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卷 新问题和旧矛盾(第1 / 3页)
一家人正站在扶手电梯上,卓箐箐牵着一一、扶着悠悠,看着电梯下方富丽堂皇的购物大厅,疲惫地说,“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
樊仪吃惊不已,“你爸妈那么明显的意见,你居然不管不问。”
卓箐箐点点头,“我妈是不听劝的。她生气了,我和我爸就战战兢兢躲一边;等她气消了,就好了。我和我爸看我妈脸色过日子过了几十年了,习惯了。”
樊仪不认可卓箐箐的处理方式,“一家人有了矛盾必须及时处理和沟通。两家父母将来都是要和我们一起生活的,从现在起就必须习惯和我们沟通,听听我们的意见。”
一家人分成两个互不理睬的小分队回到香港家中后,卓母依旧拉着脸对所有人爱搭不理。
2013年的春天,卓夫卓母来香港探亲。因为樊父樊母每次到美国都玩了不少地方,卓夫卓母除了跟着中国城的旅游团去了纽约周边的华盛顿和大西洋赌城,基本没在美国长途旅行过,卓箐箐想弥补父母,特地计划了一次全家去印尼的旅行。
原本是想自由行,但因为卓夫卓母是中国护照,又是已经退休的老年人,跟团拿签证的可能性更大,卓箐箐临时改变了计划,通过网络找了一家深圳的旅行团,报了一个七日团,拿着父母的护照跑了两趟深圳,拿到了签证。
旅行团行程紧凑,大巴拉着一车人早出晚归地在各景点、购物点、酒店间穿梭。旅行团给一家人分配了两排并不相连的座位,因为卓父有点晕车,卓箐箐就让父母带着一一坐在前排,她和樊仪带着悠悠坐在后排。
矛盾发生在旅行的倒数第二天,旅行团为了多去一个购物点,很晚才回到酒店。一行人下车回房间的路上,一一一直揉着眼睛哭,她年纪还小,只会说不舒服,说不出具体原因。
卓箐箐抱着一一问了卓母两遍,“一一怎么了?”
因为樊仪的那句话,也因为心里憋了一天的气,卓箐箐冲动之下,直截了当地质问卓母,“妈,昨天最后一天的行程里,你一直拉着脸,导游和旅行团所有的人都看出了你在闹情绪。有意见为什么不直接对我说,非要在外面给我脸色,让人看笑话。”
卓母只是否认,卓箐箐倔脾气上来了,不开口则已,既然说出口了,她也非要一个答案,“既然给我脸色了,就把话说清楚。”
卓父突然怒了,“你反复问你妈‘一一怎么了’,你妈说一一只是累了,你一点也不相信你妈,还反复追问。外婆这么疼一一,你就这么不信任她,你知不知道那天晚上回房间后,你妈哭了一晚上?”
卓箐箐也怒了,“一一说眼睛疼,白天去了沙滩,我怕一一把沙子揉眼睛里了才多问了几句。一一这么小,话都说不清,和小孩子计较,有意思吗?”
童年记忆铺天盖地的淹没了卓箐箐,幼时的委屈和压抑积累了一天的怒火叠加,卓箐箐发言越来越尖锐,“我昨天两次让悠悠一一去找外公外婆说话,妈理也不理。以前这样对我,现在这样对悠悠一一。打小就这样,凡事都要按你的要求来,不合你心意就不高兴,一不高兴就拉长脸,动不动就发火,非要所有人都捧着你哄着你。”
卓母也不太清楚,“一一可能是困了闹觉吧。”
卓箐箐放心不下,又追问了一遍,“妈,你肯定吗?”,
再一次得到卓母的“可能是闹觉吧”的回复后,卓箐箐抱着嚎啕大哭的一一回了房间。
第二天的所有行程中,卓父卓母始终寸步不离地紧跟导游,刻意避开女儿一家。卓箐箐大概猜测出了原因,试着接近了父母两次而无果,尤其吃午饭时,她特意让一一去喊坐在另一桌的外公外婆而卓母依旧不理不睬后,卓箐箐心里也有了气,索性默默配合,后面的行程中刻意和父母拉开了一定距离。
旅行团最后一个行程又是购物,樊仪注意到了一家人的貌合神离,“爸妈肯定是有了意见,你要不要去问问究竟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