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与母亲(第2 / 4页)
其实四天里,“娘”没离开过公路旁那家小饭馆前。确切地说,除了下车去厕所,几乎没离开那辆三轮平板车。饿了,就吃一个箱子里的面包,或几块饼干;渴了,喝几口矿泉水,或吃一个西红柿。晚上,蜷在车上睡。小饭馆的主人目睹了兵见义勇为那一幕,有心替兵关照他的“娘”。他送给老人家饭菜,老人家一口也不吃;晚上,他想请老人家睡到他屋子里去,老人家也根本不听他劝。她反反复复只说一句话:“我儿不会把我撇在这儿的!”
路上,“娘”丢过一次:那是在与家乡的省份相邻的一个省份的地界内发生的事。傍晚,在公路旁的一家小饭馆前,兵遇到了几个歹徒抢劫、欺辱一名妇女。兵当然没有袖手旁观。歹徒受到了兵凛然正气的震慑,跑了。但兵的后脑上挨了重重的一击,昏了过去……
“娘!”老人家还是没有反应。
兵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县城的医院里。“我怎么会在这儿呢?”护士说:“你是见义勇为的英雄呀。在你昏迷不醒的时候,我们县里的领导都来看过你啦!”
“娘……”兵张了几下嘴,终于轻轻地叫出了那个在连队四年不曾叫过的亲情脉脉的字。老人家没有反应。
“那……我娘呢?……”“你娘?……”“我在这儿几天了?”“没多久,才四天。”
老人家一坐上那辆车就笑得合不拢嘴,孩子似的嚷着:“回家喽,我要回家喽!是我当兵的儿子来接我回家的!”
第二天,敬老院的人到那家旅馆去找兵,服务员说,兵退房了。“退房了?”这回轮到敬老院的人发愣了,“这个兵,太不像话了!”
兵见老人家高兴,自己也高兴,也笑。兵大声说:“娘,坐稳!咱娘儿俩上路啦!”
兵在旅馆住下以后,坐立不安,反反复复地只想一件事——那就是如何才能圆满完成任务。
在敬老院的人们的目送下,那辆崭新又美观的三轮平板车渐渐远去。兵将他们面临的难题解决了。兵将他自己那张实实在在憨憨厚厚的脸印在他们的记忆中了。他们从内心里祝福“母子”二人一路平安!
“知道你还愣个什么劲儿呢?你快叫声娘试试吧!”
兵一下子呆住了。兵突然哇地大哭起来。兵双手握成拳,同时擂着病床:“这可怎么好,这可怎么好,我怎么把我娘丢了!都四天了,我哪儿去找我娘呀!”
兵竖起一只手制止道:“不用你告诉,我知道。”
此事惊动了院长。院长问明白以后,立即向县里汇报。于是县里指示公安机关出动人员,帮助兵寻找他的“娘”。
敬老院的人附耳责备兵:“你怎么能叫她老人家呢?你应该叫她娘的嘛!你要真想把老太太接走,你就得冒充是她儿子啊!我告诉你她儿子叫什么名字……”
兵接受了建议,怀着几分惆怅,默默地退了出去……
那辆崭新又美观的三轮平板车,在秋高气爽的季节,在斑斓似锦的北方大地上,在由北向南的几乎天天骄阳普照的公路上,如一辆观光旅游车一样,按兵心里的计程表接近着兵的家乡。
“这老太太一不高兴,谁都拿她没办法。我看你今天是接不走她了。先找家旅馆住下吧!”
兵一路对娘讲着自己看到的景色,偶尔也“引吭高歌”。兵唱得最熟的是《九月九的酒》:九月九,重聚首,美酒浇心头,醉倒在家门口……
对方悄语:“她耳朵可一点儿毛病也没有。准是因为你第一声没叫她娘,而叫她老人家,惹她不高兴了。”