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卷 柴米油盐(一)(第2 / 3页)
樊母一直笑眯眯地,“我没有女儿,以后就把箐箐当女儿了。”
徐进和周牧依旧两地,两人一有假期就互相跑,坚持着还未分手。卓箐箐听周牧提到徐进这个名字时,颇有恍若隔世之感,她从塑料袋里拿出一片薯片,同情兼敬佩地说,“两地已经三年了吧,不容易啊。”
卓夫卓母也是一阵客气,“樊仪这孩子,我们也喜欢。两人在国外互相照应,我们做家长的,多少能放心一些。”
周牧和樊仪同一个学校读博,不同系不同级。卓箐箐在一次朋友聚会上意外遇到周牧,两人喜出望外凑在了一起,互诉别情。
沈英子去了老家过年,两人只能很遗憾地约了下次再聚,陈植去了婆家过年,也没有见到。这个假期,就在婆家认亲和两亲家见面中匆匆过去了。
卓箐箐有点失望,“好,那以后再去吧。”
樊仪揉了揉她的头发,笑而不语。
樊父樊母是老派人,一定要陪樊仪和卓箐箐一起回省城,拜见亲家。卓父卓母也以最高礼节接待了亲家和女婿,几乎每顿饭都在高档餐馆或老字号请客。
拎着菜坐地铁回家,她扭头对身旁的樊仪说,“千万不要让我人到中年,还要来中国城超市买菜,我妈去的菜场都比这儿干净得多。”
两家无论社会地位还是经济条件都门当户对——卓父卓母在研究所和医院工作,樊父樊母是中学老师,樊仪和卓箐箐条件相当、感情又好,双方父母对这桩婚事都非常满意,数日里宾主尽欢。
03年春,卓箐箐硕士毕业,并找到了在纽约的工作,搬到了纽约,开始了她的婚后生活。
回美半年后,樊仪博士顺利毕业,计算机博士生就业领域广,学校、公司、工业界都不难找工作,樊仪目标明确、为人灵活,上学时就和系里的教授们处的不错,毕业后顺利留校任教。
卓箐箐原本重点找波士顿地区的工作,领证后,她把找工作的重心往纽约倾斜。
科研教授的教学和课题任务都非常繁重,除了给本科生教课,还需要操心课题组的一切事项,尤其是申请资金的压力极大,繁重的工作和心理压力让樊仪每天回家后,不是匆匆吃完晚饭马上又出门去实验室,就是闷头吃完饭倒头就睡。
尽管已经不止一次来过纽约中国城,卓箐箐第一次到纽约中国城买菜时,还是郁闷了一把——纽约中国城比波士顿中国城还要老、旧、破、脏的多。
樊父樊母临走前,执意留下了一条金项链和二万人民币给卓箐箐,说是如果按娶媳嫁风俗,已经给的很少很少了,这些钱物代表心意,亲家不能不收。
卓箐箐轻轻搂住老朋友的肩膀,柔声安慰,“再坚持一段时间,再熬熬,一切都会好的。”
卓父卓母无法推脱,想想反正左手进、右手出给女儿,算起来就是给过场,也就收下了,当着亲家的面,把现金和项链都交到了女儿手里。
周牧叹出一口长气,“我们都是博士学位,转专业的话就没奖学金了。徐进让我转计算机,说他出奖学金供我念计算机的硕士,我家里不同意,我也……我也不愿意,我们俩为这事吵得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