href="#B_111" id="A_111">[注]</a>帝国的荣耀已经光复。在被阿拉伯人占领135年之后,克里特岛重新回到了帝国的怀抱。

东线的拜占庭军队此时也赢得了一场至关重要的胜利。当大批帝国军队前往克里特岛作战之时,叙利亚埃米尔赛义夫·道莱最后一次试图通过突袭小亚细亚赢得军事上的制衡地位。利奥·福卡斯——尼斯福鲁斯的兄弟,东线守卫军的指挥者,决定放任对方自由掠夺,同时己方军队埋伏在塔尔苏斯山中,以期在对方回程的路上发动伏击。11月月初,赛义夫果然出现在大军的最前方,后面跟随着大批基督徒俘虏。虽然赛义夫本人设计躲过了这次伏击,但他的大军却被彻底击溃,不久之前用来捆绑基督徒俘虏的绳索此时再次发挥了作用,不过捆绑的对象却换成了赛义夫自己的士兵。<a href="#B_112" id="A_112">[注]</a>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