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清白之年 > 美国卷 柴米油盐(四)

美国卷 柴米油盐(四)(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卓父是六十年代少数的大学生,毕业后分配到贵州,在当地认识了在医院工作的卓母,结婚成家后有了卓箐箐。八十年代初,他调回省城工作,夫妻俩努力了几年后卓母也调动了工作,成功结束两地分居,带着卓箐箐到了省城生活。

卓父卓母组建的小家庭远离了两家大家庭,卓箐箐又是独生子女,家中人口简单,娇惯着长大。

正象樊母的态度和行事在她婚前婚后截然不同、判若两人一样,成家后,卓箐箐才看到了父母的另一面,看到了父母的另一种的态度。

不同于公婆理所当然地认为儿子家就是自己家、言谈举止间处处泰然自若的态度,父母的态度疏远而客气,对女儿很客气,对女婿更客气。

卓箐箐所在公司是行业内有名的大公司。公司的frame是独有的,相应的算法和结构也独特,和市面上通行的做法或其他公司的做法都不一样,所有员工都必须重新学习。

学习的过程枯燥而艰巨,更主要的是,将来如果换工作,这些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无法在其他公司使用,所有的经验全盘作废。

樊仪向卓箐箐提过建议,自己平时多注意业界动态,自主提升专业技能。卓箐箐明白这是正确的做法,可知易行难,每天下班和做完家务后,体力和脑力都极其疲倦,毫无再主动学习、自我提高的欲望。

工作技能极其专一化和工作内容极其枯燥之外,和同事们的社交也都浮于表面。

无论是本土美国人还是印度人,文化背景和交流方式的不同导致卓箐箐和他们的交往都不可能深入。卓箐箐和沈英子打电话时提到过这方面的困惑,沈英子和同事们的交流方式是大家下班后时不时一起去吃火锅,喝着啤酒抱怨老板,或是一起去K歌,鬼哭狼嚎间发泄出对怨气和不满。卓箐箐听了,只能苦笑,“我一看不懂橄榄球,二不可能和同事们去泡酒吧,没有任何能发展友情的空间。”

樊父樊母回国后,生活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上。

樊仪和卓箐箐之间第一次有了隔阂,一道无形的隔阂——两人之间不再能坦率地谈论樊父樊母,所有相关的话题,两人都尽量避而不谈,或是斟酌了再斟酌、再三修饰言辞之后再开口。

卓箐箐知道公婆非常希望退休后来美国来儿子家,和儿子一起生活,明明白白地表示了期望和憧憬。樊仪明显也是向往,至少是不排斥和父母同住的。他不止一次对卓箐箐困惑地表示,“我爸妈人很好。你说他们在家,你觉得不自由,我觉得你就是太敏感,你要是把他们当自己父母,怎么会觉得不自由。”

卓箐箐笑一笑,并不答复。

樊家人憧憬和规划的未来,象蒸笼一样让她觉得窒息。

樊仪对此很有意见,“你不要老上那些中文论坛看帖了,多看些英文小说或电影电视,同事间八卦也能跟上话。”

卓箐箐心生厌倦,“工作了一天,回家累的像只狗,实在不想再动脑子了。”

话是这么说,她也开始看英文畅销书,看进去了也觉得不错,但是并不投入,放下后,绝不想再主动拿起那本书;也追剧,但是发现她和同事们的观剧口味很不一样,她喜欢生活类剧情或喜剧,对历史剧或架空魔幻剧始终不那么喜爱。

限于身份原因,卓箐箐换工作的可能性很小,对当前工作再不满,也只能温水煮青蛙地熬着,当好大公司中的一颗小螺丝钉。

第二年春节,卓箐箐邀请了父母来探亲。

卓箐箐开始看各种女性论坛上的婆媳帖,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女性天生就喜好看这些家长里短,还是因为她迫切需要寻找到生活的答案,她很快痴迷于各种家庭帖,逢帖必入。

最开始只是看帖,因为网上人群的年龄分布,婆媳帖清一水的都是媳妇们的哭诉帖,各式奇葩事件和家庭矛盾让卓箐箐大开眼界,很阿Q地觉得自己的遭遇并不算很差。慢慢地,她开始回帖互动,和有着同样遭遇和感受的一群小媳妇们一起嬉笑怒骂、口诛笔伐。

网上自有一方天地,嬉笑怒骂中似乎脱离了生活中的鸡毛蒜皮。

卓箐箐的网上ID迅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值,她在不同的婆媳帖里和他人侃侃而谈,有时候甚至还能帮人支上一两招。可是,网络下的现实生活中,她依旧清楚地感知到“和公婆同住”这个让她窒息的隐患,依旧找不到问题的答案。

家庭生活中有这么一个巨大的隐患,工作上,卓箐箐也没有值得一说的进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