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卷 时光荏苒(一)(第2 / 4页)
卓箐箐感慨,“那你一个人带儿子啊,太辛苦了。”
留京女生轻描淡写,“不然怎么办,吵也吵了,打也打了,没用。我后来想开了,就当我一个人带孩子,他回北京搭把手就当我赚到了,不在北京就娘俩过,这么想,日子就能过下去了。”
晚饭后,大家觉得不尽兴,想再找个地方继续喝茶聊天,20人打了几辆的士,在市中心无头苍蝇般转了好几圈,最后跑到一家卡拉OK歌厅开了一间大包间。
没人唱歌,男女生分坐两边,男生们喝着啤酒胡吹海侃,女生们围坐在角落里的沙发上,磕着瓜子,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
李清对她的现况颇为满意,“读在职博士生的时候生了儿子,拿到博士学位后评上了副高的职称,做为土博士,职称也就到顶了,所以我现在除了系里要求的课时,自己的科研比较随意了,感兴趣的课题就认真做,不感兴趣就少做点,半养老状态。”
李清上午刚带同学们参观完她的办公室,几个女生一起附和,
“窗外一大片草地,窗台上好几盆花,一进李清办公室就觉得心旷神怡。”
小半桌的女生同时意味不明地看了这位男生一眼。
轮到卓箐箐时,她站起来简单一句,“搬砖的码工,已婚,两个女儿,现在在纽约定居。”
学习委员带头叫好,“两个孩子,太值得羡慕了。”
张宽八婆般补充,“卓箐箐她老公我认识啊,也是我们系的,比我们高三级。”
张宽看到卓箐箐脸上的惊诧神情,笑着说明,“樊仪的同学在系里读博,他同学告诉我的。我当时一听都乐了,这世界,真他妈的小。”
“毕业时不觉得,就想去大公司,现在才知道高校的优越性,时间自由,工作稳定。”
当年签约去诺基亚的女生十分感慨,“以前只觉得留校工资不高,可现在看李清,学校福利房便宜,孩子上学省心,附小附中都是好学校。”
殷岚不无羡慕地重复李清刚才的话,“工作灵活度大,进可攻退可守,进可拼科研,退可半退休……”
318一位女生笑起来,“才毕业十年,大家就聊起养老了。刚才饭桌上,男生们可都是雄心壮志,个个在讨论开公司、创业。”
319一位在北京读研后留京的女生接话,“我老公两年前就开公司创业了,吹的天花乱坠,其实不挣钱,我觉得他创业的一半缘由是想照顾父母,他在他老家城市开了家公司,两边跑,大半时间不在北京。”
殷岚站起来,“上海XX研究所,毕业到现在从没挪过窝,熬到了单位最后一批福利房和上海户口,已婚,一个女儿。”
团支书和殷岚在一个单位,替她得瑟,“殷岚是我们所里的科研带头人,主攻大气层内的导弹发射轨迹。”
张宽大喝一声,“与有荣焉!”
……
杯觥交错中,一班人三言两语交代出10年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