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卷 时光荏苒(一)(第1 / 4页)
华为男生笑骂一句,向他扔了颗花生米。
班主任已经和大部分同学交谈过,颇有感慨地替他解围,“在华为工作不容易啊,压力大,顾不了家,照顾不了孩子。”
一位男生接话,“让老婆多照顾家就是了。”
宿舍里的床、书桌都换了,格局布置也和当年截然不同,卓箐箐和殷岚又从南北两个窗口向外张望了一会儿,一切都显得熟悉又陌生——南窗对面还是熟悉的男生楼,北窗后的草坪上小树丛长高了很多。
两人谢过师妹们,在水房、阳台都转了一圈。殷岚不住感慨,“以前水房没有洗衣机,现在好几台洗衣机。”
“阳台上晾的衣服也比我们当年穿的好多了。”
卓箐箐冷酷无情地刺了一刀,“年轻小姑娘穿啥都比我们好看。”
殷岚问,“那如果现在让你回到大学时,你干不干?”
2010年夏,一一快一岁半了,夫妻俩带着两个孩子回国,照例先去婆家、再回娘家。
一星期之后,卓箐箐独自提前了一天离开婆家赶往省城,去参加大学校庆兼班上的毕业十周年聚会。
卓箐箐赶到学校时,已经是下午,错过了上午的校系庆祝活动。但她志不在此,她更想参加的是下午和晚上的班级聚会。
当卓箐箐根据Email收到的校庆活动日程表,背着包赶到系办公楼前时,同学们正在系楼前拍集体照,有人眼尖,对摄影师喊,“等一下,又来一个,又来了一个。”,更有人喊了出来,“是卓箐箐,是316的卓箐箐。”
卓箐箐把背包往地上一放,几步蹿到了同学中,殷岚伸出一只手,把她拽到了身边。
卓箐箐认真想了想,“不干,太苦了。毕业后的头十年,真的太辛苦了,不想再来一次了。”
故地重游,人事皆非。
班长张宽留在本系当了老师,他在校外一家公司兼职技术顾问,收入不错,执意请已退休的班主任和老同学们吃晚饭。
包间内,近20位同学围坐在一张大圆桌旁,由张宽提议,每位同学都站起来简短概括了一下自己的近况。卓箐箐左手边的男生自我介绍,“在科研所工作两年后,觉得自己要再留在国企里得过且过就废了,毁约去了华为,在华为技术开发部工作至今。”
另一位男生吆喝了一句,“这位兄弟该是咱们班现在最有钱的,手里不少原始股,每年的分红都是百万。”
卓箐箐夹在殷岚和317的李清之间,所有人面对镜头,一起大喊,“茄子”,同时展开了一个由衷的笑容。
大学毕业后,班上同学分布遍及国内外各大城市,仅有少数几人留校工作和留在了省城。但这次毕业十周年聚会,三分之一的同学都到了。
照完毕业照后,外地的同学们一起去学校招待所开房。316宿舍到了2/5——卓箐箐和殷岚,殷岚在招待所开了一间标间,卓箐箐给爸妈打了个电话说今晚不回去睡了,和殷岚同住一晚。
317宿舍有两位都留在了省城,李清毕业后就和男友结了婚——就是当年316宿舍趴在窗户上目瞪口呆看着的那位同班男同学,读完本系的硕博连读后留校当了老师,她凭着本校的工作证带女生们进了宿舍楼。
近乡情怯,当住在316宿舍的师妹打开那扇熟悉的门时,殷岚紧张到失语,卓箐箐磕磕巴巴地说明了情况,师妹们很意外,也很友善地让俩人进了316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